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丨江蘇蘇州:厚植傳統文化基因 推廣沉浸式夜遊
原標題:
厚植傳(chuan) 統文化基因、推廣沉浸式夜遊,江蘇省蘇州市——
園林新韻意悠悠(文化市場新觀察)
朦朧月色中步入拙政園,感受夜晚的園林景致;走進滄浪亭,賞一出園林版昆曲,遊客仿佛化身戲中人;去耦園登記結婚,來一場浪漫之旅……近年來,江蘇省蘇州市通過打造夜遊品牌,推出園林研學遊、園林婚禮等方式,讓古老的蘇州園林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
天剛黑,江蘇省蘇州市楓橋景區遊客碼頭上就排起了長隊,古老的大運河上,“張繼號”畫舫遊船緩緩靠岸,遊客們(men) 有序登船,接下來的近半個(ge) 小時裏,他們(men) 在古運河上泛舟,在五彩斑斕的現代燈影中,感受“江楓漁火”之美。“氛圍太好了,坐在船上,聽優(you) 雅的蘇州評彈,觀兩(liang) 岸的璀璨燈火,很有意境。”來自廣東(dong) 的遊客林女士說。
夜訪拙政園感受園林景致,入滄浪亭賞園林版昆曲,去耦園進行一場浪漫之旅……如今,在蘇州,這樣的沉浸式遊園已成為(wei) 一種時尚。近年來,蘇州通過打造夜遊品牌等一係列創新做法,讓古老的蘇州園林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
夜遊
古典園林更新潮
晚上6點30分,蘇州古城東(dong) 北隅的拙政園門口聚集了不少遊客。在接下來的一個(ge) 多小時裏,他們(men) 戴上無線耳機,跟著手持小燈籠的導遊一起,在搖曳燈火中來一場“拙政問雅”之旅。
“夜色中,光影下的拙政園就像夢境一般,和白天完全不一樣,每批遊客隻有20多人,在靜謐的氛圍裏,更能追溯古人雅致的園林生活情趣,體(ti) 味園林的蘇式風味。”遊客邢先生說。
“拙政問雅”夜遊項目負責人李聞樂(le) 介紹,“拙政問雅”是拙政園於(yu) 2020年11月推出的夜遊品牌,利用多媒體(ti) 技術,對園林曆史文化進行了再創作,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展現古典園林的文化之美。
“拙政問雅”也是近年來蘇州園林深耕夜間旅遊品牌、創新旅遊產(chan) 品供給的縮影。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吳友鬆介紹,蘇州市有108座古典園林,過去由於(yu) 遊客太多,入園旅遊通常隻能“走馬觀花”。為(wei) 了改變傳(chuan) 統靜態觀賞的單一方式,蘇州各大園林根據自身特色,推出沉浸式夜遊園林項目。
回廊曲徑間,撐著油紙傘(san) ,身著旗袍的江南女子在琵琶曲中翩翩起舞……晚上7點,步入位於(yu) 吳江區同裏古鎮的退思園,猶如置身於(yu) 一幅意境幽遠的古典畫卷之中。
蘇州同裏國際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閏介紹,2022年,退思園推出了“退思畫境”夜遊品牌,通過虛擬現實、3D動態效果、增強現實等技術的運用,將現代元素與(yu) 古典園林創新融合,讓雅致的“園中景”變成遊客們(men) 的“心中境”。
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曹光樹表示,在現代技術助力下,一係列沉浸式夜遊園林項目的推出,以具有創新性、互動性、體(ti) 驗感的手段活態展示園林之美,增強了園林藝術的時代活力。“推出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沉浸式遊覽體(ti) 驗產(chan) 品,能夠促進園林經典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的多樣化表達。精彩的園林夜遊活動扮靚古城,不僅(jin) 拉近了市民遊客與(yu) 蘇州園林間的距離,也讓古老的蘇州園林更新潮。”曹光樹說。
融合
立體(ti) 展示園林之美
夜幕降臨(lin) ,滄浪亭裏曲聲悠揚,水袖飛舞,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正在上演。觀眾(zhong) 們(men) 跟著演員步入園林深處,也仿佛走進了曆史場景之中。假山疊石、曲折長廊化身為(wei) 幕布,亭台水榭、石徑小橋化身為(wei) 戲台,通過實景演繹,給遊客帶來奇妙體(ti) 驗。
2018年以來,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在滄浪亭進行了200多場演出。盡管票價(jia) 不低,卻場場爆滿。
