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加強共治,規範算法應用發展

發布時間:2023-04-13 15:1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算法內(nei) 容專(zhuan) 業(ye) 性較高、技術更新速度快等特點,決(jue) 定了算法治理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匯聚合力

  近年來,算法的廣泛運用讓用戶需求和產(chan) 品、服務得以快速精確匹配,大大降低了信息傳(chuan) 播和獲取的成本,提升了用戶的消費體(ti) 驗。無論是看新聞、刷視頻,還是線上購物、外出就餐,互聯網平台個(ge) 性化推薦日益影響著用戶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有一些平台濫用算法,造成“信息繭房”“大數據殺熟”“誘導沉迷”等問題。

  為(wei) 了實現個(ge) 性化推薦的精準高效,平台需要借助算法收集處理用戶的個(ge) 人信息,實現對用戶的跟蹤識別。《中國大安全感知報告(2021)》顯示,七成受訪者擔心個(ge) 人喜好與(yu) 興(xing) 趣被算法“算計”。一些用戶希望關(guan) 閉算法推薦功能,停止將個(ge) 人信息分享給平台使用。然而,平台個(ge) 性化推薦卻存在關(guan) 閉難等問題。上海市消保委曾對消費者常用的10個(ge) APP開展為(wei) 期8個(ge) 月的專(zhuan) 項測評,測評結果顯示,關(guan) 閉個(ge) 性化推薦最多需7步。平台為(wei) 消費者關(guan) 閉個(ge) 性化推薦設置障礙,是濫用算法的又一表現形式。

  類似濫用算法的行為(wei) ,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個(ge) 人信息權益,也給網絡空間的傳(chuan) 播秩序帶來負麵影響。當前,大部分算法設計者不會(hui) 將運算的細節公之於(yu) 眾(zhong) 。由於(yu) 不掌握相關(guan) 信息,用戶在權益受到損害時,依法維權的成本較高。此外,算法推薦技術每一次根據用戶行為(wei) 數據進行的特定推薦,無不隱藏著平台的價(jia) 值判斷。一旦算法的設計與(yu) 應用失當,個(ge) 體(ti) 在認知判斷、行為(wei) 決(jue) 策以及價(jia) 值取向等多個(ge) 方麵,很可能會(hui) 受到單一算法的不良影響。因此,算法規製不能僅(jin) 靠平台自覺,還需建立全方位監督體(ti) 係,更好保護用戶權益。

  從(cong) 實施個(ge) 人信息保護法,到公布《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再到製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針對算法濫用亂(luan) 象,我國先後出台並完善有關(guan) 製度,加強相關(guan) 領域的規範。監管部門及時推出政策舉(ju) 措,也強化了針對算法亂(luan) 象的整治。去年4月,中央網信辦牽頭開展“清朗·2022年算法綜合治理”專(zhuan) 項行動,推動算法綜合治理工作常態化和規範化。事實證明,運用法治方法規範算法應用,引導算法向上向善,才能促進社會(hui) 公共利益,共同營造清朗安全的網絡空間。

  算法內(nei) 容專(zhuan) 業(ye) 性較高、技術更新速度快等特點,決(jue) 定了算法治理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匯聚合力。監管部門應加強事中、事後的過程監管,依法嚴(yan) 厲打擊相關(guan) 違法違規行為(wei) ,增強網絡執法威懾力。企業(ye) 應落實主體(ti) 責任,為(wei) 用戶提供良好的、更具安全感的使用體(ti) 驗。比如,有的信息聚合平台為(wei) 了避免用戶陷入“信息繭房”,不斷優(you) 化推薦機製、提高內(nei) 容推薦的多樣性,擴大信息覆蓋麵;多家互聯網平台企業(ye) 簽署承諾書(shu) ,承諾不非法收集、使用消費者個(ge) 人信息,不利用數據優(you) 勢“殺熟”。如果用戶選擇關(guan) 閉個(ge) 性化推薦服務,企業(ye) 也不妨探索采用其他方式為(wei) 用戶提供優(you) 質信息。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算法正深度嵌入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可以預見,通過建章立製、強化監管、鼓勵自律等,算法應用及相關(guan) 行業(ye) 將會(hui) 迎來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凝聚眾(zhong) 智、加強共治,著力規範算法應用發展,算法技術必將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助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