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上放心水 生活更美好(一線調研)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飲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讓農(nong) 村人口喝上放心水,統籌研究解決(jue) 飲水安全問題。
汩汩清水,潤澤鄉(xiang) 村。據統計,2022年全國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7%,越來越多農(nong) 村居民喝上優(you) 質水、放心水。加強水源地工程建設、推動城市管網向村莊延伸、健全水質檢測監測體(ti) 係、優(you) 化長效運行管護機製……立足人民群眾(zhong) 對水的需求從(cong) “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山西祁縣打通輸水關(guan) 鍵環節,織密入戶輸水網絡,不斷提升農(nong) 村供水保障水平。
近日,本報記者走進山西祁縣,實地探訪當地統籌推進城鄉(xiang) 用水一體(ti) 化建設的探索實踐,感受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村民飲水情況新變化。
——編 者
好水從(cong) 哪來——
從(cong) 各村吃各自的地下水,到統一淨化輸送,村民用上優(you) 質水、放心水
晨光熹微,山西晉中祁縣王賢村,87歲的曹中榮老人在灶台上接了水,準備做當地特色的“糊子飯”。“現在水龍頭一擰就有幹淨的水,方便了許多。”曹中榮高興(xing) 地說。
如今,曹中榮身體(ti) 健康,生活過得不錯,但在以前可不是這樣。7年前,當地為(wei) 7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體(ti) 檢,醫生告訴曹中榮,他的長期腿腳疼痛可能跟村裏飲用水含氟量超標有關(guan) 。曹中榮很擔心,但也沒有辦法。
過去幾年,為(wei) 了解決(jue) 農(nong) 村地區吃水“有沒有”問題,祁縣的很多村子都修建了小型水塔,將地下水抽上來送進農(nong) 戶家。由於(yu) 缺少專(zhuan) 業(ye) 的淨化設備,飲用水存在錳超標、含氟量大等問題,嚴(yan) 重影響村民身體(ti) 健康。
“不是所有的地下水都適合飲用。”祁縣水利局局長趙宏介紹,十幾年前,祁縣實施了全域村落覆蓋的自來水工程,以鄉(xiang) 鎮、村為(wei) 單位,修建了從(cong) 村子地下水水源地到村民家裏的管道,“但這樣的水含沙量大、水質硬度高、含氟量高,這些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jue) 。”
為(wei) 了讓村民喝上放心水,2019年前後,祁縣開始統籌推進全縣城鄉(xiang) 用水一體(ti) 化建設。“打破原來各村吃各自地下水的格局,統一使用經過淨化的水。”祁縣副縣長王海旺說。
水源地子洪水庫壓力驟增。彼時的子洪水庫,日供水能力隻有七八千噸,遠不足以覆蓋全縣城鄉(xiang) 居民的吃水需求——擴容提質迫在眉睫。
提升子洪水庫供水能力,就需要更大的管道進口和淨水處理空間。當地立項、論證後,很快提出擴建改造方案,但施工又遇到了難題。“施工時需要停水,下遊數萬(wan) 靠子洪水廠吃水的群眾(zhong) 怎麽(me) 辦?”祁縣水利發展中心主任趙寶祥回憶。
