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智慧養殖讓漁業更高效(新知)

發布時間:2023-04-21 16:2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現象】一套智慧養(yang) 殖係統,能實時監測海水pH值、溶氧量等指標;一部手機,可360度查看魚群活動狀況;僅(jin) 需幾人,就可以養(yang) 殖上百噸大黃魚……如今,不少地方依托數字化智能設備,創新水產(chan) 養(yang) 殖模式,讓漁業(ye) 變得越來越智慧。

  【點評】

  發展智慧漁業(ye) ,對促進漁業(ye) 轉型升級十分重要。2022年,我國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達6869萬(wan) 噸。其中,養(yang) 殖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5568萬(wan) 噸,占比達80%以上。傳(chuan) 統水產(chan) 養(yang) 殖高度依賴人力、經驗,存在靠天吃飯、風險難控等問題,需要依托新技術尤其是智能技術實現降本增效。

  推進智慧水產(chan) 養(yang) 殖,並非智能技術在某個(ge) 環節的簡單應用,而是要實現漁業(ye) 生產(chan) 過程的智能化。比如,在福建省連江縣深遠海養(yang) 殖平台“定海灣1號”的智能化平台上,可實時看到海水pH值、鹽度等數據,魚兒(er) 生長情況如何也一目了然。“定海灣1號”船體(ti) 總長60.9米,寬32米,養(yang) 殖水體(ti) 1.58萬(wan) 立方米,能抵禦15級台風。按下按鈕,就可以進行投料、清洗網衣等操作。據連江縣海洋與(yu) 漁業(ye) 局水技站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以大黃魚為(wei) 例,深遠海養(yang) 殖平台單位產(chan) 量是傳(chuan) 統養(yang) 殖的5倍,單位產(chan) 值是傳(chuan) 統養(yang) 殖方式的10倍。無論從(cong) 生產(chan) 管理、決(jue) 策銷售還是經濟效益看,智慧漁業(ye) 都有著傳(chuan) 統漁業(ye) 難以比擬的優(you) 勢。

  信息技術的賦能,不僅(jin) 能顯著提升漁業(ye) 生產(chan) 和漁業(ye) 管理決(jue) 策的能力與(yu) 水平,還讓漁業(ye) 發展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通過智慧養(yang) 殖係統,可以實現魚病遠程問診,甚至構建一個(ge) 魚病防控網絡。有的智慧養(yang) 殖係統,還匯集了市場價(jia) 格等交易信息,使得養(yang) 殖到銷售的決(jue) 策過程更科學。此外,智慧漁業(ye) 還可以和農(nong) (漁)村電商、農(nong) 業(ye) 信息服務與(yu) 農(nong) 業(ye) 休閑旅遊等聯動發展。事實上,一些地方的水產(chan) 養(yang) 殖已經開始和電子商務深度融合,提供從(cong) 養(yang) 殖、加工到銷售的一條龍服務。

  從(cong) 長遠看,智慧漁業(ye) 效益可觀,發展前景廣闊。不過,仍麵臨(lin) 一些需要解決(jue) 的現實問題。比如,深遠海養(yang) 殖平台投入大,“定海灣1號”前期投入就高達上千萬(wan) 元。單靠養(yang) 殖戶、養(yang) 殖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顯然難以負擔。小型智能化水產(chan) 養(yang) 殖設備提供的水質監測、環境監控、自動投餌等輔助功能,對養(yang) 殖效益增加的效果還不明顯,漁民投入積極性不高。進一步加大數字化智能養(yang) 殖設備的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成本共擔機製,智慧漁業(ye) 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推進智慧水產(chan) 養(yang) 殖,促進傳(chuan) 統漁業(ye) 變革,是漁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由於(yu) 生態環境保護要求不斷提高,傳(chuan) 統的養(yang) 殖模式麵臨(lin) 諸多挑戰。同時,5G、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正加速發展,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應積極順應這一趨勢。持續以科技賦能水產(chan) 養(yang) 殖,提升漁業(ye) 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就一定能推動漁業(ye) 現代化水平邁上新台階,讓更多水產(chan) 養(yang) 殖從(cong) 業(ye) 者、企業(ye) 從(cong) 技術進步中受益。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