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懷柔科學城的趣味實驗挺“神奇”

發布時間:2023-05-15 09:42: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訊(實習(xi) 記者 張佳琪)“大家看,這是一塊超導體(ti) ,從(cong) 液氮裏拿出來,放在磁鐵軌道上就可以飄起來了,而且可以鎖定住,軌道怎麽(me) 翻轉也不會(hui) 掉下來,這就是大家常說的‘磁懸浮’。”現場熟練演示、講解的,可不是科研人員,而是六年級學生張謙昊,圍在周圍的不少家長、學生看到超導體(ti) 鎖定時,直呼“神奇”。

  昨天,在懷柔科學城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一場科技感滿滿的公眾(zhong) 科學日活動正在舉(ju) 辦,特斯拉線圈、磁性材料大揭秘、點水成冰……一個(ge) 個(ge) 科技展位被孩子、家長圍得滿滿當當。令記者驚訝的是,現場不少喜歡科學的孩子成了老師,陪同的家長們(men) 反而成了學生,負責講解的物理所碩士、博士生,則當起了聽眾(zhong) 。

  在MA樓磁性材料及自旋電子學實驗室裏,初三年級的沈敬亭滿臉興(xing) 奮,一邊盯著正在緩緩變形的形狀記憶合金,一邊迫不及待地給自己的父母解說。“這朵小花加熱就會(hui) 展開,降溫就會(hui) 閉合,這種材料很出名,我在雜誌裏看過,能‘記住’自己的初始形狀,這一過程叫做‘相變’。”

  “到了這座科學的殿堂,就到了孩子的天地,他成了我的老師了!我是學文的,這些物理實驗很神奇,背後原理我是一點兒(er) 都不懂。”沈敬亭的母親(qin) 趙新瑜有些慚愧,但是看著孩子對科學的那股熱乎勁兒(er) ,也樂(le) 在其中。

  記者注意到,不少展位後,都坐著一名身穿白色上衣,背後寫(xie) 有“楊中科學社團”的初中生,時而整理實驗設備,時而麵對來參觀的市民滔滔不絕。一問才知道,他們(men) 是來自懷柔區楊宋中學的“小小講解員”,他們(men) 和中科院物理所的碩士、博士生們(men) 組成小組,在展位前一同為(wei) 市民答疑解惑。

  拉起這個(ge) 科學社團的,正是此次公眾(zhong) 科學日的負責人之一——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張帥,他同時也兼任懷柔區楊宋中學科技副校長。

  張帥表示,“作為(wei) 科技副校長,我覺得應該做一些有突破的嚐試。科學日這天,孩子們(men) 可以勇敢地麵對大家,講出自己對科學的理解和熱愛,身邊還有物理所的哥哥姐姐們(men) 給他們(men) 做指導,我覺得這對他們(men) 來說是難忘的體(ti) 驗,或許能在他們(men) 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走向不一樣的未來。”

  張帥說:“作為(wei) 常駐懷柔、紮根基層的科研人員,這是我的責任。中科院物理所也正在努力探索符合懷柔特色的科普科教活動,為(wei) 孩子們(men) 的成長注入科學家精神,讓他們(men) 在鑽研科學知識時,敢於(yu) 麵對挑戰、不輕言放棄,我相信我們(men) 可以做得更好。”

  相關(guan) 新聞

  中科院公眾(zhong) 科學日恢複線下活動

  本報訊(記者 劉蘇雅)13日至14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屆公眾(zhong) 科學日在百餘(yu) 個(ge) 院屬單位舉(ju) 辦,近百處天文台站、博物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向公眾(zhong) 開放。這是近3年來,該活動首次全麵恢複線下開放。

  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方少波帶著幾名學生,製作了一套教具——用彩色激光筆直射盛著自來水的水槽,槽壁鑽洞。彩色的“光流”從(cong) 小洞順流而出,呈現出一道向下的拋物線。方少波介紹,這是用水流模擬光纖,讓觀眾(zhong) 可以清楚地看到光的傳(chuan) 播,理解光纖的科學原理。

  “這裏是亞(ya) 洲最大的植物標本館,收藏了301萬(wan) 份植物標本。”中科院植物所標本館的科研人員為(wei) 觀眾(zhong) 講解藏品背後的故事。桌麵上,擺放著一批經過壓製、烘幹等步驟的植物標本“半成品”。一位小觀眾(zhong) 在工作人員指導下,拿起鑷子仔細調整標本在台紙上的位置,再貼上寫(xie) 有采集記錄的標簽,完成了一份標準的科研植物標本。

  公眾(zhong) 科學日活動中,中科院各研究所還結合自身研究特色,開展了科普劇、科學實驗、科學考察等科學體(ti) 驗活動,並推出一係列互動性高、體(ti) 驗性強的線上科普活動。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