對策是“借水”。“沿線群眾(zhong) 吃水問題,我們(men) 通過啟用備用地下水的辦法來解決(jue) 。而城區群眾(zhong) 吃水問題,我們(men) 則通過‘借’周邊地下水、跨區域調水的辦法來解決(jue) 。”趙寶祥介紹。
擴容,同時伴隨著淨水能力的提升。“我們(men) 按照生活飲用水的42項衛生標準,在擴容的同時更換淨水設備。由於(yu) 采用了新的淨水工藝,建設完成後,同步達到了‘大水源、淨水源’的效果。”趙宏補充說。
子洪水廠,藍色的落地玻璃幕牆倒映著白雲(yun) 。“咱們(men) 腳下,就是兩(liang) 個(ge) 巨型的水桶,過濾淨化過的水在這裏儲(chu) 存,然後通過運輸管網輸送到全縣各地。”趙寶祥告訴記者。仔細聽,依稀能聽到草坪下水流的聲音。拾階而上,兩(liang) 側(ce) 是寬約10多米的淨水槽和沉澱池。“以前隻有目前的1/4大小,我們(men) 用了三個(ge) 月時間進行擴建,達到目前的規模。”趙寶祥說。
要支撐起覆蓋全縣的水網,僅(jin) 靠一個(ge) 水源地不夠。從(cong) 子洪水庫向西,入山的路愈發狹窄。繼續前行,一側(ce) 是深溝,一側(ce) 是陡峭的掛壁公路。道路盡頭,楊家莊水庫出現在眼前。這裏的供水工程建設剛剛完成,現場施工工程師羅進正在調試設備:“我們(men) 采用了膜處理工藝,對氟的過濾效果更好。”
好水如何供——
從(cong) 一條供水管路,到新增3000多公裏的支管網,城鄉(xiang) 用水格局串點成麵
春日裏,微風不燥。穿行在祁縣的鄉(xiang) 村公路,昌源河蕩起快樂(le) 的水花,楊柳樹已悄悄抽出嫩芽。仔細觀察,會(hui) 發現路旁有一條U形坑道,那下麵藏著的就是祁縣城鄉(xiang) 飲水供水管道。
有了放心水後,配套的運輸管網建設成為(wei) 亟待解決(jue) 的新難題。“以前縣裏隻有一條從(cong) 子洪水庫到縣城的供水管路。現在,相當於(yu) 從(cong) 一棵樹上分出若幹個(ge) 枝杈,再從(cong) 枝杈結出枝葉,最終到達千家萬(wan) 戶。”晉中市水利局一級調研員賈全有說。
為(wei) 了更大程度地實現鄉(xiang) 村飲水高質量發展,祁縣多次舉(ju) 行論證會(hui) 。經過測算,推進規模化集中供水管網工程建設需要新建主、支管路管網3000公裏左右,要做成這件事難度很大,最關(guan) 鍵的是錢從(cong) 哪裏來?這個(ge) 問題一度讓王海旺非常發愁。
“3000多公裏的長度,這幾乎是過去祁縣幾十年水利管網建設的總工程量。”王海旺說,“2019年以來,祁縣多方溝通協調,通過增加財政投入、整合涉農(nong) 資金、用好金融政策、吸引社會(hui) 資金、引導農(nong) 民自願投入等方式,總共籌集各類資金4.56億(yi) 元,投入到水廠和管網骨幹工程建設中去。”
標準化建設,成為(wei) 此次集中供水管網工程建設的關(guan) 鍵詞。記者入村走訪時發現,在街巷入口處,總能看到牆上寫(xie) 著用水服務熱線電話、貼著管片供水負責人的明白卡,下邊則是寫(xie) 有“祁縣水利”字樣的井蓋。掀開井蓋,“多戶聯表”碼得整整齊齊,還配有用作傳(chuan) 輸故障信號的無線接收器。再往深裏看,約30厘米直徑的黑色聚乙烯管道分別通往村裏各戶。“全縣3000多公裏長的水利管網,全部采用統一材質、口徑的水管,不僅(jin) 有助於(yu) 降低采購成本,也方便後續統一管護維修。”趙宏說。
到村民家中的“最後十米”,如何打通?出於(yu) 自願公平原則,祁縣將水網鋪設到村裏,並留好接口,但接不接入這個(ge) 主管網,全憑村民自主決(jue) 定。在討論自費接入村裏管網時,有的村民提出意見:“管道都修到村頭了,就差這幾十米,政府不能掏這個(ge) 錢嗎?”
