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看湖南|保護利用發展並重 傳統村落煥發生機

發布時間:2023-05-09 16:2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傳(chuan) 統村落蘊藏著豐(feng) 富多元的經濟價(jia) 值、生態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文化價(jia) 值,但也正麵臨(lin) 著現代化浪潮的衝(chong) 擊。如何保留傳(chuan) 統村落的獨特性?如何釋放傳(chuan) 統村落的多元價(jia) 值?傳(chuan) 統村落如何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點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針對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建築大學校長張大玉、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何依、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中國地理學會(hui) 農(nong) 業(ye) 地理與(yu) 鄉(xiang) 村發展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主任楊忍。

  一問:如何處理好傳(chuan) 統村落保護與(yu) 利用、發展的關(guan) 係?

  記者:傳(chuan) 統村落的保護與(yu) 利用、發展,本身具有一定矛盾性。比如,從(cong) 保護角度出發,要盡可能保留傳(chuan) 統村落原有風貌;但村民對現代生活的要求、村落對現代化發展的需求都要對村落進行一定的改造和拆建。如何處理好這兩(liang) 者的關(guan) 係?

  張大玉:傳(chuan) 統村落風貌的保護不是僵化的保護,應對傳(chuan) 統建築進行分級分類保護,建立明確的保護更新技術細則。除了登記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應當允許村民在保持風貌協調的前提下對房屋實施必要改造,以滿足現代生活需求。各地在製定保護的底線性、限製性政策時,也應同步建立激勵和補貼機製,讓村民在改造房屋時,主動選擇延續傳(chuan) 統風貌的做法。

  胡彬彬:實際上,傳(chuan) 統村落裏有不少閑置民居,充分利用起來就是資源。這必須在政策製度上有所作為(wei) ,需要進一步完善農(nong) 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nong) 房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ti) 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nong) 戶資格權和農(nong) 民房屋財產(chan) 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nong) 民房屋使用權。但是,必須按照規劃嚴(yan) 格實行土地用途管製,不能侵害村民利益。

  記者:傳(chuan) 統村落承載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統技藝、特有習(xi) 俗等。如何在傳(chuan) 承和發揚這些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避免過度商業(ye) 化?

  何依:根植於(yu) 農(nong) 耕文明的傳(chuan) 統村落有鮮明的地域辨識度,需要認識傳(chuan) 統村落“各美其美”的不同價(jia) 值,避免各種“標準化”的介入。一是避免“標準化”景觀設計,如一概用水車、磨盤、牌坊、廊橋、紅燈籠等元素造景;二是避免“標準化”設施配置,如在傳(chuan) 統村落中引入各種標準化遊客中心、標準化導視係統、標準化停車場;三是避免“標準化”改造,如用筆直寬大的溝渠取代環繞在房前屋後的溪流,給牆體(ti) “塗脂抹粉”將曆史痕跡和時代記憶一並清除等。傳(chuan) 統村落中的幹預活動都要以“尊重曆史、敬畏自然”為(wei) 前提。從(cong) “標準保護”到“精準保護”,才能呈現出鄉(xiang) 土文化的豐(feng) 富多樣。

  胡彬彬:傳(chuan) 統村落的文化保護既不能“標本式保護”,也不能“破壞式開發”。有的地方“重有形,輕無形”“重申報,輕保護”,出現了“見村見物,卻不見人、不見生活”的現象。還有的過度商業(ye) 化,拆舊建新、毀真造假,或者一味模仿、胡亂(luan) 搭配,將不是本地區的建築樣式、節慶民俗等挪至本地,破壞了傳(chuan) 統村落的原真性和獨特性。

  要避免此類現象,一方麵,必須注重深度挖掘傳(chuan) 統村落的文化內(nei) 涵,將當地特有的風俗習(xi) 慣、語言藝術等納入保護範疇;另一方麵,應建立將傳(chuan) 統村落作為(wei) 商業(ye) 旅遊開發項目的綜合評估標準體(ti) 係,嚴(yan) 格禁止因商業(ye) 旅遊開發而破壞傳(chuan) 統村落原有的生態、景觀、文化。

