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美麗“濱城”建設步履堅實(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倚靠京津冀,麵朝渤海灣,眺望太平洋,天津濱海新區發展得天時地利。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天津濱海新區考察時指出:“要以濱海新區為(wei) 龍頭,積極調整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chan) 業(ye) 集成集約集群發展。”“天津要充分利用濱海新區平台,先行先試重大改革措施,努力為(wei) 全國改革發展積累經驗。”
2006年5月,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上升為(wei) 國家發展戰略;
2009年10月,國務院批複同意天津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設立濱海新區;
2015年4月,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濱海新區天津港東(dong) 疆片區正式掛牌運行;
2021年8月,天津自貿試驗區濱海高新區、中新生態城聯動創新區成立;
…………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濱海新區200多萬(wan) 幹部群眾(zhong) 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新時代美麗(li) “濱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2270平方公裏的熱土,鋪展出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
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讓每個(ge) 有創新夢想的人點燃夢想,讓所有的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浪向15度,流向10度!準備入水!”巨大的屏幕上“風高浪急”,中海油海上油氣平台導管架安裝全過程的模擬仿真現場,讓人仿佛身臨(lin) 其境。
“傳(chuan) 統的模擬依托我們(men) 自己的工作站,需要連續進行7天,在這裏隻要4小時。幫助完成這一轉變的,是‘天河’的超級算力。”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首席工程師喻龍感慨。
喻龍所說的“天河”,就是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天河”係列超級計算機。從(cong) 2010年“天河一號”部署完成,到如今“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成功研發,“天河”係列超級計算機經曆了從(cong) “趕”到“超”的跨越式發展。
從(cong) 千萬(wan) 億(yi) 次到億(yi) 億(yi) 次,再到現在的百億(yi) 億(yi) 次,“天河”的每秒算力在突破極限的同時,不斷轉化為(wei) 現實生產(chan) 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自主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撐”。
高質量發展要靠創新,濱海新區的優(you) 勢也是創新。緊緊依托創新驅動,加快形成以高端製造為(wei) 主的新型支柱產(chan) 業(ye) ,濱海新區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日臻完善,高質量發展根基更為(wei) 穩固。
2022年,濱海新區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總產(chan) 值超1.1萬(wan) 億(yi) 元,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航空航天等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凸顯,成為(wei) 穩定全市經濟大盤的“壓艙石”。
發力創新驅動,鍛造國之重器。走進濱海新區現代產(chan) 業(ye) 展示交流中心,“胖五”火箭、超深水半潛式生產(chan) 儲(chu) 卸油平台、水下滑翔機、矩形盾構機……一件件展品、一幅幅照片,生動展示新區的研發製造能力。
發力創新驅動,瞄準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衛星柔性智造中心建成投用,飛騰騰瓏E2000芯片實現量產(chan) ,全自主雙100G智能網卡芯片填補國內(nei) 空白……濱海新區鞏固提升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構建以智能科技產(chan) 業(ye) 為(wei) 引領的現代工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發力創新驅動,厚植發展沃土。“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我們(men) 優(you) 化創新平台,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搞創新。”濱海新區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局長李剛告訴記者。
如今的濱海新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累計超過4600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ye) 4400多家,“雛鷹”“瞪羚”和領軍(jun) (培育)企業(ye) 超2500家,創新主體(ti) “底盤”不斷壯大。
今年初,濱海新區總投資1208億(yi) 元的122個(ge) 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其中,先進製造業(ye) 項目49個(ge) ,總投資649.3億(yi) 元。到2025年,濱海新區將建起智能科技、信創產(chan) 業(ye)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海洋經濟6個(ge) 千億(yi) 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
“我們(men) 將進一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優(you) 化創新生態,壯大創新主體(ti) ,讓每個(ge) 有創新夢想的人點燃夢想,讓所有的創造活力充分迸發。”濱海新區區長單澤峰說。
融入高質量發展大局——
“核心研發在北京,成果轉化來濱海新區,協同發展有了新樣板”
