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外來物種 保護海洋生態(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互花米草是外來入侵物種,耐鹽耐淹、繁殖力極強。它的迅速擴散會(hui) 引發一係列生態問題。我國啟動了互花米草防治專(zhuan) 項行動,力爭(zheng) 到2025年全國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各省份清除率達到90%以上。
近年來,沿海省份探索互花米草治理機製,加強除治、監測、管護一體(ti) 化推進,互花米草存量大幅減少,快速蔓延趨勢得到有效遏製,生物多樣性逐步得到恢複。
前不久,上海臨(lin) 港濱海海洋生態保護修複項目2標段完成互花米草治理。該項目旨在保護與(yu) 修複堤外海灘、恢複潮間帶生物多樣性、打造綠色生態空間與(yu) 親(qin) 海近海空間相融共生的濱海濕地生態廊道。
互花米草為(wei) 外來入侵物種,對臨(lin) 港濱海生物多樣性造成破壞。施工團隊將基本清理22.7萬(wan) 平方米互花米草,再種植蘆葦、海三棱藨草等,並投放底棲生物,以豐(feng) 富該地區生物多樣性。
刈割清除互花米草,促進生態修複
由於(yu) 有固灘、消浪作用,本世紀初,上海崇明曾在東(dong) 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引種互花米草。不出幾年,互花米草就搶占了本土植物海三棱藨草、蘆葦的生存空間。截至2011年,互花米草在崇明東(dong) 灘分布麵積已達21平方公裏左右,並引發了一係列生態問題。
地處長江口的崇明東(dong) 灘是亞(ya) 太地區遷徙鳥類重要的中途停歇點和越冬棲息地。海三棱藨草的球莖、種子是鶴類、小天鵝及其他植食性雁鴨類的主要食物來源。互花米草的蔓延,嚴(yan) 重影響魚類和底棲動物的生存。
2005年起,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hui) 牽頭調集全市相關(guan) 委辦局和高校科研力量,摸索出工程學和生態學相結合的“蓄水刈割法”,形成大規模清除互花米草技術綜合集成。2013年9月,崇明東(dong) 灘生態修複項目開工。項目實施總麵積約25平方公裏,包括互花米草生態控製、鳥類棲息地優(you) 化和科研監測基礎設施三大建設內(nei) 容,在保護區內(nei) 圍堤27公裏,建44公裏隨塘河、4座涵閘和1座水閘,阻止互花米草繼續擴散;在互花米草生長期,通過水位調控淹沒其根係,阻斷光合作用,同時刈割清除互花米草25367畝(mu) ;促進東(dong) 灘本土物種逐步恢複,人工種植海三棱藨草2000畝(mu) 、海水稻427畝(mu) 。
“互花米草一割,第二年鳥就飛回來了。”崇明東(dong) 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主任鈕棟梁說。自2016年項目完工至今,東(dong) 灘保護區互花米草控製率達95%以上,修複區內(nei) 主要土著植物的生長麵積達到1.4萬(wan) 畝(mu) ,魚類種類恢複至21種,大型底棲動物恢複至25種,生態修複區內(nei) 外鳥類種群數量均明顯增加。
探索技術精治理,完善機製保長效
一大早,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執法部海域保護科負責人劉光輝趕往廣利港疏港路南側(ce) 的海灘上,查看互花米草治理情況。“這片海灘上,互花米草曾一度泛濫,翅堿蓬、蘆葦等濱海原生植物的生存空間被嚴(yan) 重侵占。”劉光輝回憶。
踩著泥濘,劉光輝到達海灘深處。拿起鐵鍬,在海灘上的監測點位挖了下去,被挖出來的互花米草根莖已有些腐爛。“可別小瞧了它,這種植物的生命力極其頑強,現在氣溫和濕度還不是很適宜,天氣暖和後它們(men) 可能還會(hui) 發芽,必須盯緊,及時清理。”劉光輝說。
2020年,山東(dong) 正式啟動全省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印發實施《山東(dong) 省互花米草防治實施方案》,要求3年內(nei) 基本遏製擴散態勢,全麵提升綜合防治能力,為(wei) 全省治理互花米草提供了方向。
