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致富路上迎“薯”光(新氣象 新作為)

發布時間:2023-04-28 10:1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氣溫回暖、天氣晴好,地處內(nei) 蒙古自治區中部的烏(wu) 蘭(lan) 察布市迎來了春耕備耕的好時節:旋耕農(nong) 機在田間地頭不斷翻整土地,種植戶們(men) 在育種大棚細心嗬護馬鈴薯原原種……

  烏(wu) 蘭(lan) 察布市日照充足、雨熱同期、晝夜溫差大,加之肥沃疏鬆的沙質土壤,十分適合馬鈴薯生長,是國內(nei) 公認的馬鈴薯產(chan) 業(ye) “黃金帶”。作為(wei) 國家重要的馬鈴薯種薯、商品薯和加工專(zhuan) 用薯生產(chan) 基地,烏(wu) 蘭(lan) 察布全市馬鈴薯種植麵積長年穩定在300萬(wan) 畝(mu) 左右,總產(chan) 量近400萬(wan) 噸,占全國馬鈴薯種植麵積和產(chan) 量的近5%,馬鈴薯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達70億(yi) 元以上。

  為(wei) 實現馬鈴薯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近年來,烏(wu) 蘭(lan) 察布市積極實施“馬鈴薯產(chan) 業(ye) 提效增值行動”,強化基地建設、完善良繁體(ti) 係、優(you) 化品種結構、發展精深加工、提升倉(cang) 儲(chu) 能力、打造區域品牌,推動馬鈴薯產(chan)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

  建起良繁體(ti) 係,三年更換一次良種

  一縷縷陽光照射進實驗室內(nei) ,一罐罐玻璃瓶整齊擺放架子上,一株株綠色嫩芽在玻璃瓶中茁壯生長……這是位於(yu) 烏(wu) 蘭(lan) 察布市商都縣的內(nei) 蒙古希森馬鈴薯種業(ye) 有限公司的組培中心。

  “這些玻璃瓶中的綠色嫩芽就是我們(men) 培育的馬鈴薯脫毒苗,我們(men) 在顯微鏡下將影響馬鈴薯生長的花葉病毒、皺縮病毒、黃萎病毒等去除,保證種苗的健康。”組培中心總經理黃兆文拿起一罐玻璃瓶,仔細觀察後告訴記者,“良種繁育對於(yu) 馬鈴薯增產(chan) 增收至關(guan) 重要,由於(yu) 馬鈴薯連續種植會(hui) 出現品質退化,易受各類病毒侵害,導致產(chan) 量大幅降低。所以,我們(men) 每年都要生產(chan) 更新種薯種苗。”

  “我們(men) 作為(wei) 國家級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wei) 了不被國外‘卡脖子’,堅持培育我們(men) 國家自己的馬鈴薯新品種。”黃兆文說,但過程十分艱難,往往需要數年甚至十數年才能選育出1個(ge) 合格的新品種,“確定新品種後,便要將脫毒苗不斷培育擴繁,1株變5株、5株變25株,如此往複,為(wei) 滿足生產(chan) 需要,我們(men) 一年要生產(chan) 5000萬(wan) 株脫毒苗。”

  脫毒苗經過培養(yang) 後種植在大棚內(nei) ,生長成為(wei) 如鵪鶉蛋大小的原原種,這便是馬鈴薯繁殖良種的基礎種子;原原種在經過休眠期後,再次播種,半年後成長為(wei) 原種;原種之後再進行種植,才能生長為(wei) 可以銷售給農(nong) 戶的一級種薯。“從(cong) 一株脫毒苗到一顆一級種薯,每個(ge) 過程都需要很長的時間。”烏(wu) 蘭(lan) 察布市農(nong) 林科學研究所馬鈴薯研究室主任林團榮說。

  在商都縣七台鎮喇嘛板村,脫貧戶高發正在政府投資的大棚內(nei) ,為(wei) 即將種植脫毒苗做著準備。他給記者算了筆賬:“種業(ye) 公司通過訂單模式提供脫毒苗,全程給予我們(men) 免費技術指導,每個(ge) 大棚一畝(mu) 地能種7萬(wan) 株脫毒苗,生長3個(ge) 月後,一株脫毒苗能長3粒原原種,最終一個(ge) 大棚能收21萬(wan) 粒原原種,公司再以每粒0.25元的價(jia) 格收購,最終一個(ge) 大棚收入5萬(wan) 元,一年純掙兩(liang) 萬(wan) 元,能夠穩定脫貧增收。”目前喇嘛板村全村有大棚300個(ge) ,承包種植的均為(wei) 脫貧戶。

  “4月播種原種,10月收獲的就是一級種薯,我們(men) 在商都縣流轉了7萬(wan) 畝(mu) 土地進行良種繁育,每年種植3萬(wan) 畝(mu) 原種,其他土地則通過輪作倒茬,種植蓧麥、青貯玉米等,保持土壤肥力。”黃兆文介紹。