  楊忍:做好文化傳(chuan) 承保護,應當遵循文化的內(nei) 在屬性。首先,整理每個(ge) 傳(chuan) 統村落的曆史文化特點,並以語言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予以展示。其次,搶救傳(chuan) 統文化資源,包括各類非遺技能、口述傳(chuan) 說、民風民俗,進行數字化保護與(yu) 展示。最後,應當鼓勵企業(ye) 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文化誌願者等深入農(nong) 村、貼近農(nong) 民,投身傳(chuan) 統村落文化建設,培育挖掘鄉(xiang) 土文化人才,推出具有濃鬱傳(chuan) 統村落特色的文藝作品。

  在文化發掘方麵,需要正確處理文化與(yu) 資本的關(guan) 係,摒棄三種傾(qing) 向:一是過度消費傳(chuan) 統村落品牌資源,給村民生產(chan) 生活帶來不利影響;二是過度功利化、娛樂(le) 化傳(chuan) 統村落文化資源,使傳(chuan) 統文化喪(sang) 失曆史性和嚴(yan) 肅性;三是假保護、真開發,亂(luan) 保護、亂(luan) 開發,應秉持“千村千貌”的原則,避免千篇一律的統一規劃,或者盲目進行大規模的重建、仿建。

  二問:如何打破條塊壁壘,形成推動傳(chuan) 統村落發展保護的合力?

  記者:傳(chuan) 統村落保護涉及住建、文旅、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多個(ge) 部門,如何打破條塊壁壘,形成推動傳(chuan) 統村落發展保護的合力?如何增強各地各部門政策的統一性和協調性?

  張大玉:傳(chuan) 統村落保護與(yu) 利用涉及領域多、部門多、主體(ti) 多,需要更加注重統籌組織實施。經過實踐與(yu) 探索,各地也有了一定經驗。比如,在縣一級開展多部門資金歸集和項目整合,以大專(zhuan) 項和項目清單的方式打破部門壁壘,形成一攬子行動方案。再比如,探索集群式行動方案,通過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規劃的方式,從(cong) 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發展、實施時序等方麵進行整體(ti) 規劃,推動各部門形成合力。目前住建部正在實施的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工作,就是通過地方多部門統籌協調保護利用傳(chuan) 統村落的有效模式。

  胡彬彬:因為(wei) 部門、管理級別不同,缺乏統一標準,加之不同的資金來源和用途,必然導致保護態度、力度與(yu) 效果的不同。當務之急,是要為(wei)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利用做好頂層設計,為(wei) 各地各部門出台政策措施提供統一的準繩。

  記者:一些地方嚐試引入社會(hui) 力量和資本進入傳(chuan) 統村落,但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如何撬動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和利用?如何引導和規範社會(hui) 力量,讓企業(ye) 、村落、村民都得實惠,實現多贏?

  張大玉:傳(chuan) 統村落的發展演變經曆了從(cong) 無序到有序,再到多元參與(yu) 等多個(ge) 階段。多元主體(ti) 參與(yu) 的前提是要健全多方利益保障機製。一方麵,要完善利益聯結機製,通過就業(ye) 帶動、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既保證企業(ye) 正常運營,又讓農(nong) 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另一方麵,注重發揮規劃的作用,深入調查研究,摸清村落情況、了解村民意願,通過合理規劃引導資本投入,保障村民利益。可以組織動員大專(zhuan) 院校、規劃院和設計院等技術單位下鄉(xiang) ,開展谘詢服務,以製定更加科學精準的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利用規劃。

  何依:傳(chuan) 統村落保護需要樹立文化自信,才能實現可持續保護與(yu) 發展。傳(chuan) 統村落承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強調勤勞、節儉(jian) 、孝悌等美德,弘揚向上向善的道德觀念,將文化內(nei) 核代代傳(chuan) 承,建立集體(ti) 身份認同凝聚人心。從(cong) 傳(chuan) 統村落裏走出來、長期在外的人士,作為(wei) 新鄉(xiang) 賢,以“記住鄉(xiang) 愁”為(wei) 己任,是傳(chuan) 統村落保護中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此外,在傳(chuan) 統村落的保護利用過程中,充分發揮村集體(ti) 、村民的主體(ti) 作用,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是實現多贏的重要保障。

  楊忍:不隻是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也需要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鄉(xiang) 村有需求,資本有動力,兩(liang) 者相得益彰。這就需要優(you) 化環境,穩定政策預期,引導好、服務好、保護好社會(hui) 力量和社會(hui) 資本下鄉(xiang) 的積極性。比如,通過稅收優(you) 惠、政策支持等方式吸引企業(ye) 投資,同時通過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優(you) 化營商環境,讓企業(ye) 實現盈利預期。不能“富了老板、苦了老鄉(xiang) ”,要設立必要的“防火牆”,防止跑馬圈地、把農(nong) 民擠出去,防止打擦邊球、玩障眼法、鑽政策和管理的空子,防止侵害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侵犯農(nong) 民利益。

  三問:如何挖掘傳(chuan) 統村落多元價(jia) 值,助力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記者:如何讓傳(chuan) 統村落充分融入現代生活,讓其走進大眾(zhong) 生活,將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發揚光大?

