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以生態優先 建錦繡家園

發布時間:2023-04-28 09:50:00來源: 山西日報

  為(wei) 滿足三晉百姓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我省日前印發了《美麗(li) 山西建設規劃綱要(2023-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到2025年,美麗(li) 山西建設短板加快補齊,生產(chan) 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初見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提升,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基本健全,展開“空間布局美、綠色發展美、環境質量美、生態和諧美、錦繡家園美、三晉文化美、多元共治美、人人共享美”的大美山西畫卷。

  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

  春日融融,在臨(lin) 汾市永和縣的崇山峻嶺間,一條高標準沿黃旅遊公路蜿蜒向前,路兩(liang) 旁鬱鬱蔥蔥,花開搖曳,滿目綠色。曾幾何時,這裏水土流失嚴(yan) 重、生態脆弱,如今,黃河在這片土地劃出了一道優(you) 美的“S”型大灣,也畫出了一幅河山相依、山河相擁的水墨畫卷,讓人由衷發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感慨。

  永和縣地處黃河中遊,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yan) 重,修路護河固壩造林十分困難,當地在鞏固拓展“三北防護林”“最美農(nong) 村路”係列工程中,堅持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探索建立協同保護機製,讓永和的山更青、水更綠、景更美。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綱要》提出,以滿足三晉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為(wei) 出發點,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蹚出一條北方生態脆弱地區和資源型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

  近年來,我省積極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以“兩(liang) 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修複工程為(wei) 牽引,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生態係統質量顯著改善。2022年底,全省水土保持率達到63%,同比提升1個(ge) 百分點。製定出台《山西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我省共有12個(ge) 縣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6個(ge) 縣獲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成為(wei) 了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示範者,以引領示範成效彰顯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力量,為(wei) 我省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高標準深化生態省建設,高質量推動區域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提供新樣板。

  強化源頭減排協同治理

  進入春季,雖然西北風仍舊吹起,但在位於(yu) 陽曲縣的太原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卻看不到飛揚的塵土。水泥生產(chan) 企業(ye) 粉塵的無組織排放是環保管控的難點。山水水泥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後,物料的儲(chu) 存、堆放、裝卸、裝載以及原材料的輸送,實現全封閉。同時,增加噴霧抑塵設施,對起塵區域實現噴淋的全覆蓋。山水水泥生產(chan) 部部長段宏偉(wei) 告訴記者:“公司安裝了在線揚塵監測設備,實現了揚塵汙染的動態感知。如果發現有汙染數據超標,管控一體(ti) 化平台會(hui) 進行報警,我們(men) 會(hui) 開啟天霧、霧炮等係統,對起塵點全覆蓋、不間斷噴淋。管控一體(ti) 化平台均可實時查看除塵器開啟情況。”

  通過超低排放,降低汙染排放,打贏藍天保衛戰,為(wei) 產(chan) 業(ye) 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作為(wei) 太原市第一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水泥企業(ye) ,山水水泥超低排放改造,累計投入資金3800餘(yu) 萬(wan) 元。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後,年減排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降低了約50噸、4噸、56噸。

  《綱要》提出,改造提升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對標“生存線發展線”“能耗雙控”目標,全麵推進鋼鐵、焦化、有色等九大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提升先進產(chan) 能占比,推動發展模式由外延粗放向內(nei) 涵集約轉變。創新應用綠色技術,實施節能、節水、節材、減汙、降碳等係統性清潔生產(chan) 改造,提高資源集約節約、循環利用水平。

  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you) 化和倒逼作用,製定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意見,堅決(jue) 遏製“兩(liang) 高”項目盲目發展。同步推進“兩(liang) 個(ge) 轉型”,實施城市建成區及周邊20公裏範圍內(nei) 的鋼鐵、焦化企業(ye) 深度治理。編製全省“十四五”低碳環保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推動組建省低碳環保產(chan) 業(ye) 集團,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引擎。

  把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

  春暖花開時節,記者走進位於(yu) 太行山腹地的左權縣澤城村,幹淨整潔的道路,鱗次櫛比的房屋。村民告訴記者:“以前生火,煙又大又髒的,空氣質量也不好。”如今,村裏借環境改善之機全力打造“民宿社區”,保留了原有的村莊布局與(yu) 特色風貌,不少村民長期閑置的房屋,經過統一改造後變成了韻味獨特的民宿客棧,既滿足了生活所需,又能增加旅遊收入。村民趙秀桃家也進行了民宿改造,她告訴記者:“現在家裏進行了煤改電,電暖器又暖和又幹淨,客人來住民宿也舒心。”

  澤城村憑借優(you) 美的自然生態,良好的環境質量,成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寫(xie) 照。近年來,像澤成村一樣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在左權越來越多,該縣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緊抓在手,空氣質量持續向好,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獲得提升,同時以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鋪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綱要》提出,要推動“綠水青山”“金山銀山”雙向轉化的省域樣板。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以能源、化工、電力等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反哺生態建設,將“生態+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轉化為(wei) 新發展動能,建立完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推動產(chan) 業(ye) 生態化、生態產(chan) 業(ye) 化,拓展“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渠道,使“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通過生態轉型方式,將生態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近年來,我省通過一係列紮實有效的汙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措施,做優(you) 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經濟,將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綠色發展優(you) 勢,進一步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為(wei) 百姓提供更加豐(feng) 富的生態產(chan) 品。(記者程國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