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一格兩微三處理” 朝陽安慧裏社區探索黨建網格閉環工作法推動未訴先辦

發布時間:2023-05-15 09:52: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市朝陽區亞(ya) 運村街道安慧裏社區位於(yu) 亞(ya) 運村街道東(dong) 北部,屬於(yu) 典型的混合型老舊小區。安慧裏社區黨(dang) 委積極探索“一格兩(liang) 微三處理”黨(dang) 建網格閉環工作法,構建權責清晰、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社區治理體(ti) 係,通過網格化服務、精細化治理、信息化支撐,推動“接訴即辦”向“主動治理、未訴先辦”轉變。

  精細化治理“一格”統籌

  社區根據多年居民工作形成的地域認同,居民黨(dang) 支部設置及人口數量、居民特點等,將社區劃分為(wei) 五個(ge) 橫向服務單元格,將社區的每一棟樓、每一個(ge) 居民戶、每一個(ge) 社會(hui) 單位、每條道路納入線下網格,實現網格空間管理無縫隙對接。每個(ge) 單元格內(nei) 有2-3個(ge) 黨(dang) 支部,社區黨(dang) 委委員聯係單元格。每個(ge) 單元格組成1+1+1自治服務模式,即建立一批“黨(dang) 建網格樓門事務益智團”、建立一批“三互一提升”黨(dang) 建網格服務小組、建立一批黨(dang) 建網格誌願服務隊,建立網格黨(dang) 組織“十必清”,網格黨(dang) 員“十必報”,服務團隊“十必訪”工作製度,激發社區成員的主體(ti) 意識,促進居民自治能力提升,實現了單元格自治和服務兩(liang) 大功能。

  社區成立了由社區治理、物業(ye) 管理、法律服務等難題破解專(zhuan) 業(ye) 人士,及樓門長、自管黨(dang) 員、雙報到黨(dang) 員、物業(ye) 人員、包樓社工和社區退休律師、法官等熱心居民組成,作為(wei) 黨(dang) 建網格樓門治理智囊團隊,發揮社區治理的智庫作用。

  按照“七有”“五性”要求,依托社區黨(dang) 建網格,成立由社區黨(dang) 員、雙報到黨(dang) 員、社會(hui) 組織黨(dang) 員組成的“三互一提升”網格黨(dang) 建工作小組,開展互學、互幫、互動,共同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網格黨(dang) 支部定期開展環境治理、維穩保障等誌願服務活動。如今,在安慧裏社區,到處能看到“三互一提升”小區成員忙碌的身影。

  充分發揮各類誌願服務隊作用,在格內(nei) 開展文化宣傳(chuan) 、鄰裏守望、環境治理等誌願服務活動,推動網格服務製度化、常態化,及時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關(guan) 心關(guan) 切的問題。成立精神文明促進社,由54人組成樓門文化宣傳(chuan) 員,做到“月有主題、季有活動、年有展示”,促進小區網格、樓門共治共享。

  精準化問需“兩(liang) 微”提速

  充分利用居民微信群、社區微心願小程序,建立一張覆蓋全域線上網格,暢通訴求途徑,縮短服務半徑、延伸服務觸角,滿足群眾(zhong) 需求,用信息化手段最大程度發揮黨(dang) 建網格作用,確保全方位、24小時幫居民解決(jue) 困難,實現便民服務“零時差”“零距離”。

  社區結合線下網格實際構建線上網格,拓寬線下網格受眾(zhong) 麵。在網格內(nei) 分別建立1-N個(ge) 微信群,格內(nei) 每戶至少有一人進群,同時將熱力、物業(ye) 等服務單位也加入微信群,讓居民有問題能夠第一時間找得到人。對殘疾人、獨居老人、青少年等特殊群體(ti) 以及社會(hui) 單位、七小門店等建立精準服務微信群。網格微信群由網格支部書(shu) 記、社區居幹、“雙報到”黨(dang) 員、社會(hui) 單位負責人等進行日常管理,以網格內(nei) 居民或單位職工為(wei) 服務對象,開展全天候線上為(wei) 民服務。

  微心願是安慧裏社區基於(yu) 亞(ya) 運村小程序自行開發,傾(qing) 聽居民呼聲,反映居民意願,幫助居民解決(jue) 問題的綜合服務平台。其目的是向前一步主動了解居民的需求,尤其是網格內(nei) 涉及到物業(ye) 、鄰裏矛盾、個(ge) 人隱私等居民不願意公開或者有心理負擔的問題,通過“線上接單+線下辦理”工作模式,確保全方位、24小時幫助居民解決(jue) 問題,實現便民服務“零時差”“零距離”,推動“接訴即辦”從(cong) “應急處理”向“源頭治理”轉變,打通精準服務的“最後一公裏”。

  高效化辦理“三處理”聯動

  對網格內(nei) 事項進行分級處理,在推動服務管理重心下移的過程中,有效地激發基層黨(dang) 組織和居民自治活力,暢通了街道、社區、網格、社會(hui) 單位議事協商渠道,合力推動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做到民情在網格掌握、矛盾在網格化解、問題在網格解決(jue) ,從(cong) 源頭上減少接訴即辦投訴量。

  格內(nei) 力量能解決(jue) 的事項,由居民自治協商解決(jue) 。針對網格內(nei) 樓門治理存在的矛盾問題,以黨(dang) 建網格樓門事務益智團、“三互一提升”黨(dang) 建網格服務小組為(wei) 基礎,完善“門-樓-院-社-街”精細化治理體(ti) 係,通過“指導力量+骨幹力量+輔助力量”配置,合力解決(jue) 小區樓門治理難題,推動黨(dang) 建網格服務管理常態化、具體(ti) 化。

  對網格內(nei) 無法解決(jue) 的事項,由社區通過物業(ye) 管理委員、黨(dang) 建協調委員會(hui) 、書(shu) 記工作室等途徑協調解決(jue) 。安慧裏一區5號樓有326戶居民,已入住30年,樓裏居住的老人越來越多,還有一些殘障人士,因原始設計沒有無障礙坡道,出行困難。居民多次反映問題,因不具備改造條件,一直未能解決(jue) 。後通過書(shu) 記工作室鏈接專(zhuan) 家會(hui) 診,集思廣益,終於(yu) 找到了利用垃圾通道改造無障礙坡道的解決(jue) 辦法。

  對社區層麵無法協調解決(jue) 的問題,上報到街道通過“吹哨報到”解決(jue) 。2023年初,社區通過微心願小程序了解到22號樓殘疾人坡道老化,輪椅出行不便,社區立刻進行實地走訪,發現5個(ge) 塔樓殘疾人坡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問題。社區黨(dang) 委立即吹哨亞(ya) 運村街道,最終確定由街道殘聯出資重新鋪設5棟塔樓的殘疾人坡道。安慧裏一區矮層樓有個(ge) 三角區域,居民經常在此堆積雜物、存放僵屍車,社區黨(dang) 委通過召開網格議事協商會(hui) 了解到附近居民急需一處集停車場和休閑公園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性公園,於(yu) 是吹哨街道辦事處協調職能部門,最終成功申請到北京市小微項目,預計年內(nei) 開工。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