  張大玉:要讓群眾(zhong) 能夠感受到傳(chuan) 統村落不僅(jin) 僅(jin) 是區別於(yu) 現代城市的一棟棟房子和空間形態,還應了解這裏的民居、街巷、田園、山水所蘊含的文化和典故。比如,舉(ju) 辦各類民俗節日慶祝活動,不隻進行粗略演繹,更要有沉浸式體(ti) 驗,由此感悟傳(chuan) 統村落獨特的曆史記憶、文化等,就像一粒粒種子,種進來訪者的心間。

  楊忍:要把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好、建設好,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首先要打造優(you) 美的環境,推動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改造,不斷完善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重點改善環衛設施、交通設施、網絡設施等。加快推動公共服務下鄉(xiang) ,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xiang) 一體(ti) 的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讓鄉(xiang) 村能夠吸引人,讓城裏人尤其是年輕人熱愛鄉(xiang) 村,願意到鄉(xiang) 村來。

  與(yu) 此同時,傳(chuan) 統村落的文化有著中華農(nong) 耕文明的鮮明標簽,要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you) 秀傳(chuan) 統鄉(xiang) 土文化,將其承載的耕讀傳(chuan) 家、鄰裏守望、誠信重禮等鄉(xiang) 風民俗發揚光大,讓其成為(wei) 滋養(yang) 社會(hui) 、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文化力量,以此吸引更多人來到鄉(xiang) 村開啟一場精神之旅。

  胡彬彬:挖掘傳(chuan) 統村落的多元價(jia) 值需要進行深入全麵的中國傳(chuan) 統村落文化學術研究。目前,對中國傳(chuan) 統村落文化的研究,在對象上,大多停留在某一具體(ti) 個(ge) 案的研究上;在內(nei) 容上,也多囿於(yu) 建築學範疇,缺乏對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及其文化進行多學科、多方位、多視角的整體(ti) 研究。建議從(cong) 國家層麵設置不同主題、不同重點、不同層級的研究課題項目,並充分整合、利用國內(nei) 相關(guan) 學科以及邊緣交叉學科的科研資源與(yu) 力量,開拓我國文化遺產(chan) 研究新領域,盡快推出一批優(you) 秀成果,為(wei) 傳(chuan) 統村落優(you) 秀文化研究和保護提供借鑒。

  記者:如何增強傳(chuan) 統村落的內(nei) 生動力,通過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走出一條傳(chuan) 統村落獨特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

  張大玉:大部分傳(chuan) 統村落在體(ti) 量上並不具有較強的發展優(you) 勢。增強內(nei) 生動力,必須根據傳(chuan) 統村落不同的區位特點,選擇符合實際的發展路徑。對於(yu) 城郊的傳(chuan) 統村落,可以充分依托城市的資源,謀求村落活化的總體(ti) 定位,推動城市與(yu) 村落的融合發展。對於(yu) 偏遠地區的村落,應充分挖掘其自然山水、曆史文化、田園風光等資源,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和旅遊度假產(chan) 業(ye) 。而傳(chuan) 統村落較為(wei) 集中的區域,村與(yu) 村應發揮各自優(you) 勢,形成發展合力。

  楊忍:傳(chuan) 統村落發展,並不是隻有鄉(xiang) 村旅遊這一條路。傳(chuan) 統村落與(yu) 普通鄉(xiang) 村一樣,都有著長久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曆史,經濟社會(hui) 發展為(wei) 其創新創業(ye) 開辟了新天地。除了推動鄉(xiang) 村旅遊發展外,還應注重推動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抓住農(no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優(you) 化升級,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銷售各個(ge) 環節,發展文化體(ti) 驗、養(yang) 生養(yang) 老、農(nong) 村電商等,鼓勵在鄉(xiang) 村地區興(xing) 辦環境友好型企業(ye) ,實現鄉(xiang) 村經濟多元化。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