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新尋找突破口 為產業增添新動能(科技視點)
在北京,市知識產(chan) 權局與(yu) 13所高校開展信息公共服務共建,推動實現知識產(chan) 權信息公共服務的普惠化、精準化;在山東(dong) ,“知識產(chan) 權進校園”科普宣講活動在齊魯工業(ye) 大學和濟南大學開講,宣講者聚焦專(zhuan) 利申請、保護和成果轉化等主題,麵對麵為(wei) 高校師生解疑釋惑……以“加強知識產(chan) 權法治保障,有力支持全麵創新”為(wei) 主題的全國知識產(chan) 權宣傳(chuan) 周於(yu) 4月20日至26日舉(ju) 辦,各地活動亮點紛呈。
保護知識產(chan) 權就是保護創新。近年來,我國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知識產(chan) 權日益成為(wei) 科技創新的剛需、高質量發展的標配。目前我國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現狀如何?知識產(chan) 權高質量發展有哪些新特征?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帶來哪些便利?記者進行了采訪。
知識產(chan) 權法律製度不斷完善,保護力度持續增強
今年2月,北京知識產(chan) 權法院舉(ju) 行了一場聘任儀(yi) 式,為(wei) 115名來自機械、醫藥、材料、通信等各領域的兼職技術調查官頒發聘書(shu) 。這些技術調查官具有豐(feng) 富的實踐經驗,在接下來的3年任期裏,他們(men) 將在涉及創新成果質量和前沿技術的案件中輔助法官破解技術難題,為(wei) 護航創新注入“外腦”力量。
“我們(men) 是一群圍繞在法官身邊的技術翻譯、技術參謀、技術調查人員,將查明的技術事實快速、準確地傳(chuan) 遞給法官。”北京知識產(chan) 權法院技術調查官張輝說。
技術調查官的出現,是我國不斷強化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一個(ge) 縮影。民法典確立了依法保護知識產(chan) 權的重大法律原則,專(zhuan) 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完成修改,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ye) 態知識產(chan) 權立法加快……近年來,我國知識產(chan) 權法律製度不斷完善,保護力度持續增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社會(hui) 滿意度從(cong) 2012年的63.69分提升至2022年的81.25分。
過去5年來,人民法院審結一審知識產(chan) 權案件219.4萬(wan) 件,同比增長221.1%。我國已經成為(wei) 審理知識產(chan) 權案件最多的國家,也是審理周期最短的國家之一。我國還建立了國際上高標準的侵權懲罰性賠償(chang) 製度。最高人民法院數據顯示,2022年侵犯知識產(chan) 權案件判賠額較2018年增長153%。
在行政保護方麵,2022年,知識產(chan) 權部門共處理專(zhuan) 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jue) 案件5.8萬(wan) 件,辦理維權援助申請7.1萬(wan) 件,受理糾紛調解8.8萬(wan) 件。
前不久,首批國家知識產(chan) 權保護示範區建設正式啟動。這是我國全麵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又一重要舉(ju) 措。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聯合多個(ge) 部門共同研究製定了支持知識產(chan) 權快速協同保護體(ti) 係建設、支持開展專(zhuan) 利申請集中審查、支持設立重大專(zhuan) 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jue) “直通車”等20餘(yu) 條“政策清單”,鼓勵先行先試,爭(zheng) 創知識產(chan) 權保護創新舉(ju) 措“試驗田”。
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men) 將按照《國家知識產(chan) 權保護示範區建設方案》整體(ti) 規劃,加強對首批示範區建設的指導力度,建立‘有進有退’的工作機製,及時總結提煉有益經驗和有效做法,推動在全國範圍內(nei) 複製推廣,帶動全國知識產(chan) 權保護能力和水平整體(ti) 提升。”
知識產(chan) 權“含金量”明顯提升,從(cong) 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
轉速達到每分鍾3萬(wan) 轉以上,軸的浮動範圍卻隻有幾微米……在山東(dong) 天瑞重工有限公司,企業(ye) 自主研發的磁懸浮電機正高速運轉;生產(chan) 車間裏,磁懸浮動力設備的重要組件“三元流葉輪”不斷被銑削加工出來。應用磁懸浮技術的鼓風機、真空泵、空壓機、製冷機服務造紙、水泥、鋼鐵等行業(ye)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磁懸浮技術讓企業(ye) 獲得創新發展的“加速度”。在天瑞重工的展廳內(nei) ,一麵“專(zhuan) 利牆”引人注目。“通過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的培育,我們(men) 逐步形成了磁懸浮、鑿岩機2個(ge) 專(zhuan) 利群和300多項核心專(zhuan) 利,專(zhuan) 利布局逐步完善,打造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同時,通過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的轉化,助推企業(ye) 高質量發展。”公司董事長、首席科學家李永勝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創新主體(ti) 憑借高水平的知識產(chan) 權創造,不斷得到市場的認可。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利用專(zhuan) 利技術、技術標準等各類形式,逐步構築起知識產(chan) 權高地。截至2022年底,TCL華星全球累計授權專(zhuan) 利超2.2萬(wan) 件,PCT國際專(zhuan) 利申請超1.4萬(wan) 件。
