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怡荷園裏的“蓮經濟”

發布時間:2023-05-09 16:53:00來源: 人民網-湖北頻道

  走進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怡荷園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隻見滿目新綠,白鷺飛翔,水麵波光粼粼,道旁小雛菊迎風搖曳,半人高的魯冰花點綴在小火車軌道兩(liang) 邊,顯得格外爛漫。

  由湖北楚水荷鄉(xiang) 生態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這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依托新107國道複線穿村而過的獨特區位優(you) 勢和農(nong) 業(ye) 基礎,這裏春銷荷花種苗,夏賞荷葉田田,秋采荷葉和老蓮子,冬收蓮藕……怡荷園的“蓮經濟”催生了當地發展新活力。

  在產(chan) 業(ye) 融合中逐夢

  三月以來,怡荷園像節節攀升的氣溫迎來了“開門紅”。荷花種苗訂單已持續火爆一個(ge) 月,平均每天銷往全國各地1.5萬(wan) 株;八九月的荷葉被江西一家茶廠訂光,約定“有多少要多少”;老蓮子供不應求,一家食品加工“回頭客”一口氣下了20萬(wan) 斤訂單……

  54歲的喻桂清在建築行業(ye) 創業(ye) 成功。2016年,喻桂清將目光轉向了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國家大力支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我也想為(wei) 家鄉(xiang) 做點事。”他返鄉(xiang) 成立了生態農(nong) 業(ye) 公司,承包了朋興(xing) 鄉(xiang) 三個(ge) 村的荒田和水庫共3030畝(mu) 建造怡荷園。

  “說是荒田,其實就是湖地,因地勢低窪,種田難有收成,荒了好些年。”喻桂清介紹,“前後投入了1個(ge) 億(yi) 對土地進行升級改造,建了1100畝(mu) 的荷花基地,130畝(mu) 的鱸魚基地,900畝(mu) 的蛙稻共生基地,並打造了一個(ge) 舒鄭灣民俗村,統稱‘孝感怡荷園’。”

  荷花基地是怡荷園的核心,這裏的荷花種植麵積大、品種多、花期長,每逢花期自帶流量。“至尊淩霄”“秋三色”“秋牡丹”……都是怡荷園中試驗基地研發並推廣種植的新品種,花期能開到11月,即便是在蕭瑟的深秋,依然可以看到“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的美景。

  以“荷”為(wei) 基,怡荷園逐步形成了蓮荷產(chan) 業(ye) 、蛙稻共生、特色水產(chan) 三大核心產(chan) 業(ye) 。黑斑蛙精養(yang) 基地和蛙稻共生基地年產(chan) 優(you) 質米400噸、黑斑蛙340噸,特色水產(chan) 養(yang) 殖區水下養(yang) 魚,水上遊樂(le) ,年收入550萬(wan) 元。

  怡荷園還開發了蓮蓬采摘、農(nong) 耕體(ti) 驗、青少年研學等旅遊項目,以及荷花餐廳、電動小火車、休閑小廣場、無動力樂(le) 園等休閑娛樂(le) 場所。如何讓旅客慢下來、留下來、住下來,來了還想再來?“我們(men) 的目標,是把空房變成客房,把農(nong) 產(chan) 品變成讓遊客帶走的商品。”

  在不斷試錯中前行

  秧苗青青,蛙聲陣陣,路的左邊是黑斑蛙精養(yang) 基地,四周和頂上架設了圍網,右邊是一片長勢喜人的蛙稻共生基地。

  蛙稻共生養(yang) 殖基地利用青蛙來防止蟲害,不施肥不打藥,培育出的鄂香二號精品稻無公害、品質高。“我們(men) 運用‘兩(liang) 減’技術,安裝太陽能殺蟲燈,使用生物農(nong) 藥,稻草還田100%和養(yang) 殖尾水處理100%,化肥的使用量減少30%、農(nong) 藥的使用量減少50%。”

  剛剛接觸蛙稻共生養(yang) 殖時,為(wei) 了能夠盡快彌補在農(nong) 業(ye) 知識方麵的不足,喻桂清在全國各地調查走訪,安排自己的親(qin) 戚去先進的生產(chan) 基地免費務工、學習(xi) 技術。2017年喻桂清開始嚐試養(yang) 蛙種稻,“我們(men) 蹲守在蛙田旁邊,把蛙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日夜看顧,沒想到青蛙突發急病,成片死亡,又不知道什麽(me) 原因。”回想當時,喻桂清仍然嚇出一身冷汗,“我們(men) 什麽(me) 都顧不上,連忙去武漢向水產(chan) 專(zhuan) 業(ye) 人士求教,但前後還是損失了將近20萬(wan) 。”