東(dong) 營市地處黃河三角洲地區,是山東(dong) 互花米草防治的重要區域,為(wei) 此,市一級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治理專(zhuan) 班,沿海5個(ge) 縣區、市屬開發區均成立本級治理專(zhuan) 班,統籌解決(jue) 全市互花米草防治問題,劉光輝便是東(dong) 營經濟開發區治理專(zhuan) 班中的一員。
專(zhuan) 班牽頭,具體(ti) 怎麽(me) 幹?山東(dong) 發揮科技優(you) 勢,組織生物、生態環境等領域專(zhuan) 家,編印《山東(dong) 省互花米草治理技術手冊(ce) 》。“東(dong) 營在全市範圍內(nei) 開展精準治理,針對不同生境的互花米草,因地製宜采取刈割、刈割+翻耕、刈割+圍淹等治理措施,科學確定刈割留茬高度、翻耕深度和圍淹水深等技術指標,組織專(zhuan) 業(ye) 隊伍分區分段同步治理。”東(dong) 營市海洋發展和漁業(ye) 局局長荊向輝介紹,2020年至2022年,全市共治理10547.4公頃互花米草。經過幾年治理,山東(dong) 省互花米草存量大幅減少,快速蔓延趨勢得到有效遏製,治理區域生態功能逐漸恢複。
但是,互花米草治理是一場持久戰,局部區域複生較為(wei) 明顯,為(wei) 此,山東(dong) 鼓勵各地探索建立長效防治機製。“市裏多措並舉(ju) ,用好科技力量,建立健全互花米草監測網絡,實施治理全過程跟蹤評估,同時,將互花米草防治成效納入各縣區、市屬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以‘清單化’推進日常治理,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清理。”劉光輝說。
加強後續管護,逐步恢複生物多樣性
初夏時節的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東(dong) 吾洋,海水澄淨,灘塗上成片的紅樹林茁壯生長。“如今生態好了,得抓緊多投些魚苗,擴大養(yang) 殖。”漁民陳發勝說。
就在半年多前,這片灘塗上還生長著近1.5萬(wan) 畝(mu) 互花米草。“瘋狂生長的互花米草不僅(jin) 導致航道堵塞、生態環境破壞,還嚴(yan) 重擠占了我們(men) 漁民的生產(chan) 生活空間。”陳發勝說。
互花米草耐鹽耐淹、繁殖力極強。福建是受互花米草危害最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東(dong) 吾洋是福建最大的互花米草連片分布區。
2022年9月,福建全麵打響互花米草除治攻堅戰,按照“一年明顯見效、二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複、長期加強管護”的總體(ti) 目標,將互花米草除治納入省政府年度重點工作。
省市縣資金的接連下達、自上而下的空前重視,讓當地漁民看到轉機。統一行動方案、購置專(zhuan) 業(ye) 設備、提升治理技術……政府、科研院校、群眾(zhong) 等各方麵力量齊參與(yu) 。截至今年1月14日,福建全麵完成13.66萬(wan) 畝(mu) 互花米草除治任務,比原計劃提前8個(ge) 月,除治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首輪清除過後,如何加強後續管護?東(dong) 吾洋東(dong) 岸,巡護人員隔三差五就會(hui) 來到這裏——巡護、監測、預警。霞浦縣林業(ye) 局工作人員陳孝煜介紹,寧德市為(wei) 此專(zhuan) 門建立了一套互花米草網格化管護辦法,建立了專(zhuan) 業(ye) 管護、長效管護、日常巡護等“智慧+人工”相結合的監測預警機製,並以林長製為(wei) 抓手開展分區分類定期巡查。
堅持除、用、管一體(ti) 化除治模式,福建鼓勵各地對互花米草除治區進行生態修複和保護利用。霞浦縣鹽田鄉(xiang) 鵝灣村,原先受互花米草侵蝕,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灘塗攝影打卡點。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0日 1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