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獲全國產改考核“優秀”等次
出台相關(guan) 改革製度文件700餘(yu) 項,選樹技能帶頭人7.7萬(wan) 人,產(chan) 生“五小”創新成果54.4萬(wan) 項,創造經濟價(jia) 值327.1億(yi) 元;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546萬(wan) 人;企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平均工資同比增長13%……我省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舉(ju) 措務實、亮點紛呈。記者從(cong) 日前召開的省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協調小組會(hui) 議上獲悉,我省在全國產(chan) 改評價(jia) 考核中獲“優(you) 秀”等次。
我省產(chan) 改工作於(yu) 2017年9月啟動,各級黨(dang) 委政府高度重視,各級工會(hui) 牽頭履責,成員單位主動擔當,出台相關(guan) 改革製度文件700餘(yu) 項,為(wei) 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圍繞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引領、建功立業(ye) 、素質提升、地位提高等,各級工會(hui) 組織不斷強化黨(dang) 委領導、政府支持、工會(hui) 牽頭、部門協同的“一盤棋”工作格局,開展了一係列有特色、有亮點、有突破的活動,紮實推進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思想政治引領有聲有色,建功立業(ye) 轟轟烈烈。建立了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工作聯席會(hui) 議製度,推動企業(ye) 黨(dang) 建工作與(yu) 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深度融合,全省非公企業(ye) 黨(dang) 組織覆蓋率達91.95%。聚焦能源保供和產(chan) 業(ye) 轉型,全省組織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7.79萬(wan) 項,參賽職工1132萬(wan) 人次,選樹技能帶頭人7.7萬(wan) 人,4.5萬(wan) 人通過技能比賽晉升技術等級。各市深入開展“五小”競賽等群眾(zhong) 性創新活動,建設市級以上創新工作室3013家,產(chan) 生“五小”創新成果54.4萬(wan) 項,取得專(zhuan) 利10362項,創造經濟價(jia) 值327.1億(yi) 元。
服務職工拓麵提質,技能素質全麵提高。11個(ge) 市實現高職院校全覆蓋,開展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620萬(wan) 人次。11個(ge) 市均成立市級工匠學院,構建起“工匠學院+技能競賽+‘五小’創新大賽+工匠選樹”的職工技能素質提升體(ti) 係。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546萬(wan) 人,高技能人才總量達163萬(wan) 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提高到30%。
創新動力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產(chan) 業(ye) 工人在各級黨(dang) 組織和人大、政協、群團組織的代表大會(hui) 代表、委員會(hui) 委員的比例穩步提高。逐步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hui) 為(wei) 基本形式的企事業(ye) 單位民主管理製度,健全培養(yang) 、考核、使用、待遇相統一的激勵機製,15家省屬企業(ye) 實行首席工程師、首席技師、拔尖人才崗位評聘製度,我省企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平均工資同比增長13%。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省總工會(hui) 針對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建會(hui) 入會(hui) 和權益保障工作密集部署,下最大力氣把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吸引過來、組織起來、穩固下來。積極推動“三新”領域企業(ye) 建會(hui) 和貨車司機等“八大群體(ti) ”入會(hui) ,新建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工會(hui) 組織1037個(ge) ,新發展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10萬(wan) 名,產(chan) 業(ye) 工人組織化程度日益提高。出台穩定農(nong) 民工就業(ye) 、保障農(nong) 民工權益的措施,建立“愛心驛站”4640個(ge) ,有效提升了服務產(chan) 業(ye) 工人的精準度、擴大了覆蓋麵。
省總工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此次全國評價(jia) 考核是對我省5年來產(chan) 改工作的盤點,更是對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鞭策。隨著各項改革舉(ju) 措落地落實、開花結果,一支龐大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jun) 正在崛起,為(wei) 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人力支撐。(記者楊文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