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江蘇徐州等地夜間經濟激發消費活力
政策持續發力 管理更加精細
夜間經濟激發消費活力
夜間餐飲、購物、遊覽、健身、演出……近年來,各地蓬勃發展的夜間經濟不斷湧現出新模式、新場景、新業(ye) 態,向著產(chan) 業(ye) 化、專(zhuan) 業(ye) 化、品質化的方向發展,折射出大眾(zhong) 消費升級的新趨勢。
從(cong) 精細化管理層麵下功夫,在對接消費需求上出實招,特色鮮明、場景多元的夜間經濟,為(wei) 城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新動能。
特色鮮明,提升消費品質
夜幕低垂,徐州的街市依舊熱鬧。大龍湖畔後備箱集市,歌聲飛揚,人頭攢動;戶部山街上的小吃攤,剛炸好的豆腐堆得滿滿當當;回龍窩文化街區,身著漢服的年輕人穿行於(yu) 古街,在青磚灰瓦旁打卡留念。
特色小吃、非遺飾品、文創手工、潮玩遊戲……挖掘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夜間經濟添活力。近年來,江蘇徐州巧借新興(xing) 消費趨勢,著力打造以夜間經濟為(wei) 主體(ti) 的文旅品牌——“國潮漢風·夜彭城”,策劃了一批夜間特色文旅產(chan) 品。
晚上約7點,舞台劇《大風歌》如約與(yu) 觀眾(zhong) 見麵。蕩氣回腸的故事情節,打動人心的舞美音效,讓觀眾(zhong) 們(men) 在享受演出之餘(yu) ,也對徐州這座曆史名城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金龍湖新天地廣場,在市集裏信步閑遊,耳邊傳(chuan) 來管弦絲(si) 竹之音,沿街手藝人展示著精巧的窗花、糖人,到茶館斟兩(liang) 盞茶,啖幾口酥點,看上一段古韻歌舞,倘若還有時間,可再玩幾局禮樂(le) 投壺,好不愜意!
主題特色鮮明突出是徐州夜間經濟最大亮點所在。從(cong) 小攤位到街頭巷尾,從(cong) 公園到廣場,徐州所有夜間市集均進行統一設計打造,借助新興(xing) 消費熱點,以品牌拉動文旅消費轉型升級。
為(wei) 滿足消費者品質化、多樣化的文旅需求,徐州策劃一批夜間特色旅遊產(chan) 品,以全城24個(ge) 文旅場所為(wei) 重點,輻射相關(guan) 行業(ye) ,圍繞吃、住、行、遊、娛、購等,將演藝、商業(ye) 、體(ti) 育、住宿、美食等要素創新融合,在豐(feng) 富城市夜間經濟樣態同時,更加注重提升消費品質。
“積極打造文旅新場景、新內(nei) 容、新產(chan) 品等,下一步徐州將繼續把非遺+文創等資源更好地調配到各個(ge) 市集,邀約更多青年藝術家推出與(yu) 時尚潮流結合的非遺文創產(chan) 品,我們(men) 也將繼續提升配套服務。”徐州市文廣旅局局長崔鋒說。
場景多元,挖掘消費潛力
仿古建築輝映著燦爛燈光,古風表演吸引著遊客駐足,道路兩(liang) 旁,各色小吃散發著撲鼻的香味。晚上8點,廣西南寧市良慶區,“南寧之夜”附近車聲人聲鼎沸,迎來了人流小高峰。“夜市美食街融合了表演,很有特色,能讓遊客停留更長時間。”南寧市民劉浩宇和愛人剛入場就購買(mai) 了特色小吃,“這邊小攤都公示個(ge) 體(ti) 戶信息,管理比較嚴(yan) ,我們(men) 吃得更放心。”
這條廣西首個(ge) 集購物、美食、娛樂(le) 、演出以及沉浸式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步行街全長666米,占地約3.3萬(wan) 餘(yu) 平方米,自今年1月14日開業(ye) 至4月12日,街區累計接待遊客380萬(wan) 人次;正式入駐商戶166家,帶動就業(ye) 700餘(yu) 人,其中固定就業(ye) 670餘(yu) 人。
