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籽同心,共繪民族團結進步新圖景
春日芬芳好,奮進正當時。
近來,呼和浩特市回民區“紅石榴”誌願服務主題公園等34個(ge) 項目被確定為(wei) 2023年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重點項目;
自治區出台方案貫徹落實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將陸續開展3大類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動;
自治區文旅廳、發改委和民委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的實施方案》,創新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項項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新思路新舉(ju) 措落實落地,為(wei) 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注入嶄新動力。
內(nei) 蒙古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兩(liang) 會(hui) 精神,聚焦努力完成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兩(liang) 件大事,團結帶領各族人民攜手奮進,共繪民族團結進步新圖景。
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今年1月,國家民委發布《關(guan) 於(yu) 命名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的決(jue) 定》,內(nei) 蒙古12個(ge) 地區和單位榜上有名,阿拉善盟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盟。
新征程上,如何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貢獻力量?
自治區副主席、阿拉善盟委書(shu) 記代欽表示,要強化主線引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在全社會(hui) 廣泛開展以馬克思主義(yi) 民族觀、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等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黨(dang) 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法規宣傳(chuan) 教育,引導全盟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曆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大力營造“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的濃厚氛圍。要強化文化引領,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發掘阿拉善共產(chan) 國際秘密通道、三易旗府為(wei) 航天等紅色資源,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推動“三個(ge) 離不開”“五個(ge) 認同”思想深深紮根各族群眾(zhong) 心中。
為(wei) 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全麵落實“兩(liang) 個(ge) 打造”,前不久,由通遼市委宣傳(chuan) 部和市文旅廣電局主辦的主題音樂(le) 會(hui) 《春風十萬(wan) 裏》在遼河劇院上演,《守望相助》《讚歌新時代》等一個(ge) 個(ge) 精彩節目生動展現了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和諧景象。
通遼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奇·達楞太表示,我們(men) 要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主線,深入推進“石榴籽”行動,突出重點、創新載體(ti) 、實化抓手,在全市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基地和創新實踐基地,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納入國民教育、幹部教育、社會(hui) 教育全過程,融入群眾(zhong) 性文體(ti) 活動、文學藝術創作、公益廣告等各領域,體(ti) 現到公共文化設施、城市標誌性建築、旅遊景觀陳列等各方麵,全區域覆蓋、全領域推動、全方位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主題教育,努力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示範建設上走前列、作表率。
“我們(men) 將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建立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宣傳(chuan) 教育機製和理論研究體(ti) 係,創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民族政策宣傳(chuan) 月’‘民族法治宣傳(chuan) 周’活動,全麵推進《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匯編·內(nei) 蒙古卷》編纂,完成《中國少數民族文物圖譜·內(nei) 蒙古卷》編纂,攝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鑄魂》專(zhuan) 題片,打造、傳(chuan) 播和推廣更多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進一步宣傳(chuan) 闡釋內(nei) 蒙古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實,講好新時代內(nei) 蒙古民族團結故事。”自治區黨(dang) 委統戰部副部長,自治區民委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高占勝說。
多措並舉(ju)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前不久,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城街道泰豐(feng) 社區組織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揮毫潑墨繪中華”書(shu) 畫活動,進一步豐(feng) 富轄區各族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民族團結氛圍。
泰豐(feng) 社區還組建了多支誌願服務小分隊,開展豐(feng) 富多樣的群眾(zhong) 性文體(ti) 活動,引導各族群眾(zhong) 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鄰居,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泰豐(feng) 社區的團結故事,是通遼市各族群眾(zhong) 攜手奮進的生動縮影。
近來,通遼市正在加快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步伐,在創建過程中推動各族群眾(zhong) 實現更深層次的交往交流交融。奇·達楞太表示,要突出“融”的導向,開展創建“提質增效”專(zhuan) 項行動,深化內(nei) 涵、創新載體(ti) 、擴大參與(yu) ,持續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過程,紮實推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賡續傳(chuan) 承好各族人民心向黨(dang) 、心向黨(dang) 中央的紅色基因,發揚各民族團結進步的光榮傳(chuan) 統,教育引導全市各族人民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齊心協力奮進新征程。要堅持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liang) 手發力,緊扣努力完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落實好夯實現代化通遼建設物質基礎的六項重點任務,加快補齊就業(ye) 、教育、醫療、住房、托育、養(yang) 老等民生領域短板弱項,紮實推進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邁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