  目前烏(wu) 蘭(lan) 察布全市良種繁育基地麵積穩定在40萬(wan) 畝(mu) ,已成為(wei) 全國重要的種薯生產(chan) 基地。“現在本土企業(ye) 登記的馬鈴薯品種有11個(ge) ,引進推廣應用馬鈴薯品種有20多個(ge) ,實現了‘百薯爭(zheng) 豔’的局麵,全市脫毒種薯種植比例達到100%,良種增產(chan) 的貢獻率可達50%以上。”烏(wu) 蘭(lan) 察布市農(nong) 牧局馬鈴薯辦公室主任王曉煜告訴記者。

  據統計,烏(wu) 蘭(lan) 察布全市現有種薯企業(ye) 16家,2022年生產(chan) 脫毒苗2.5億(yi) 株、原原種5億(yi) 粒、原種12萬(wan) 噸,生產(chan) 的種薯除滿足本市需求外,還遠銷廣東(dong) 、福建、山東(dong) 、河南等20多個(ge) 省份。烏(wu) 蘭(lan) 察布積極推廣應用霧培技術、試管薯技術、容器薯技術、基因組技術等馬鈴薯繁育新技術,已形成從(cong) 莖尖脫毒、組培快繁、溫網室生產(chan) 原原種到原種繁育一整套良繁體(ti) 係,達到了全市馬鈴薯種植每三年更換一次良種的能力。

  打造產(chan) 業(ye) 帶,帶動農(nong) 戶增收致富

  走進烏(wu) 蘭(lan) 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鄉(xiang) 十二洲村村民張連奎家中,老張將一盆熱乎乎的烤馬鈴薯端上炕桌,“我們(men) 這的馬鈴薯澱粉含量高,適合蒸煮燉烤,口感沙麵,味道香糯,快嚐嚐。”老張邊笑邊招呼記者品嚐。

  “前些年我動員在外地的外甥回鄉(xiang) ,和我一起承包260畝(mu) 地種馬鈴薯,選取品相好、價(jia) 格優(you) 的國產(chan) 新品種,如今種了3年,年均純收入近20萬(wan) 元,不僅(jin) 摘掉了窮帽子,還實現了穩定增收。”身為(wei) 脫貧戶的老張臉上滿是笑容。

  “目前全鄉(xiang) 每年馬鈴薯種植麵積都穩定在1萬(wan) 畝(mu) 以上,通過種植馬鈴薯人均年純收入達1800元。為(wei) 了調動村民種植馬鈴薯的積極性,市旗兩(liang) 級出台了包括良種、有機肥、機械使用及殘膜回收等13項馬鈴薯種植補貼優(you) 惠政策。”三岔口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秦占世告訴記者。

  記者來到察右後旗紅格爾圖鎮南二海村時,聖吉種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呂海英正安排一輛輛農(nong) 機,準備前往別村進行翻地春耕。“我們(men) 祖祖輩輩都種馬鈴薯,過去傳(chuan) 統粗放式的人工耕作方法,費時費力,幹得多卻收得少,如今翻地、撒肥、旋耕、播種、起壟、收獲,從(cong) 種到收都是全程機械化生產(chan) ,合作社100多套農(nong) 機能服務1.5萬(wan) 畝(mu) 地。”呂海英介紹。

  馬鈴薯品種更新、高壟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綜合病蟲害防治和標準化生產(chan) 措施等精細化科學種植方式,令馬鈴薯產(chan) 量不斷提升。“10年前我們(men) 這的馬鈴薯畝(mu) 產(chan) 是5000斤,如今通過科學種植,每畝(mu) 地產(chan) 量提高三四千斤,畝(mu) 產(chan) 達到8000多斤。”合作社社員郝誌永說。如今,“良種、良法、優(you) 良設施三配套”,讓農(nong) 民在增收致富之路上迎來新“薯”光。

  對於(yu) 80後返鄉(xiang) 創業(ye) 青年郭晨慧來說,家鄉(xiang) 察右後旗烏(wu) 蘭(lan) 哈達蘇木七頃地村出產(chan) 的“後旗紅”馬鈴薯,為(wei) 她打開了一扇創業(ye) 大門。曾在北京打拚10多年的她,幾年前,將父母所種的馬鈴薯圖片曬到了朋友圈,沒想到引來眾(zhong) 多好友的“圍觀”,不少人想下單購買(mai) ,這讓她發現了商機。

  “2016年,我回鄉(xiang) 創業(ye) ,開起了網店,也運營實體(ti) 店,專(zhuan) 職賣起了家鄉(xiang) 的‘後旗紅’馬鈴薯。”郭晨慧回憶道。為(wei) 讓家鄉(xiang) 的馬鈴薯賣出好價(jia) 格,她開始了“精致”賣馬鈴薯。“我帶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地裏分揀挑選,選出的土豆必須品質好、大小勻稱且達到規定重量,將一顆顆泛紅飽滿、圓潤光滑的馬鈴薯用水果紙包好後,再用網套保護放入精選禮盒。”郭晨慧介紹。

