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的“拖車王”——記“大國工匠”成衛東
20個(ge) 長征路──練就不一般的駕駛本領
接駁車在天津港一公司6段碼頭前沿停下了,一路上,可以看到許多車輛穿梭在港口。有的是往輪船上裝貨,有的是卸貨運輸,來來往往。
“那輛拖車,司機是成隊,準沒錯。”遠遠地,吊車司機老付指著一輛拖車對記者說,在這港口待久了,他開的車,我們(men) 經常能認出來。他駕駛過程一點也不卡頓,動線還有一種美感。
完成了倒車入庫,司機矯健地從(cong) 拖車上下來,果然是成衛東(dong) 。原來是他在現場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徒弟倒車入庫操作比較困難,所以親(qin) 自上手為(wei) 徒弟做示範,並講解倒車入庫的分解步驟和技術要領。
他臉色黝黑,身材結實。與(yu) 記者打招呼,底氣十足。
成衛東(dong) 現在是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頭隊副隊長,駕駛的拖車是一個(ge) 大概長20米、寬3米的龐然大物,承接著天津港碼頭各類貨物的拖運工作。今年,他獲評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評選的“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在天津港一公司,一共有15個(ge) 萬(wan) 噸級泊位,3349米海岸線,貨場總麵積達到126萬(wan) 平方米。哪個(ge) 路口易堵車,哪段路麵不平坦,哪個(ge) 位置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他都了然於(yu) 心,如數家珍。每次接到運輸任務,他都會(hui) 在頭腦中快速計算出一條距離最近、路況最優(you) 的行車路線。
工作25年來,成衛東(dong) 駕駛著拖車,循環往返於(yu) 碼頭貨場之間,累計行駛了30萬(wan) 多公裏,相當於(yu) 20次長征路。
“從(cong) 車庫到15段,這個(ge) 運輸距離最遠,要轉過5個(ge) 路口,而且路口很窄,轉彎要精準,不然20多米長的拖車很容易‘掃尾’。”這幾條路線,成衛東(dong) 不知道反複走過了多少回,他正耐心地將駕駛訣竅傳(chuan) 授給徒弟們(men) 。
成衛東(dong) 的家,距離港區碼頭很近,兒(er) 時,每天看著一輛輛大貨車、一列列的火車飛馳而過,看著父親(qin) 和工友們(men) 整日忙忙碌碌,他親(qin) 眼見證天津港幾十年來不斷地發展壯大。成為(wei) 一名天津港人,和父親(qin) 並肩戰鬥,是他從(cong) 小的夢想。
長大後,如願成為(wei) 一名港口拖車司機,一想到父輩們(men) 當年用手拉肩扛,創造出天津港無數的奇跡和輝煌,成衛東(dong) 心中就充滿無窮的力量。
“學最好的技術、當最好的司機、做最好的員工”是成衛東(dong) 的座右銘,他以崗位作為(wei) 施展才華、揮灑激情、無私奉獻的舞台,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左腳開車──不再是“天方夜譚”
剛入行時,成衛東(dong) 的隨身背包裏,常常放著幾本書(shu) ,有關(guan) 拖車等機械設備構造與(yu) 應用,一有空他就翻幾頁,隻為(wei) 更加了解這個(ge) 成天打交道的“老夥(huo) 計”。
為(wei) 了提高機械設備智能化水平,成衛東(dong) 曾主動請纓到隊裏保養(yang) 組鍛煉,他在拖車的上、下、裏、外鑽來鑽去,常常弄得全身都是油汙,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
夏天發動機熱得就像一個(ge) 火爐子,在一旁工作他滿身大汗,衣服總是濕的;冬天寒風凜冽,手凍得裂出了口子。經過刻苦鑽研,談起拖車結構,他了如指掌、如數家珍。而隨著知識和技能水平不斷提升,成衛東(dong) 早已能夠熟練駕馭各種先進設備。
當天津港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港口的生產(chan) 日益繁忙。如何從(cong) 內(nei) 部深挖潛力,不斷提高生產(chan) 效率,是成衛東(dong) 腦海裏不斷琢磨思考的問題。
他把拖車操作的一個(ge) 循環分解成40多個(ge) 動作要素,需要掛幾次擋、踩幾腳刹車、回幾下頭等,一個(ge) 要素一個(ge) 要素地逐個(ge) 研究。
有時想問題都著了魔,吃飯時,他把飯碗看成是拖車,在兩(liang) 個(ge) 筷子之間通過,尋找運行軌跡;掃地時,把掃帚當成拖車,觀察轉彎角度。
通過不斷的摸索、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他總結出拖車“快”“準”“穩”工作法,運用此方法作業(ye) 效率提高了16.7%。