距北京中關(guan) 村東(dong) 南170公裏的渤海灣畔,坐落著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
“落地濱海新區,有兩(liang) 個(ge) 想不到。一是園區提供了特別合適的試飛場地,從(cong) 辦公樓出發隻要七八分鍾;二是房租減免、裝修補貼,持續發展有了動力。”對科技園給予的政策支持,致導創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曉宇印象深刻。
2014年,致導科技在北京中關(guan) 村成立。2017年初,李曉宇帶領團隊來到濱海新區,成為(wei) 第一家從(cong) 北京中關(guan) 村到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落地的科技企業(ye) ,“我們(men) 要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創新研發和生產(chan) 中,推動無人機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
“核心研發在北京,成果轉化來濱海新區,協同發展有了新樣板。”一見記者,科芯(天津)生態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旭東(dong) 就興(xing) 奮地說。
“在北京,我們(men) 實現了關(guan) 鍵技術研發積澱,濱海新區則為(wei) 技術落地提供了應用場景和成本優(you) 勢。”李旭東(dong) 介紹,借助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平台,科芯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緊密結合,在全國投產(chan) 了10餘(yu) 個(ge) 智慧化農(nong) 業(ye) 種植生產(chan) 基地。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作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合作功能區,濱海新區主動融入協同發展大局,用大擔當擁抱大機遇。
優(you) 勢互補,成長空間更大。
走進聯想(天津)智慧創新服務產(chan) 業(ye) 園車間,19套機械臂在智能製造係統的配合下熟練操作,平均24秒就下線一台台式機,還能滿足小批量、多批次的複雜機型生產(chan) 切換。濱海新區,已成為(wei) 聯想集團戰略轉型的重要基地。
聯想隻是縮影。近年來,濱海新區搶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窗口期,持續提升載體(ti) 功能,加強現代服務業(ye) 、金融、社會(hui) 事業(ye) 等重點項目導入,著力打造標誌性承接集聚區,協同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
深度融合,發展舞台更廣。
天津港發揮樞紐港優(you) 勢,與(yu) 河北港口共建世界級現代化港口群,推動區域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格局。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積極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起“專(zhuan) 業(ye) 化大平台+眾(zhong) 創空間+孵化器”的創新創業(ye) 綜合平台,科技與(yu) 經濟深度融合,碩果累累。
協力同心,服務措施更好。
深化“跨省通辦”,建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通辦聯動機製,共同推出4批179項“同事同標”事項。推進京津冀金融同城化,實現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政策京冀企業(ye) 共享……一項項舉(ju) 措、一次次合作背後,是看得見的實惠、摸得著的成效,是眾(zhong) 多經營主體(ti) 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持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在全麵深化改革中利企便民”
近日,林德英利(天津)汽車部件有限公司進口的兩(liang) 個(ge) 集裝箱汽車零配件,順利運抵天津港。采用天津海關(guan) 推出的“船邊直提”模式,貨物從(cong) 船上裝卸到貨車上,再到運至企業(ye) 倉(cang) 庫,全程用時僅(jin) 2個(ge) 小時。
“隻需辦理一張單據,就可以完成從(cong) 鐵路運輸到乘船出海,效率高了,成本低了。”在東(dong) 疆保稅港區中鐵天津集裝箱中心站的展板上,海鐵聯運路線輻射華北、西北、東(dong) 北,天津中鐵聯合國際集裝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達逐一介紹。
“今年,新區將出台優(you) 化營商環境6.0版方案,形成創新引領、協同落實、優(you) 化提升三張清單,為(wei) 企業(ye) 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濱海新區政務服務辦主任李長洪說。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動力和活力的內(nei) 在要求,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中國國家博物館裏,靜靜躺著109枚公章。2014年5月20日,濱海新區組建全國首家行政審批局,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109枚“卸任”公章,成為(wei) 濱海新區深化改革、簡政放權的生動見證。
“牢牢鉚住改革開放這個(ge) ‘關(guan) 鍵一招’,持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在全麵深化改革中利企便民。”李長洪表示。
改革紅利不斷釋放,開放活力充分激發。
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6個(ge) 維修機位排得滿滿當當,技術人員幹得熱火朝天。“往年這個(ge) 時候,機庫裏經常是空空的,而今年幾乎每個(ge) 機位都沒有閑下來過。”公司總經理陳健聰說,“海關(guan) 推出‘維修改裝+租賃’業(ye) 務監管模式,為(wei) 綜保區內(nei) 租賃飛機的交易處置提供了更多選擇。我們(men) 計劃啟動第三條‘客改貨’改裝線,進一步擴大產(chan) 業(ye) 規模。”
作為(wei) 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濱海新區充分用好自貿區資源,推動更高水平的製度型開放。空客、豐(feng) 田、三星等100多家外資世界500強企業(ye) 投資設廠,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濱海新區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占到全市70%以上。其中,自貿試驗區用占全市1%的土地,貢獻了天津全市四成的實際利用外資額、30%的進出口額。