入口處不遠,一家古裝體(ti) 驗店擠滿了消費者。“一次體(ti) 驗,包含化妝在內(nei) 均價(jia) 100多元,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至少有10套衣服出租,我們(men) 3名化妝師都忙得團團轉。”店主林菲雁說,“這個(ge) 場景和古風很搭,很多人願意來嚐試一下。”不遠處,廣西旅遊發展集團結合本地特色打造的“AR體(ti) 驗花山”項目也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孩童。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演出每隔10分鍾一場,休息日從(cong) 下午3點半開演到晚上11點結束,幾乎場場爆滿。
餐飲、購物、娛樂(le) 、展覽、健身……廣西著力激發夜間消費業(ye) 態活力,拓展夜間消費新場景。周末夜晚,位於(yu) 南寧市良慶區廣西體(ti) 育中心的一家主題營區燈火通明,陣陣燒烤香味伴著悠揚歌聲,不同年齡段的“背包客”來到這裏露營,各色帳篷構成了獨特的風景線。作為(wei) 南寧市良慶區著力打造的夜間經濟示範點,項目占地麵積5.1萬(wan) 平方米,規劃有市民夜市、團建營地、音樂(le) 廣場等主題營區,集“吃喝娛購商”為(wei) 一體(ti) ,入駐商家達100家以上。
2023年以來,廣西大力實施消費新場景拓展行動,創新打造係列特色消費新場景,促進全區消費市場加快回暖。廣西商務廳接連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文化旅遊業(ye) 全麵恢複振興(xing) 的若幹政策措施》《關(guan) 於(yu) 進一步促進充分就業(ye) 增強市場活力的若幹措施》,提出鼓勵發展夜間經濟、小攤小店等特色經營,加快培育多元化夜間消費模式,營造良好夜間經濟環境。
精細管理,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
夜色之下,放舟湘江,霓虹閃爍,長沙的山、水、洲、城,一覽無餘(yu) 。西岸,商業(ye) 街“漁人碼頭”燈火通明,從(cong) 異國風味到本土餐飲應有盡有;東(dong) 岸,一顆人造“月球”點亮沿江風光帶,成為(wei) 湖南長沙沿江風光帶的消費新地標。
項目負責人李先傑告訴記者,兩(liang) 年前,他有了租用沿江場地建一座氣膜館的想法,但不知道審批程序有哪些。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李先傑給長沙天心區政府打了一個(ge) 報告。
“沒想到,周五送的報告,下個(ge) 周一區政府就專(zhuan) 門開了調度會(hui) ,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導,其他部門現場辦公。”李先傑說,天心區政府還和交警部門一道,為(wei) 他們(men) 協調設置了80個(ge) 路邊臨(lin) 時車位,基本解決(jue) 了遊客停車難的問題。
“夜間經濟的經營模式,有其獨特性。隻要是有利於(yu) 擴大消費,活躍市場的嚐試,我們(men) 在合規基礎上,都盡力為(wei) 企業(ye) 提供服務。”長沙市天心區商務局副局長唐戀說。
2019年開始,天心區針對轄區內(nei) 夜間經濟消費場景集中的特性,成立夜間經濟服務中心,建立各部門輪班駐點製度,整合力量成立“隱患查糾隊”“糾紛調解隊”“打擊整治隊”,將服務夜間經濟的陣地前移;同時實施包容審慎監管,製定市場主體(ti) 輕微違法實施告知承諾製度,營造寬嚴(yan) 適度的監管執法環境。2021年,“長沙市以主動服務促進夜間經濟發展”,入選國務院《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情況第三方評估創新舉(ju) 措。
管理精細,製度也要跟上。2022年10月,湖南首個(ge) 夜間經濟指導性文件《湖南省推動“夜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擴消費促就業(ye) 的若幹意見》發布,提出夜食、夜購、夜遊、夜健、夜教、夜展等多業(ye) 態並舉(ju) 、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夜間消費聚集示範區,還延伸打造了“夜湘村”旅遊名片,推出一批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發展夜間經濟,帶動就業(ye) 和增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