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深化體製機製改革 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3-04-10 11:18:00來源: 新華日報

  “要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鞏固和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社會(hui) 化服務,發展農(nong) 村適度規模經營,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增動力、添活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明確要求。

  加快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必須聚焦農(nong) 業(ye) 科技、農(nong) 業(ye) 經濟、農(nong) 村土地等重點領域,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如何讓這些要素、手段協同發力,實現重點突破,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建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雙輪驅動,築牢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根基

  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關(guan) 鍵是農(nong) 業(ye) 科技現代化。“建設高水平農(nong) 業(ye) 強省,需要全省2.8萬(wan) 多名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集智攻關(guan) 。圍繞農(nong) 業(ye) 科技自立自強,聚焦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為(wei) 建設農(nong) 業(ye) 強省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和製度保障。”江蘇裏下河地區農(nong) 業(ye) 科學研究所所長李愛宏建議,一方麵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持續聚焦糧食生產(chan) 中的重大科技問題,強化核心種源攻關(guan) ,同時推動綠色轉型,發展低碳農(nong) 業(ye) ;另一方麵持續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健全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完善成果評價(jia) 體(ti) 係,推動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轉型升級,打造全產(chan) 業(ye) 鏈服務機製。

  農(nong) 業(ye) 強不強,一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力強不強,二看農(nong) 村生產(chan) 關(guan) 係優(you) 不優(you) 。如果說科技是破解生產(chan) 力難題的“利器”,那麽(me) 改革就是優(you) 化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關(guan) 鍵。

  “我國長期實行城鄉(xiang) 二元土地製度,形成差異化的城鄉(xiang) 土地經營體(ti) 係和利益分配格局,要素往城市集中,導致農(nong) 村發展缺乏活力。要加快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土地是最核心的資源支撐,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和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朱新華表示,開展“三塊地”試點改革、深化農(nong) 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健全耕地保護補償(chang) 製度,是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的3個(ge) 重要方麵。

  朱新華建議,通過農(nong) 村征地、宅基地、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製度改革,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製,加快建設城鄉(xiang) 統一土地市場;充分發揮農(nong) 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各自功能和整體(ti) 效用,通過落實農(nong) 村土地“三權分置”激發土地要素活力;嚴(yan) 格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管理,立足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ti) ”保護,通過實施生態補償(chang) 建立耕地保護長效機製。

  在支持科技創新上,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省財政廳每兩(liang) 年聯合發布一次全省農(nong) 業(ye) 重大科技需求公告,采取“揭榜掛帥”等方式,引導科研人員圍繞產(chan) 業(ye) 需求、堅持問題導向開展研究。我省將繼續用好這一製度,引導全省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從(cong) 源頭上確保科研與(yu) 生產(chan) 對接。

  在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方麵,我省明確,要立足長遠,處理好“統”與(yu) “分”關(guan) 係,處理好農(nong) 民與(yu) 土地關(guan) 係。無論是承包地改革,還是宅基地改革,核心點是穩慎,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試點、農(nong) 村宅基地製度改革試點和農(nong) 村亂(luan) 占耕地建住宅類房屋專(zhuan) 項整治試點。

  多元發展,提升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質效

  2019年5月,東(dong) 台市溱東(dong) 鎮鮑莊村成立糧食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526戶農(nong) 戶積極響應。“近4年來,合作社共創收120萬(wan) 元。去年高溫幹旱,依舊實現盈利30多萬(wan) 元。”該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盧建國說,通過集體(ti) 領辦合作社,全村流轉土地,統一規劃、統一耕種、統一農(nong) 田管理、集中倉(cang) 儲(chu) 、錯峰銷售,土地經營收益不斷提升,村級集體(ti) 經濟持續實現增收。

