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防災減災意識 提升避險自救能力:北京石景山區開展防災減災主題活動
人民網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孟竹)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5個(ge) 全國防災減災日,為(wei) 切實做好防災減災宣傳(chuan) 工作,普及防災減災知識,進一步增強廣大居民自我防災減災意識,提升居民避險自救能力,全麵強化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水平,北京石景山區多個(ge) 街道和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範災害風險 護航高質量發展”主題宣傳(chuan) 活動。
蘋果園街道:互動式模擬體(ti) 驗提升轄區居民避險自救能力
當天,蘋果園街道通過科普宣傳(chuan) +專(zhuan) 業(ye) 講座+模擬體(ti) 驗相結合的方式,為(wei) 轄區居民普及防災減災安全知識。由應急局、地震局、消防支隊組成的誌願者隊現場講解宣傳(chuan) 展板和發放宣傳(chuan) 資料。專(zhuan) 業(ye) 講座環節邀請北京市消防協會(hui) 宣講師、中級應急救援員孫熙清從(cong) 專(zhuan) 業(ye) 角度,用生動豐(feng) 富的案例講解如何預防和應對各類災害,並結合居民日常生活科普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提示居民注意日常消防安全,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在模擬體(ti) 驗環節,地震局誌願者在科普教育基地中的“防震減災”展廳現場展示石景山區地貌示意圖、地殼運動裝置及地震預防逃生等地震相關(guan) 的多媒體(ti) 資料,並結合地震逃生演示裝置和“傾(qing) 斜小屋”,通過模擬體(ti) 驗的方式,組織居民進行地震逃生演示。
蘋果園街道將充分利用好科普教育基地中的“防震減災”展廳和“傾(qing) 斜小屋”,打造互動式、體(ti) 驗式的防災減災培訓宣傳(chuan) 模式,不斷增強居民對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居民防禦與(yu) 減輕災害的意識和能力。
古城街道:發放應急救援包提高居民應急救護技能
在古城街道,石景山區應急局走進社區,為(wei) 燕堤中街、燕堤南路、燕堤西街、水泥廠四個(ge) 社區的居民群眾(zhong) 開展減災、防災、應急宣傳(chuan) 教育活動。
古城西路、環鐵社區聯合北京人防浩天誌願者救援隊為(wei) 轄區居民帶來講練結合的人防知識普及宣傳(chuan) 活動,工作人員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將家庭火災預防、火災隱患、火災發生後的處置手段、防護措施、正確的逃生方式等知識進行講解,並現場演示外傷(shang) 緊急處理和包紮,讓居民懂得如何積極應對各類災害及意外事故,用有效的應急救護技能保護人身財產(chan) 安全。
南路東(dong) 、老古城西、特鋼、老古城東(dong) 、天和街、古城路、八千平、南路西、天翔、十萬(wan) 平、北辛安第二等社區開展國防動員暨防空防災講座,向轄區居民普及地震災害、氣象災害、火災等3種主要災種,詳細講解災難發生時的逃生方法、疏散路線及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並給現場居民發放《防災減災小知識》宣傳(chuan) 手冊(ce) 和急救包等物資。
下一步,古城街道將繼續加強統籌和防範應對準備,做好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處置保障能力和水平。
廣寧街道:災害緊急轉移應急演練進社區指導居民逃生自救
廣寧街道高井路社區開展一場災害緊急轉移應急演練活動,邀請廣寧消防救援站教導員為(wei) 居民進行現場授課。活動通過專(zhuan) 業(ye) 且生動的講解向居民傳(chuan) 授防災減災知識和應急自救方法,並逐一介紹滅火器、滅火毯、防煙麵罩的操作使用方法,使大家對逃生技能和自救設施有了一定的了解與(yu) 掌握。隨後,在社區的組織下,現場模擬火災、地震等災害情況,演練人員的緊急疏散和迅速撤離能力,居民們(men) 利用教導員所培訓的知識,展開災害現場逃生自救,彎腰低姿、捂住口鼻……救命的技能現學現用更易被接受。
同時,社區工作人員利用“高井路社區撲救初期火災應急疏散預案”要求內(nei) 容,當警報響起,立刻成立一部六組,即:應急指揮部、滅火行動組、疏散引導組、通訊聯絡組、安全防護組、醫療救護組、後勤保障組,對災害現場開展火災撲滅和疏散救助等工作,針對傳(chuan) 達指令、報警接警、消滅火勢、引導撤離、救助傷(shang) 員等任務充分演習(xi) 實踐,現場氛圍嚴(yan) 肅認真,井然有序,忙而不亂(luan) ,經過3分鍾,成功將活動中心內(nei) 近60名居民安全轉移到戶外空曠的避難場所。最後,由教導員對這次模擬演練進行分析講解,高井路社區通過此次演練總結經驗,揚長補短,完善不足。
此次培訓演練提升轄區居民防災減災的意識,增強了應急避險自救互救的能力,同時也檢驗了高井路社區在應對突發災害時的處置能力和社區工作人員的應變能力。下一步,高井路社區將繼續加大防災減災宣傳(chuan) 力度,持續強化微型消防站人員業(ye) 務技能,進一步增強社區處突能力,保障轄區居民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