這樣的想法並不罕見。“我們(men) 考慮再三,為(wei) 了精準把握村民用水需求,也從(cong) 落實‘一戶一表’的實際考慮,把選擇權交給了村民。既讓村民有更多參與(yu) 感,也能避免浪費。”晉中市水利局相關(guan) 負責人張滿玉說。
在祁縣自籌的4.56億(yi) 元裏,有3505萬(wan) 元屬村集體(ti) 統籌農(nong) 戶自籌資金。“祁縣160多個(ge) 村子,都是通過村民大會(hui) 的形式,在村民表決(jue) 同意後簽字的。起初有村民選擇不自費接入,但隨著自來水好口碑的傳(chuan) 播,這些村民轉變了想法,主動要求接入管網。”趙宏介紹。
目前,祁縣已建成主支管網323公裏、村級管網3767公裏,受益人群22.3萬(wan) 人。站在祁縣農(nong) 村水網沙盤前,看得更加直觀——從(cong) 祁縣北部太嶽山的子洪水廠、楊莊水廠、杜家莊水廠,每條線往下又牽引出多條管線,將祁縣的城鄉(xiang) 用水串聯起來,將汩汩甘甜水,源源不斷地送往千家萬(wan) 戶。
好水如何管——
以前隔三差五刨開道路修水管,現在智慧水務管理平台可實現精準監測,高效調度保證用水安全
“以前每天要接到幾十個(ge) 電話,不是水管裂了,就是停水期間要求開閘的。”祁縣王賢村的飲水管護員閆景祥帶著記者走過一條磚頭拚接成的菱形道路,他對這裏太熟悉了。“這就是以前的水管路,那時,隔三差五就得刨開修水管。現在,智慧水務管理平台能夠快速監測運行情況,管理水平上去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用水也有了更好的保障。”閆景祥說。
走進子洪水庫旁的供水公司,10多米寬的數字大屏上,閆景祥所說的“智慧水務管理平台”顯示著各項數據。這個(ge) 係統分為(wei) 製水、機組控製、水質檢測、紫外消毒、區域供水站等模塊,硝酸鹽、原水濁度等關(guan) 鍵指標可以實時動態呈現。
“2號口祁縣東(dong) 觀供水站取流異常”,紅色的警報字樣突然閃爍在大屏上。趙寶祥立即點開東(dong) 觀供水站的視頻監控,同時點擊查看無線傳(chuan) 輸器傳(chuan) 回的數據,了解情況後,馬上撥通了管護中心負責人的電話:“係統顯示你們(men) 那裏水壓不穩定,支管道瞬間流量過大,請馬上排查是否出現了漏水情況。”沒過多久,故障就被順利排除了。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men) 嚴(yan) 格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操作。”走進二樓的化驗室,檢測師董君瀟身著白衣,手拿試管,正在進行六聯攪拌試驗。六聯攪拌試驗可以將原水濁度經過藥劑調試後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我們(men) 會(hui) 根據平台檢測數據進行調整,再進行六聯攪拌試驗,確保水質達標。”
2021年10月,晉南、晉中遭遇一場罕見的暴雨,多地發生洪澇和地質災害。位於(yu) 水源地的子洪水廠同樣麵臨(lin) 挑戰。那段時間,董君瀟幾乎連軸轉:“智慧水務管理平台的警報聲不斷,大部分監測點發回來的監測指標都不正常,錳超標嚴(yan) 重。原水濁度正常值在10左右,那段時間達到100多。”
董君瀟和同事快速采取了應急措施。“一方麵,我們(men) 打開備用水井,保證正常用水;另一方麵,根據智慧水務管理平台的監測數據,精準調整各項參數,最終保障了水質安全。”董君瀟說。
如何用好智慧供水平台,一度讓董君瀟感到“本領恐慌”。前年平台剛投入使用,董君瀟在進行濁度測試時,發現濁度略有超標,她沒太當回事就去忙別的工作了。不料,進水濁度突然增大,“平台發出警報時,我的第一反應以為(wei) 是設備出了問題。”然而,平台持續發出警報,並自動調整了原水在斜管沉澱池的通過時間。董君瀟趕忙跑到就近的監測口取樣,重新做了化驗,結果真的如平台顯示的檢測結果一樣。“從(cong) 那以後,我就打起十二分精神,時刻關(guan) 注著平台各項數據反饋,提高實驗精準度,這關(guan) 係著千家萬(wan) 戶的飲水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董君瀟說。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趙寶祥介紹,為(wei) 了讓全縣城鄉(xiang) 居民持續喝上好水,祁縣構建了由智慧供水平台、水質檢測中心、城鄉(xiang) 飲水管護中心組成的運行管理服務保障體(ti) 係。“從(cong) 製水生產(chan) 、運行維護到水質監測、公眾(zhong) 服務等七大應用,保障著從(cong) 水源地到用戶的每個(ge) 供水環節的運行安全,並可實現全程自動化運行調度。”趙寶祥說。
好水咋用好——
從(cong) 粗放式用水到節約使用每一滴水,養(yang) 成良好用水習(xi) 慣,鄉(xiang) 親(qin) 們(men) 日子越過越滋潤
水好了、入戶了,如何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接受付費用水,就成了農(nong) 村飲水工程能否長效運行的關(guan) 鍵。
阻力可想而知。5年前夏日的一個(ge) 晚上,祁縣昭餘(yu) 鎮南街村村委會(hui) 會(hui) 議室裏,氣氛凝重。村民代表挨個(ge) 發言,村民王二娃發出疑問:“以前承諾我們(men) 免費吃水用水,現在咋改了主意?”
