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製宜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大家談·一起來想一起來幹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農(nong) 為(wei) 邦本,本固邦寧。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紮實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本期大家談,我們(men) 選刊3篇來稿,分享各地因地製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生動實踐。
——編者
引來產(chan) 業(ye) 添活力
貴州省錦屏縣 楊波
“以前養(yang) 鵝,規模小而散,臭氣重還不衛生。”在貴州省錦屏縣銅鼓鎮火衝(chong) 村,村民回憶起過去養(yang) 鵝的體(ti) 驗,眉頭緊皺。根據產(chan) 業(ye) 基礎和資源稟賦,結合市場需求,當地引進了羽毛球生產(chan) 企業(ye) ,做大做強鵝產(chan) 業(ye) 。如今,養(yang) 鵝有了技術支持,產(chan) 品也有了穩定銷路,村民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富足。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因地製宜選擇富民產(chan) 業(ye) 是關(guan) 鍵。企業(ye) 發揮“領頭雁”作用,加上“企業(ye) +合作社”“合作社+農(nong) 戶”等合作模式,就能吸引更多村民參與(yu) 。正是在龍頭企業(ye) 帶動下,火衝(chong) 村的鵝產(chan) 業(ye) 逐步走向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標準化,由“一盤散沙”轉向“統一運作”,實現了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成功從(cong) “小養(yang) 殖”走向“大市場”,效益顯著提升。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因地製宜培育發展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為(wei)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提供強勁動能,產(chan) 業(ye) 興(xing) 、農(nong) 民富、農(nong) 村美的畫卷必將越繪越壯麗(li) 。
組團發展促致富
浙江省杭州市 祝立雄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麵對產(chan) 業(ye) 發展乏力、人口持續外流等問題,一些地方村村聯合組團發展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立足鄉(xiang) 村“小而散”的現實,浙江在不破壞既有的建製格局基礎上,通過黨(dang) 建聯建統籌農(nong) 村發展,實現資源優(you) 化組合、思路共謀共享,努力破解農(nong) 村公共服務不強、治理成本高等問題。以慈溪市為(wei) 例,全市270多個(ge) 行政村形成了81個(ge) 片區,共落地發展項目200餘(yu) 個(ge) ,不僅(jin) 有效增加了村集體(ti) 收入,也帶動了就業(ye) 、提高了農(nong) 民收入,推動城鄉(xiang) 居民可支配收入倍差持續縮小。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治理有效是基礎,組織振興(xing) 是重要保障。黨(dang) 建聯建激發組織活力,片區組團提升治理效能,能夠有效統籌鄉(xiang) 村發展,實現鄉(xiang) 村資源的最優(you) 配置。立足自身稟賦,繼續完善優(you) 化以強帶弱、互補分工的發展模式,黨(dang) 建引領鄉(xiang) 村片區組團發展的優(you) 勢將更加顯現。
藏糧於(yu) 技增效益
江西省贛州市 常子豪
“我們(men) 又有新技術了!”近年來,每逢田裏推廣新技術,村民們(men) 總是奔走相告,十分高興(xing) 。看著自家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高、質量優(you) ,村民們(men) 使用農(nong) 機農(nong) 技的勁頭更足了。
過去,村民們(men) 時常擔心冬天有寒潮、來年沒產(chan) 量,靠天吃飯是常態。如今,大棚裏用上了稀土補光燈,不僅(jin) 提高了蔬菜產(chan) 量,還縮短了成熟期,能錯峰上市,經濟效益大大提升。考慮到贛南地區山多林多田塊分散,大型機械難以施展拳腳,村裏還嚐試用無人機播種水稻,農(nong) 民作業(ye) 變得更輕鬆,糧食生產(chan) 更有保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問題,強調“要把發展農(nong) 業(ye) 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機械化、智能化”。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目前,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2%,主要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72%。發展農(nong) 業(ye) 科技,推廣農(nong) 業(ye) 裝備,深入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一定能更好促進農(nong) 業(ye) 節本增效、提質增效,助力農(nong) 業(ye) 現代化早日實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