“一邊遊園,一邊聽昆曲,還能品嚐蘇式糕點,整場演出戲隨景易,人隨戲走,我們(men) 也仿佛融入戲中。”來自江蘇南京的遊客李女士說,她已經看了3次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依然意猶未盡。
古老的園林與(yu) 雅致的昆曲唯美碰撞,激發出了獨特的火花。隨著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的推出,滄浪亭的人氣也急劇攀升,據統計,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推出的第二年,滄浪亭白天入園遊客人數就上升了70%。
蘇州園林藝術底蘊深厚、內(nei) 涵豐(feng) 富,這給如何向當代人展示園林藝術並為(wei) 人們(men) 所接受提出了更高要求。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shu) 記曹路寶表示,要充分用好蘇州園林這一重要載體(ti) ,全麵傳(chuan) 承、展示和推廣好當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不斷擴大當地文化影響力。
近年來,蘇州各大園林景區不斷創新思路,給古典園林植入豐(feng) 富的傳(chuan) 統文化基因,通過文旅融合,加強對園林高雅文化藝術的解讀與(yu) 傳(chuan) 播,立體(ti) 展示園林之美,讓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
入夜後,柔美的燈光、斑駁的樹影,將網師園渲染出清幽雅致的文化韻味。在這裏,昆曲、評彈、古琴、江南絲(si) 竹等8個(ge) 極具蘇州特色的曲藝表演輪番出場,遊客在導賞人員的帶領下,移步易景,體(ti) 驗著園林夜色之美。“在月色下穿梭在亭台樓閣之間,聽曲觀舞,既是曲中賞園,又是園中賞曲。”遊客陳先生說。
通過不斷創新,越來越多的文化基因正在融入蘇州園林,園林也成為(wei) 百花齊放的文化大舞台。如今,在蘇州,進入園林品茗、賞曲、觀雅集正逐步成為(wei) 人們(men) 生活的新時尚,園林也成為(wei) 很多市民遊客沉浸式體(ti) 驗“蘇式生活”的首選地。
開放
園林“走進”千家萬(wan) 戶
走進位於(yu) 蘇州老城區倉(cang) 街小新橋巷的耦園,處處都能感受到浪漫的氛圍:以粉色為(wei) 基調的浪漫市集售賣各種精致禮品;紅梅樹上掛著小巧可愛的心形掛件;在園林裏掃一掃二維碼,還能現場購買(mai) 象征著愛情的耦園紅繩……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an) 的耦園,因昔日園主沈秉成夫婦的愛情故事被稱作“愛情之園”。耦園管理處主任李海克介紹,2022年8月,民政部門在耦園設立了婚姻登記服務中心,耦園也成為(wei) 唯一一個(ge) 可以領結婚證的蘇州園林。
在耦園婚姻登記處門口,90後新人武季和趙瑩正在拍照留念,他們(men) 剛剛完成了婚姻登記。領完證後,他們(men) 又在耦園的亭台樓閣間拍下了一組組紀念照。“耦園的寓意好,佳偶天成,能在園林裏登記結婚,非常有紀念意義(yi) 。”趙瑩臉上洋溢著幸福。
為(wei) 了拉近園林與(yu) 市民遊客的距離,近年來,蘇州各大園林推出了園林研學遊、園林進課堂、園林漢服秀、園林婚禮、園林會(hui) 獎、園林文創等一批“園林+”產(chan) 品,讓園林與(yu) 人們(men) 深度互動。
“要讓蘇州園林真正融入市民遊客的日常生活中,還得讓蘇州園林走出深牆大院,走向大街小巷。”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遺產(chan) 監管處處長錢宇澄說。
走在幹將路、樂(le) 橋牌坊等蘇州古城的主幹道和繁華地段,隨處可見千姿百態的蘇派盆景,方寸之間盡顯花木之美,吸引往來市民遊客駐足欣賞。
錢宇澄說,為(wei) 了把“城中園”和“園中城”更加緊密結合起來,蘇州還因地製宜推行“園林外移”,像造園一樣精雕細琢城市景觀風貌。
傍晚時分,位於(yu) 幹將東(dong) 路的相門小遊園裏逐漸熱鬧起來。過去,這裏曾是路邊綠化帶,2022年,姑蘇區投入386萬(wan) 元,建起了一座開放式的“現代蘇州園林”。步入其中,亭台樓閣和景觀樹木錯落有致,白牆青瓦、花窗曲徑處處展現著蘇式園林的典雅精致。“不出家門就可以看到園林景觀,就好像住在園林中一樣。”家住相門新村小區的戴女士說。
城區即景區,旅遊即生活。如今,整座蘇州古城就像是一座大園林,漫步城中,綠樹花卉、小橋流水,“出門就是景,轉角遇見美”成為(wei) 越來越多市民遊客的共同感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