村兩(liang) 委委員、供水管理員段發中坐不住了,趕緊站起來解釋:“改成一戶一表、計水收費,不僅(jin) 能長久地吃上好水,還能避免浪費,這是縣裏的好政策。以前吃水不要錢的時候,你不也經常跟我抱怨,有的人用自來水一開就是一天,導致水抽不上來,影響了你家用水。”
按照“保本微利、節水優(you) 先”原則,祁縣將農(nong) 村水價(jia) 定為(wei) 每噸1.5元。“這個(ge) 價(jia) 格是反複壓低成本後核算出來的。”趙宏介紹,原水價(jia) 格、材料費、動力費、日常維護、水質檢測、人工成本等,算下來成本在每噸1.45元以上。為(wei) 了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水利局工作人員分組進村進行解釋,在村民大會(hui) 上現場核算成本,最終贏得了村民的認可。
微利運行下,“以水養(yang) 水”步入正軌。祁縣成立122個(ge) 村級節水協會(hui) ,在本村水費中提留10%,用於(yu) 節水協會(hui) 日常開銷,解決(jue) 村級供水運行管理缺位問題。如今,段發中幹勁更足了:“以前村裏出錢維修,‘掛賬’幾年了沒兌(dui) 現,物料錢都得自己出。”現在,協會(hui) 每年有3000多元的水費提留,“維修效率比過去高多了”。
村民們(men) 慢慢養(yang) 成了良好的用水習(xi) 慣,注重節約使用每一滴水。古縣鎮溫曲村村民李海告訴記者:“如果賬戶內(nei) 餘(yu) 額不足1.5元或水量不足1立方米時,手機就會(hui) 收到繳費提示信息。”隻需輕點幾下,就能在微信上查詢用水情況、完成繳費續費、在線報修報裝等。
用水問題解決(jue) 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越過越滋潤。村民龐祥琴嫁到南街村40年,因為(wei) 洗衣服手上都長出了老繭,“以前家裏洗衣服,全靠我手洗。現在,供水穩定了,我買(mai) 了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又省勁又方便。”
水好了,也間接地改善了營商環境。祁縣境內(nei) 有匯源、九牛、蒙牛、伊利等多家企業(ye) 入駐,還有眾(zhong) 多酒水、飲料加工廠。“高品質的水對食品、酒水類企業(ye) 來說很有吸引力。”王海旺介紹,不久前,某知名食品公司前來考察,在看到了當地水質報告後,果斷地拍板投資。
村裏的人居環境也更好了,幸福感大幅提升。中午時分,曹中榮眯了一會(hui) 兒(er) ,又踱步來到院子裏,半個(ge) 手掌高的小蔥鮮翠欲滴。曹中榮小心地澆著水,嘴裏念叨著:“給你們(men) 喝點好水,你們(men) 長得快一些。”
本期統籌:吳 凱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17日 06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