  慢慢地,精選禮盒裝馬鈴薯在網上走紅,還賣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好馬鈴薯賣出了蘋果價(jia) ,在電商平台,一斤馬鈴薯賣到了8元錢,鄉(xiang) 親(qin) 們(men) 也越來越信任我。”郭晨慧笑道。她每年還拿出部分資金優(you) 先收購本村及鄉(xiang) 裏脫貧戶的土豆,帶領周邊農(nong) 戶增收致富。如今,她的網店線上線下年銷售總額達800多萬(wan) 元,受益農(nong) 戶1500戶,戶均年增收1090元。

  近年來,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力度不斷加大,烏(wu) 蘭(lan) 察布市打造形成了從(cong) 興(xing) 和縣大庫聯鄉(xiang) 到四子王旗東(dong) 八號鄉(xiang) 約250公裏長的馬鈴薯產(chan) 業(ye) 帶,馬鈴薯種植幾乎覆蓋了全市有勞動能力的所有農(nong) 戶。目前,全市已脫貧人口中,人均來自馬鈴薯產(chan) 業(ye) 的收入已占種植業(ye) 總收入的1/2。

  發展精深加工,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

  一顆馬鈴薯,除了直接蒸煮烹炸炒,還能做成什麽(me) ?在位於(yu) 察右前旗的內(nei) 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的現代化加工車間內(nei) ,一顆顆馬鈴薯在這裏經曆了華麗(li) 變身。

  馬鈴薯經過篩選、清洗、切割、油浴、拌料等工序後,最終成為(wei) 薯條。“我們(men) 除了現有的休閑薯條、法式薯條以及薯餅生產(chan) 線外,還建設了澱粉提取工廠以及廢渣廢料回收生物工廠,將不適合做薯條等產(chan) 品的馬鈴薯用於(yu) 澱粉或有機肥原料,使其得到充分利用。”該公司辦公室主任石靄童告訴記者。

  烏(wu) 蘭(lan) 察布市農(nong) 牧局副局長周曉介紹,“我市現有重點馬鈴薯加工企業(ye) 32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ye) 較2019年增加5家,澱粉年加工能力24萬(wan) 噸,薯條薯餅年加工能力44萬(wan) 噸,鮮切生產(chan) 能力5萬(wan) 噸。特別是正在建設藍威斯頓公司12萬(wan) 噸薯條薯餅加工項目、福景堂集團20萬(wan) 噸馬鈴薯澱粉加工項目,項目投產(chan) 後,我市將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薯條加工基地和薯澱粉生產(chan) 基地。”

  烏(wu) 蘭(lan) 察布市馬鈴薯加工產(chan) 品從(cong) 最初僅(jin) 有的澱粉,增加到目前的全粉、薯條、薯片、方便粉絲(si) 、馬鈴薯醋、馬鈴薯醬油、馬鈴薯料酒、馬鈴薯澱粉餐具以及薯纖維、薯蛋白等,並開發出速凍薯條、速凍薯泥、脫水性膳食纖維、無礬水晶粉等深加工製品。同時充分利用馬鈴薯加工廢渣、廢水,研製開發薯蛋白、動物飼料等產(chan) 品,最大限度提高廢渣廢液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精深加工逐步發展,全市年轉化鮮薯能力達200萬(wan) 噸,較2019年提高50萬(wan) 噸,年加工轉化率41%,產(chan) 品售往山西、陝西、重慶、四川等地,馬鈴薯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達到70億(yi) 元以上。”周曉說。

  馬鈴薯產(chan) 業(ye) 鏈條不斷延伸,烏(wu) 蘭(lan) 察布馬鈴薯的“品牌”效應也日益凸顯。烏(wu) 蘭(lan) 察布市被中國食品工業(ye) 協會(hui) 命名為(wei) “中國馬鈴薯之都”、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確定為(wei) “馬鈴薯中國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勢區”,“烏(wu) 蘭(lan) 察布馬鈴薯”成為(wei) 國家工商總局注冊(ce) 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農(nong) 業(ye) 部認證的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chan) 品……如今,烏(wu) 蘭(lan) 察布馬鈴薯產(chan) 品憑借品牌效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占有重要地位。

  隨著烏(wu) 蘭(lan) 察布馬鈴薯名聲越來越響,全市馬鈴薯倉(cang) 儲(chu) 能力也顯著提升,總倉(cang) 儲(chu) 能力達274萬(wan) 噸,使馬鈴薯銷售旺季有序、淡季不淡、均衡上市。同時,全市成立營銷協會(hui) 20多個(ge) ,銷售高峰期參與(yu) 營銷人員達2萬(wan) 餘(yu) 人。加之電商銷售助力,產(chan) 品銷售半徑不斷擴大,“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ge) 省份,且遠銷俄羅斯、韓國、新加坡等1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下一步我們(men) 將按照內(nei) 蒙古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安排部署,推動馬鈴薯產(chan)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以建設國家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為(wei) 切入點,打造產(chan) 能超百萬(wan) 噸、產(chan) 值超百億(yi) 元的‘雙百級’馬鈴薯產(chan) 業(ye) 發展示範區,真正把馬鈴薯做成‘大文章’。”烏(wu) 蘭(lan) 察布市委書(shu) 記隋維鈞表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4月27日 第 10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