阿拉善盟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作為(wei) 事關(guan) 全盟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來抓,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大力弘揚民族團結優(you) 良傳(chuan) 統,凝聚團結奮進力量。代欽表示,要持續鞏固提升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盟創建成果,積極創造各族群眾(zhong) 共居共學共事共樂(le) 的社會(hui) 條件,促進各族群眾(zhong) 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最大程度凝聚全盟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今年,我們(men) 將進一步深入推進實施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各族群眾(zhong) 互嵌式發展計劃、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麵交流深度交融,全麵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示範區創建,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精品示範引領工程,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升級版’,努力把內(nei) 蒙古打造成為(wei) 新時代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的樣板區。”高占勝說。
穩紮穩打推動各民族團結奮進共謀發展
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發展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金鑰匙。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全區上下守望相助、團結奮鬥,在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中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各族群眾(zhong) 團結一心,奮力將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li) 。
立足阿拉善盟實際,代欽表示,要紮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大力推進新能源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持續提升煤化工、鹽堿化工、精細化工等主導產(chan) 業(ye) 規模層次,著力打造“肉乳絨果蔬健”產(chan) 業(ye) 集群,創新完善農(nong) 牧民與(yu) 企業(ye) 利益聯結機製,讓改革發展成果由各族群眾(zhong) 創造各族群眾(zhong) 共享;要大力推進生態高水平保護,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深入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和修複治理工程,持續改善黃河流域、黑河流域和賀蘭(lan) 山地區生態環境,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要加快推進基礎設施高標準建設,圍繞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領域,實施一批接入全區全國交通網、信息網、能源網的重點工程項目,加大銀巴快速鐵路、臨(lin) 哈鐵路阿盟段擴能改造、巴音呼都格至巴彥浩特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力度,打造更多群眾(zhong) 交往交流交融的團結線、幸福路;要著力打造全民高品質生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補齊民生領域發展短板,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就業(ye) 、教育、醫療、住房、養(yang) 老等實際問題,紮實推進盟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持續改善城鄉(xiang) 人居環境,努力讓各族群眾(zhong) 的生活更有品質、更加舒心。
“我們(men) 要全麵落實黨(dang) 中央及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關(guan) 於(yu) 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文件,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要深入推進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加快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民營企業(ye) 進邊疆,在邊境地區建設民族團結進步長廊,打造最美邊防線,切實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同時,要指導各地正確處理物質和精神的關(guan) 係,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抓發展,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意義(yi) ,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yi) ,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yi)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牢不可破。”高占勝說。
維護民族團結離不開法治護航。奇·達楞太表示,要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ti) 係能力現代化,完整準確貫徹黨(dang) 的民族理論政策和法律法規,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將民族事務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格局,堅決(jue) 防範化解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堅決(jue) 維護好民族團結穩定大局。
“加強黨(dang) 對民族工作的全麵領導,是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的根本政治保證。”內(nei) 蒙古黨(dang) 校民族理論與(yu) 政策教研部副教授倪萍說,在黨(dang) 的領導下,內(nei) 蒙古各族人民將繼續發揚民族團結的光榮傳(chuan) 統和識大體(ti) 、顧大局、講風格、求奉獻、有擔當的寶貴品質,努力把“模範”體(ti) 現在各領域各方麵,團結一心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
事成於(yu) 和睦,力生於(yu) 團結。內(nei) 蒙古2400萬(wan) 各族兒(er) 女必將繼續弘揚守望相助、團結奮鬥傳(chuan) 統,把“模範自治區”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見習(xi) 記者 李存霞 本報記者 劉宏章 郭洪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