鑄就高質量發展品質——
“錨定綠色,鎖定低碳,在轉型升級中融入新發展格局”
天津港第二集裝箱公司碼頭,貨箱林立。1000多米碼頭岸線上,智能水平運輸機器人穿梭不息;百米外的智控中心裏,智能水平運輸管理係統正通過“5G+北鬥”導航控製機器人“大腦”,完成裝卸工作。
2021年10月,全球首個(ge) “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正式投產(chan) 運營。
“我們(men)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用三年時間改造天津港碼頭,裝卸效率全國領先。”天津港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褚斌說,“錨定綠色,鎖定低碳,在轉型升級中融入新發展格局,天津港將繼續實幹苦幹,力爭(zheng) 把所有碼頭打造成智慧綠色碼頭。”
“智慧零碳”碼頭北側(ce) ,巨型風機迎著海風轉動。“這是我國港口首個(ge) ‘風光儲(chu) 一體(ti) 化’智慧綠色能源項目,自發自用,餘(yu) 電上網。”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營銷部港口岸電負責人賀瑞介紹,係統並網發電後,每年總發電量達到2330.2萬(wan) 千瓦時,節約標準煤約7340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萬(wan) 噸。
綠色,是美麗(li) 中國的底色,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今日濱海新區天藍、地綠、水清,高質量發展底氣足。
著眼智慧、節能,發展身姿愈發輕盈。
在車位停好車,機器人自動對接充電,電動汽車還能變身“充電寶”反向給電網送電,賺取峰穀電差價(jia) ;造型頗具未來感的光伏座椅既是藍牙音箱,又可以給手機無線充電……這種科幻片中的場景,實實在在發生在濱海新區。
2019年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濱海新區考察期間,國家電網職工張黎明向總書(shu) 記做了匯報演示。去年,張黎明和他的團隊又研發出移動共享充電樁項目:“我們(men) 的初衷就想讓同事幹活兒(er) 更安全、更省勁,讓百姓用電更方便、更安心。”
著力減汙、擴綠,發展成色更加亮眼。
推進“871”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完成北大港濕地生態補水9900萬(wan) 立方米,實施“雙城”間綠色生態屏障造林300畝(mu) 、提升改造201畝(mu) ……工信部近日公布2022年度綠色製造名單,來自濱海新區的13家企業(ye) 上榜。去年,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碳排放成交量611萬(wan) 噸,位列全國第三。
傳(chuan) 遞高質量發展溫度——
“幼兒(er) 園學位充足,出門就是大花園。作為(wei) 新濱城人,特別幸福”
綠樹繞新居,人在花中行。家住中新天津生態城,正在散步的市民趙立元豎起大拇指:“這裏是產(chan) 業(ye) 新城,也是宜居家園!”
作為(wei)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生態城擁有國家海洋博物館、航母主題公園。河、湖、灣、海交相輝映,藍綠空間占比超過50%,觀海聽濤、遊湖賞綠,年遊客接待量接近1000萬(wan) 人次。
去年底,一汽豐(feng) 田第1000萬(wan) 輛汽車在濱海新區下線,在國內(nei) 豐(feng) 田合資企業(ye) 中率先晉級千萬(wan) 陣營。創造這一紀錄的,是坐落於(yu) 中新天津生態城的一汽豐(feng) 田新能源工廠。
“下一步,我們(men) 將加快推動中國電子智慧科技產(chan) 業(ye) 園、產(chan) 融智能科技產(chan) 業(ye) 園等產(chan) 業(ye) 載體(ti) 建設,強化產(chan) 業(ye) 服務設施配套,推進關(guan) 鍵零部件配套企業(ye) 落地和本地配套企業(ye) 壯大,構建汽車全產(chan) 業(ye) 鏈生態圈。”生態城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依托高質量發展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朝著宜居宜業(ye) 宜遊宜樂(le) 的“四宜”城市不斷邁進。高速聚集的港產(chan) 城融合發展動能,惠及萬(wan) 戶千家,成為(wei) 民生福祉。
“剛來濱海新區時就想著掙了錢回老家買(mai) 房,孝敬父母。現在呢,父母都跟著我來新區安居。”來自河北邢台的王攀,在濱海新區汽車製造配套行業(ye) 工作,“幼兒(er) 園學位充足,出門就是大花園。作為(wei) 新濱城人,特別幸福!”
昔日1/3鹽堿荒地、1/3廢棄鹽田、1/3汙染水麵的不毛之地破繭重生。去年,中新天津生態城常住居民突破12萬(wan) 人。
家住南開區的郭佳在濱海新區工作,往返於(yu) 市區和新區間,每天三個(ge) 多小時行在路上。隨著高鐵濱海站投入使用,從(cong) 天津站到濱海新區,通勤隻要30多分鍾。
除了“班車化”的京津城際高鐵,濱海新區還擁有濱海西站、濱海北站和塘沽火車站。城市建設提速,繞城高速全線通車,軌道交通加快建設,“津城”“濱城”溝通協作更加密切。
前不久,一塊長19.2米,高10.88米,單麵麵積約209平方米的巨大LED屏幕,亮相於(yu) 家堡濱河公園。不少市民慕名而來,在這個(ge) 天津市首塊8K超高清大屏前沉浸式欣賞節目。有產(chan) 業(ye) 、有生活、有人氣的朝陽之城,在“濱城”核心區於(yu) 響片區全新開啟。
未來,約6.1平方公裏的於(yu) 響片區將打造“濱城”城市客廳、現代金融中心、新經濟總部基地,力爭(zheng) 到2025年,就業(ye) 人口達到10萬(wan) 人以上。
“堅持港產(chan) 城融合、組團發展、職住平衡、城鄉(xiang) 一體(ti) ,濱海新區將繼續聚焦高質量發展,在全麵建設天津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大都市中展現更大作為(wei) 。”濱海新區區委書(shu) 記連茂君表示。
風好正是揚帆時,奮楫逐浪天地寬。
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貫徹落實好黨(dang) 的二十大重大決(jue) 策部署,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天津濱海新區正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實際行動譜寫(xie)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人民日報》( 2023年04月18日 第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