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落實“乙類乙管”各項措施(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發布會)
本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申少鐵)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guan) 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防控工作有關(guan) 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chuan) 司副司長米鋒說,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guan) 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表示這並不意味著新冠疫情作為(wei) 全球健康威脅已經結束,各國要從(cong) 應急模式過渡到新冠疫情與(yu) 其他傳(chuan) 染病一同管理,不能停止工作。各地各部門要繼續落實“乙類乙管”各項措施,在保障群眾(zhong) 健康的同時,方便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
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guan) 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表明以人類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製疫情的危害。”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zhuan) 家組組長梁萬(wan) 年說,接下來要繼續堅持必須的防控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疫情風險,如繼續開展新冠病毒的變異情況和疫情發生發展情況的監測,繼續加強對高危人群和重點人群的疫苗接種,繼續強化臨(lin) 床管理和救治能力、特別是對重症的救治能力,不斷完善公共衛生體(ti) 係和強化基層能力建設,加強醫務人員的技能培訓和相關(guan) 物資儲(chu) 備等。
梁萬(wan) 年表示,各國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這將進一步減少和消除跨國交通、貿易、旅行、留學等方麵的限製,增加全球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的便利性。對於(yu) 我國來說,有利於(yu) 貿易、旅遊、學術交流、留學等國際交往,有利於(yu) 將更多精力和時間用於(yu)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總體(ti) 來看,目前國內(nei) 疫情仍處於(yu) 局部零星散發狀態,各地醫療服務秩序正常,全國未出現規模性疫情。”國家疾控局傳(chuan) 染病防控司副司長劉清介紹,近期,全國發熱門診監測結果顯示,“五一”期間部分地區疫情出現小幅上升,但各地在院重症病例數均未出現大幅增加,醫療機構正常診療秩序也未受到影響。預計“五一”假期後局部地區疫情可能會(hui) 出現小幅反彈,但出現區域性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我國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為(wei) XBB係列變異株。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介紹,從(cong) 監測數據看,今年4月下旬,在輸入病例中,XBB係列變異株的構成達到97.5%,與(yu) 全球的XBB係列變異株占比基本保持一致。在本土病例中,XBB係列變異株的占比從(cong) 2月中旬的0.2%增長到了4月下旬的74.4%。XBB係列變異株是一種奧密克戎重組變異株,其傳(chuan) 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均強於(yu) 早期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但致病力沒有明顯的變化。
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guan) 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際交流限製措施減少,可能會(hui) 加快病毒的輸入和傳(chuan) 播。劉清說,要密切跟蹤國內(nei) 外疫情動態,強化輸入疫情和新型變異株的監測,規範地處置國外新型變異株可能造成的聚集性疫情,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嚴(yan) 防境外輸入疫情和新型變異株造成疫情大幅反彈的風險。
如果出現二次感染如何應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說,二次感染的臨(lin) 床表現主要是無症狀或輕型。一旦感染不要恐慌,對症處理,同時做好個(ge) 人衛生,避免或者減少進一步傳(chuan) 播的風險。老年人、有基礎病的,要關(guan) 口前移、早期幹預,做好個(ge) 人的防護,建議接種疫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