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三十而立,“金太倉”是如何煉成的?

發布時間:2023-04-18 16:31: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30年前,《人民日報》在一篇頭版頭條《蘇州躍起六隻虎》裏這樣寫(xie) 到:這六隻“虎”,就是蘇州所轄的張家港、常熟、太倉(cang) 、昆山、吳縣、吳江六縣市,全國農(nong) 村綜合實力百強縣。

  作為(wei) 當年的蘇州“六虎”之一,太倉(cang) 正是在報道發表的1993年撤縣建市。30年過去了,百強縣榜單早已迭代為(wei)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太倉(cang) 持續穩居前十。

  30年,太倉(cang) 港從(cong) 打下第一樁發展到集裝箱吞吐量突破800萬(wan) 標箱;30年,太倉(cang) 德企總數從(cong) 無到有,去年底發展到478家;2022年,太倉(cang) 市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1653.57億(yi) 元,是1993年的30倍。

  三十而立,“金太倉(cang) ”是如何煉成的?

  港產(chan) 城的協奏曲

  太倉(cang) 地處富庶的蘇南,古時有“天下糧倉(cang) ”之稱,也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現代的太倉(cang) ,依港而立,因港而興(xing) 。

  走進太倉(cang) 港,映入眼簾的是塔吊林立、巨輪穿梭,集裝箱裝卸作業(ye) 一派繁忙。老港口人徐寧龍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太倉(cang) 港30年來的變化。

  太倉(cang) 港地處長江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交匯處,擁有38.8公裏黃金岸線、-12.5米深水航道。截至2022年,太倉(cang) 港已開發利用岸線13.5公裏。2022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02.6萬(wan) 標箱,穩居全國第八,連續5年位居江蘇第一。

  太倉(cang) 港發展的時間軸顯示:1992年10月28日,太倉(cang) 港石化碼頭打下第一樁;1995年12月3日,國務院批複同意太倉(cang) 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1996年11月8日,太倉(cang) 港作為(wei) 國家一類口岸正式對外開放。

  從(cong) 打下第一樁到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wan) 標箱,太倉(cang) 港用了15年時間;從(cong) 100萬(wan) 標箱到400萬(wan) 標箱,用了9年時間;從(cong) 400萬(wan) 標箱到700萬(wan) 標箱,僅(jin) 用了5年時間。“以前是我們(men) 等業(ye) 務,現在是業(ye) 務找上門。”徐寧龍說。

  依托資源優(you) 勢,太倉(cang) 港已具備較好的產(chan) 業(ye) 集群基礎,港區打造了世界500強、央企、歐美企業(ye) 三個(ge) 特色企業(ye) 集群,形成了高端裝備、先進材料、健康醫藥、現代物貿四大主導產(chan) 業(ye) 以及高端潤滑油、輕工造紙、電力能源三大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為(wei) 核心的產(chan) 業(ye) 布局。

  蘇州大學政治與(yu) 公共管理學院李善良教授建議,未來,太倉(cang) 要打造港產(chan) 城深度融合發展的全新格局,科學編製多規合一的城市規劃、產(chan) 業(ye) 規劃和港口規劃,做到雙向銜接、雙向讓渡,港口規劃與(yu) 物流園區、產(chan) 業(ye) 園規劃空間融合,進一步優(you) 化港城空間布局。

  拚出“太倉(cang) 速度”

  14萬(wan) 家市場主體(ti) 在這裏生根開花,近40家世界500強企業(ye) 在這裏落戶,三大主導產(chan) 業(ye) 邁上千億(yi) 級台階,三大特色產(chan) 業(ye) 加速壯大,“建總倉(cang) 、到太倉(cang) ”“做航空、到太倉(cang) ”等產(chan) 業(ye) 名片持續擦亮。這樣的太倉(cang) ,是怎麽(me) 來的?

  “是拚出來的。”近日,在太倉(cang) 市撤縣建市三十周年暨德企發展30年大會(hui) 上,太倉(cang) 市委書(shu) 記汪香元回答說:“是撤縣建市30年來,曆任黨(dang) 員幹部和廣大老百姓拚出來的。”

  “拚出‘太倉(cang) 速度’,就是使命所在。”汪香元說。

  產(chan) 業(ye) 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內(nei) 在動力。30年來,太倉(cang) 堅持製造業(ye) 立市,緊抓東(dong) 部沿海發展機遇,從(cong) 鄉(xiang) 鎮企業(ye) 民營經濟到外資企業(ye) 外向型經濟,再到建設“3+3”產(chan) 業(ye) 集群,太倉(cang) 走出了一條不斷轉型升級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其中,大量德資企業(ye) 的入駐是從(cong) 太倉(cang) 發展過程中的一大亮點。

  1993年11月,首家德企克恩—裏伯斯落戶太倉(cang) ,這是一家彈簧行業(ye) “隱形冠軍(jun) ”。剛落戶太倉(cang) 時,企業(ye) 僅(jin) 有6名員工,租賃的廠房不過400平方米左右,主要為(wei) 中國客戶生產(chan) 安全帶彈簧。如今,這家企業(ye) 員工超過1000名,擁有50000平方米現代化廠房。企業(ye) 運營負責人吳勉強介紹,目前生產(chan) 的各類彈簧產(chan) 品超過了1800餘(yu) 種,其中安全帶彈簧一度占到國內(nei) 市場份額的70%。

  如今的太倉(cang) 已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德企之鄉(xiang) ”。到2022年,太倉(cang) 德企總數達到478家,集聚了50多家“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德企投資總額近60億(yi) 美元,年工業(ye) 產(chan) 值超600億(yi) 元,全市製造業(ye) 德企數量占比全國10%。當地提出,將深入推進以經貿為(wei) 重點的全方位對德合作,做優(you) 中德中小企業(ye) 合作示範區業(ye) 態,力爭(zheng) 到2025年引進德企總數達到600家。

  “作為(wei) 蘇州重要板塊之一,太倉(cang) 將立足‘現代田園城、幸福金太倉(cang) ’建設路徑和發展內(nei) 涵,勇擔時代重任、不負曆史榮光,先行先試、敢為(wei) 善為(wei) ,以拚出‘太倉(cang) 速度’、全力振翅高飛的過硬成效,讓中國式現代化在太倉(cang) 充分展現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汪香元表示。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