  “近年來,江蘇抓住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的契機,不斷創新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實現形式和運行機製,取得明顯成效。”南京林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農(nong) 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強介紹,江蘇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正形成多元化發展方式,如無錫一地,就探索出黨(dang) 建引領型、產(chan) 業(ye) 發展型、生產(chan) 服務型、農(nong) 旅融合型等10種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模式,形成村企合作、村村合作、村社融合等多樣化聯合方式。與(yu) 此同時,集體(ti) 經濟現代化、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統”的功能不斷增強,賦能農(nong) 民農(nong) 村共同富裕的機製不斷完善,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也在不斷深化。

  就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高強建議,積極試點探索,穩步擴大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結構開放性;以混合所有製改造和村企混合經營為(wei) 重要發展路徑;以市場化、法人化治理為(wei) 方向,優(you) 化完善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運行機製;針對產(chan) 業(ye) 用地不足、經營管理人才缺失等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強化政策支持;重視和提升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的經濟和社會(hui) 雙重功能。

  “要把人才、土地、資金、管理、技術等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要素充分運用好,多方整合,構建蘇南、蘇中、蘇北地區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複合體(ti) ,推動江蘇農(nong) 業(ye) 邁向現代化。”江蘇現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院研究員高健建議,進一步完善江蘇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背景下的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以評促建;同時在保證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的基礎上,提高農(nong) 業(ye) 資源利用效率,重視鄉(xiang) 村發展和環境改善,加強農(nong) 業(ye) 資源與(yu) 環境的監測,製定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考核標準。

  集約專(zhuan) 業(ye) ,構建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

  大米釀成米酒,酒糟做成黑豬飼料,黑豬排泄的糞便堆肥給桃樹……在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村,生態循環式家庭農(nong) 場多達數十家。

  發展壯大專(zhuan) 業(ye) 大戶、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有利於(yu) 突破農(nong) 村人多地少、經營規模偏小的製約。記者從(c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了解到,我省今年實施“百千萬(wan) ”主體(ti) 提升行動,遴選“100+”頭部企業(ye) 樹立標杆、“1000+”省級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重點扶持、“10000+”農(nong) 村雙創主體(ti) 孵化培育,力爭(zheng) 形成頭雁示範、梯度帶動、集群集聚的雁陣發展模式,推動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服務主體(ti) 提質創新發展,引導家庭農(nong) 場回歸本真、適度控製規模,探索“家庭農(nong) 場組建合作社、合作社興(xing) 辦龍頭企業(ye) ”模式,做大做強“蘇合”品牌。

  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有利於(yu) 提升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徐州大華種業(ye) 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農(nong) 藝師高先光長年紮根睢寧縣官山鎮嶽店社區,當地人喚他“田管家”。去年10月,高先光向當地合作社和農(nong) 戶統一提供了西農(nong) 511、鄭麥7698兩(liang) 個(ge) 小麥品種,肥料農(nong) 藥也都是統一品牌。嶽店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嶽明告訴記者,接受生產(chan) 資料統一供應的農(nong) 戶,稻麥產(chan) 品能享受大華公司的加價(jia) 回購,不僅(jin) 收入增加,還解決(jue) 了“賣糧難”。

  在深化農(nong) 村社會(hui) 化服務方麵,我省力爭(zheng) 通過幾年努力,在全省範圍內(nei) 統籌實現服務主體(ti) 強、服務範圍廣、服務質效優(you) 、服務主體(ti) 滿意度高的新型農(nong) 村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在此過程中,注重與(yu) 加快發展現代鄉(xiang) 村服務業(ye) 相銜接,與(yu) 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實際相符合,既大力發展農(nong) 資配送、農(nong) 機作業(ye) 等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還積極發展鄉(xiang) 村餐飲購物等生活性服務業(ye) ,在更寬領域、更多環節提供高質量的社會(hui) 化服務。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的發展,主要著力點是探索解決(jue) 未來我國‘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問題,確保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南通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陳敢介紹,南通以土地流轉、入股和生產(chan) 托管等為(wei) 載體(ti) ,大力培育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ti) ,積極建設“全托管”的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不斷提升適度規模經營水平,構建集約化、專(zhuan) 業(ye) 化、組織化、社會(hui) 化相結合的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