知識產(chan) 權“含金量”明顯提升,是近年來我國知識產(chan) 權高質量發展的特征之一。作為(wei) 世界上首個(ge) 國內(nei) 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超300萬(wan) 件的國家,我國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底,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達到132.4萬(wan) 件,占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的比重超過四成;我國每萬(wan) 人口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9.4件,國內(nei) 企業(ye) 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96.8萬(wan) 件;國內(nei) 高價(jia) 值有效發明專(zhuan) 利平均維持年限為(wei) 8.3年,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有效發明專(zhuan) 利達到44.4萬(wan) 件。
“我國正在從(cong) 知識產(chan) 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chan) 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chan) 權工作正在從(cong) 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將繼續深入實施《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國家知識產(chan) 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把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育更多高價(jia) 值核心專(zhuan) 利,加快實現“兩(liang) 個(ge) 轉變”,以知識產(chan) 權高質量發展助力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進一步優(you) 化,可及性和便利化程度得到提升
2022年,由清華大學機械工程係與(yu) 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聯合研發的體(ti) 外膜肺氧合器成功實現小批量試製樣機,並順利完成動物預實驗。除了在核心機理與(yu) 設計、關(guan) 鍵材料與(yu) 塗層技術上開展自主創新,團隊還在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專(zhuan) 利局專(zhuan) 利審查協作天津中心的幫助下,進行了自主專(zhuan) 利布局,培育了係列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為(wei) 後續產(chan) 品化奠定了基礎。
為(wei) 了加大對重點產(chan) 業(ye) 、重大科研項目成果的專(zhuan) 利審查支撐,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提供優(you) 先審查、集中審查、巡回審查等服務,嚴(yan) 把專(zhuan) 利審查授權關(guan) ,進一步提升專(zhuan) 利審查質量和效率。
近年來,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進一步優(you) 化,可及性和便利化程度得到提升。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機構實現省級層麵全覆蓋,地市級綜合性公共服務機構覆蓋率超過40%;新開放11種知識產(chan) 權數據,基本實現“應開放盡開放”,向地方服務網點單位配置標準化數據種類增至53種;全國知識產(chan) 權服務機構吸納就業(ye) 人員超過92.8萬(wan) 人。
為(wei) 了更好助力科技創新,知識產(chan) 權部門以便民利民為(wei) 出發點,不斷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信息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今年1月11日,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專(zhuan) 利業(ye) 務辦理係統”正式上線。該係統為(wei) 申請人的發明專(zhuan) 利、實用新型專(zhuan) 利、外觀設計專(zhuan) 利、PCT國際專(zhuan) 利申請、海牙外觀專(zhuan) 利申請等業(ye) 務提供“一站式”受理服務,還新增了專(zhuan) 利權評價(jia) 報告、撤回專(zhuan) 利申請等業(ye) 務類型,並提供了信息化小工具,提高申請文件的撰寫(xie) 效率。短短4天的時間,該係統就接收新申請2.5萬(wan) 件、 手續文件5.4萬(wan) 件。
為(wei) 創新尋找突破口、為(wei) 產(chan) 業(ye) 增添新動能,成為(wei) 未來知識產(chan) 權事業(ye) 發展的重要使命。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今後將大力加強知識產(chan) 權法治保障,促進形成支持全麵創新的基礎製度,更好支撐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促進專(zhuan) 利鏈與(yu) 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5日 1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