  現代農(nong) 業(ye) 沒有那麽(me) 多靈光一閃,而要不斷試錯,依靠恒心和毅力實事求是謀發展。“2020年我們(men) 按照以往種植農(nong) 作物的經驗使用除草劑,清除藕田裏的水草,結果20畝(mu) 蓮花全部枯萎了。詢問專(zhuan) 家才知道種植蓮花是不能使用除草劑的,隻能重新種植。”喻桂清坦言遇到的挫折,“還有種植藕苗的前期,田裏是不能養(yang) 蝦的,蝦會(hui) 把藕苗全部夾斷...這些知識都是我們(men) 在農(nong) 田慢慢摸索出來的,做農(nong) 業(ye) 不能紙上談兵。”

  為(wei) 了幫助怡荷園科學發展,地方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引薦了中國科學院高級工程師及蓮種質資源方麵的專(zhuan) 家學者。雙方達成蓮種質資源科研與(yu) 荷花商業(ye) 化項目合作,該園種植了藕蓮、籽蓮、花蓮及睡蓮等蓮屬水生植物700畝(mu) 。

  喻桂清表示,將繼續積極為(wei) 科研當好實驗田,借力荷花科研“國家隊”的力量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力發展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和觀光休閑遊。

  在群眾(zhong) “蓮”心中致富

  白雲(yun) 流淌,綠草盈盈,大地空曠;風吹稻禾,蟬鳴樹蔭,水墨村莊……這幅治愈係畫麵裏,舒鄭灣民俗村是畫中點晴的那一筆。

  舒鄭灣位於(yu) 三鎮交界處,40多戶近300人,以前環境十分髒亂(luan) 差。“我的構想是以村子為(wei) 中心打造怡荷園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讓產(chan) 業(ye) 圍著村子鋪開。”喻桂清說。

  於(yu) 是,通村公路修了、太陽能路燈安裝了、地麵硬化了、汙水處理了、垃圾消失了、豬圈雞棚子拆了、彩磚鋪到了家門口。家家戶戶門口規劃了菜園子,種上了色彩繽紛的月季花……村民們(men) 眼瞅著舒鄭灣一步步變好,“一句話,村子變成了花園式美麗(li) 鄉(xiang) 村,群眾(zhong) 都很滿意!”村民鄭革元說出了大夥(huo) 兒(er) 的心聲。

  舒鄭灣村三分之一的房子常年空置。怡荷園將其改造成家庭式民宿,供遊客做飯住宿,體(ti) 驗鄉(xiang) 野生活。“每逢節假日,一些城裏人來到這裏,租一間小院,享受閑適的田園生活。”

  怡荷園以村為(wei) 單位發動周邊農(nong) 戶種植蛙稻2000多畝(mu) ,采取統一供種、統一指導,統一回收的方式,每年為(wei) 農(nong) 民增收200多萬(wan) 元,帶動農(nong) 戶1053戶。與(yu) 40個(ge) 家庭困難群眾(zhong) 簽訂勞務合同,確保每戶年增收0.4萬(wan) 元以上。為(wei) 周邊200多個(ge) 農(nong) 戶提供臨(lin) 時工作崗位,戶平增加收入0.5萬(wan) 元。

  “我流轉給怡荷園10畝(mu) 地,每年可以收益5500元;在怡荷園務工每年收入4萬(wan) 元;我還種了4畝(mu) 藕田,每年收益2萬(wan) 元;林林總總算下來,每年可以收入6.5萬(wan) 元,相比之前一年1萬(wan) 元的收入,翻了六七倍。”伍紅村村民肖知華算了他的收入賬。

  怡荷園配套項目全部建成後,將與(yu) 沿線的丹陽古鎮、金卉莊園形成連片效應,遊客遊、賞、吃、住變得更為(wei) 便利。今年是孝感市建市30周年,喻桂清透露,怡荷園正在為(wei) 市慶精心準備一份別出心裁的“花禮”——種植500畝(mu) 荷花精品“秋三色”,讓遊客在深秋也能賞到花開盛景。(圖/文 魏昊鑫)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