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曆史文化在熒屏熠熠生輝(新語·讓好聲音成為最強音)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近年來,許多優(you) 秀的影視作品,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中探尋源頭活水,從(cong) 曆史細節中汲取創作靈感,在熒屏上不斷探索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新路徑。如何在熒屏上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影視文藝創作如何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和人文底蘊?
這需要影視文藝工作者主動擔起責任,增強曆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不僅(jin) 要向曆史文化的更深處探尋,也要在細微處捕捉,讓動人的曆史文化細節在熒屏上熠熠生輝,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弘揚、守正創新。
首先,“零光片羽、大中見小”,在細微處還原曆史,營造出一個(ge) 個(ge) 富有曆史文化氣息的故事。嚴(yan) 肅的曆史作品因細膩的講述更加真實,戲劇化的演繹也因細節的塑造更加生動。
《長安十二時辰》《天下長河》等一係列古裝劇和曆史劇,豐(feng) 富展現了古代建築、禮儀(yi) 、飲食、服飾等細節,受到觀眾(zhong) 喜愛。讓影視劇充滿曆史的質感,也能帶動更多人了解傳(chuan) 統文化。比如,宋代流行的點茶在影視劇中得到細膩呈現,進一步“帶火”茶文化,許多年輕人嚐試“運筅”“擊拂”,學做“茶百戲”,體(ti) 驗古代文人的浪漫雅趣。
其次,“冰山一角、小中見大”,放大曆史的細節,拓展觀眾(zhong) 對於(yu) 曆史風貌和文化內(nei) 蘊的認知空間。
近年來,一些文化類節目擷取詩詞歌賦、華章典籍、文物古跡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采用口述體(ti) 、情境演繹等方式再現曆史,實現破圈傳(chuan) 播。《國家寶藏·展演季》對文物進行考古,引發觀眾(zhong) 共鳴;文化類綜藝《美好年華研習(xi) 社》對中國服飾文化進行了細膩呈現,用服飾妝造“複原”不同時代的審美風潮;文化節目《典籍裏的中國》《書(shu) 畫裏的中國》,讓一個(ge) 個(ge) 文化經典背後的曆史細節在多元的演繹、古今的對話中精心呈現,帶領觀眾(zhong) 品鑒和體(ti) 認文物所蘊藏的曆史知識和美學品格。
最後,“山水相間、虛實結合”,既呈現令人信服的細節真實,又展開充沛的想象,營造出既有曆史氣息又有現代共鳴的熒屏故事。比如,飲食文化節目《一饌千年》,從(cong) 《清明上河圖》中提取宋代“外賣小哥”的形象,以貼近時代生活的演繹,呈現出古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河南廣播電視台推出的“中國節日”“中國節氣”係列文化節目,以小而美、趣且新的故事,表達傳(chuan) 統時節的內(nei) 涵和寓意,火爆出圈。
其實,曆史文化曆來是影視作品挖掘和展示的重要內(nei) 容。影視作品不僅(jin) 是大眾(zhong) 文化產(chan) 品,更需要承擔文化傳(chuan) 承的責任。當承載著曆史文化的影視劇作觸達觀眾(zhong) ,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傳(chuan) 播力也得到進一步增強。
一葉可知秋,見微而知著。在奔湧向前的時代大潮中,一個(ge) 個(ge) 微小的細節,一朵朵曆史長河中微不足道的浪花,共同構成了輝煌燦爛的文明。從(cong) 曆史細節出發,優(you) 質文藝作品飽蘸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之墨,讓當代觀眾(zhong) 與(yu) 傳(chuan) 統文化實現了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於(yu) 潛移默化中昭示了中國曆史的發展脈絡和中國文化的美學品格,為(wei) 中華文明的傳(chuan) 播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作者為(wei)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