喜歡思考的成衛東(dong) ,總是能發現並解決(jue) 問題。拖車駕駛倒車頻率高、作業(ye) 難度大,導致很多司機都有頸椎、腰椎疾病。
“如果用左腳開車,身體(ti) 就可以轉過來,轉頭的角度可以由原來的最大180度增加到270度左右,視野更加寬闊,效率也提高了。”成衛東(dong) 說,那時剛提出用左腳開車,在隊友們(men) 看來就是“天方夜譚”,因為(wei) 和尋常開車習(xi) 慣不一樣,很考驗四肢的協調反應能力,難度比較大。
但成衛東(dong) 有一股“倔勁兒(er) ”,認準的事,毫不猶豫去完成。
他不放過任何可以用來訓練的機會(hui) ,高負荷的訓練讓他的雙腳腫得老高,膝蓋也因此受損,但這些並沒有阻止他勤奮的腳步,反而讓他的鬥誌更為(wei) 昂揚。經過艱苦的磨煉,成衛東(dong) 終於(yu) 練就了左右腳都能熟練駕駛機車的技術,使得倒車作業(ye) 生產(chan) 效率大幅提高,至今無人能及,是天津港最年輕的高級技師,被大家譽為(wei) 當之無愧的天津港“拖車王”。
當個(ge) 好“師傅”──特別是要管理好機器人
把工作做到極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是成衛東(dong) 一成不變的標準與(yu) 追求。
2021年,天津港全球首個(ge) “智慧零碳”碼頭正式投產(chan) 運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其中,亮眼的就是智能水平運輸機器人。成衛東(dong) 也接到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就是給機器人當“師傅”,當好人工智能的“訓練師”。
智能水平運輸機器人的外形,與(yu) 他日常開的拖車差不多,是“智慧零碳”碼頭眾(zhong) 多高科技的集中體(ti) 現。它能夠自動實現厘米級的精準定位,而且能夠不知疲倦地保持全天候最佳作業(ye) 狀態。
雖然這個(ge) “徒弟”的天賦很高,但是在成衛東(dong) 眼中,它還缺少點“靈氣”。來到了碼頭貨場,什麽(me) 時候該減速、什麽(me) 時候該變道、如何選擇最佳的行車路線,很顯然,這個(ge) 機器人還是一個(ge) “門外漢”。
這個(ge) 時候,成衛東(dong) 的“操作法”再次派上用場,他和程序員一起,把他多年研究的40多個(ge) 動作要素經過翻譯,寫(xie) 成一道道指令、編入一個(ge) 個(ge) 程序,將操作經驗數據化、標準化。經過反複測試,他的這些“徒弟”實現了新的突破,變得身手矯捷。
此外,成衛東(dong) 還和技術人員一起,重點解決(jue) 了智能水平運輸機器人在作業(ye) 中自動充電、自動避讓、自動停靠等棘手問題,為(wei) 先進的智能係統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讓無人化的機械設備作業(ye) 效率進一步提升,為(wei) 全球首個(ge) “智慧零碳”碼頭高效率運行貢獻工匠力量。
“我始終是一名產(chan) 業(ye) 工人。”多年來,成衛東(dong) 一直心係天津港的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將打造高素質高技能新時代員工隊伍當成自己的奮鬥目標,每年為(wei) 員工開展技能培訓60餘(yu) 次,開展座談研討、技術比武競賽活動40餘(yu) 次,培訓技術人才200餘(yu) 人。他設計出的“拖車倒車打靶”特色技術比武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員工挑戰極限、追求卓越的工作熱情。
人的經驗技能和智慧科技深度融合,讓成衛東(dong) 又找到了一條科技創新發展的新路徑。近幾年,以“成衛東(dong) 勞模創新工作室”為(wei) 平台,他帶領團隊開展“散糧作業(ye) 全自動取樣設備”等技術創新200餘(yu) 項,創造經濟效益6000餘(yu) 萬(wan) 元,其中40多項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zhuan) 利。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產(chan) 業(ye) 工人的現代化。成衛東(dong) 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自己的血脈,投身天津港世界一流綠色智慧樞紐港口建設的新征程,為(wei) 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港口建設新篇章再建新功。(記者 曲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