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體育場館釋放更多活力
核心閱讀
國家體(ti) 育總局日前公布了公共體(ti) 育場館開放使用第一批典型案例名單,共33家單位上榜。這些場館在運營管理機製創新、硬件設施完善、開放服務提升、運營品牌能力塑造4個(ge) 方麵形成了好經驗和好做法,打造了新空間,創造了新場景,探索了新業(ye) 態。
初夏時節,走進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文體(ti) 中心,處處可見人們(men) 參與(yu) 體(ti) 育運動的身影:籃球場邊喝彩聲不斷,羽毛球場上比賽激烈,岩壁上的孩子們(men) 身姿矯健……經過全方位升級改造,西湖區文體(ti) 中心以更加齊全的設施和更加周到的服務,吸引周邊群眾(zhong) 前來運動健身。
國家體(ti) 育總局近日公布了公共體(ti) 育場館開放使用第一批典型案例名單,包括西湖區文體(ti) 中心在內(nei) 的33家單位上榜。這些場館為(wei) 縣級以上(含縣級)公共體(ti) 育場館,在運營管理機製創新、硬件設施完善、開放服務提升、運營品牌能力塑造4個(ge) 方麵形成了好經驗和好做法。公共體(ti) 育場館不斷提升開放服務水平,能夠進一步激發群眾(zhong) 參與(yu) 體(ti) 育運動的熱情,帶動更多人養(yang) 成運動習(xi) 慣,享受健康與(yu) 快樂(le) ,助力體(ti) 育強國與(yu) 健康中國建設。
如何提升利用率?
注重賽後利用、配套便民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健身去哪兒(er) ?這是人們(men) 關(guan) 心的話題,也是開展群眾(zhong) 體(ti) 育工作的突破口。《關(guan) 於(yu) 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達到2.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ti) 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進一步提升公共體(ti) 育場館尤其是大型場館的利用率,兼顧競技體(ti) 育和全民健身,為(wei) 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解題思路。
以往,大型體(ti) 育場館存在賽後利用率不高、群眾(zhong) 滿意度有待提升等問題。如今,越來越多的體(ti) 育場館不僅(jin) 通過服務大型賽事打響招牌,更注重服務全民健身、集聚更多人氣。2021—2022年,國家體(ti) 育總局在遼寧、江蘇、浙江、湖北、廣西、寧夏開展了公共體(ti) 育場館開放使用綜合試點,這次發布的33個(ge) 典型案例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為(wei) 杭州亞(ya) 運會(hui) 和亞(ya) 殘運會(hui) 競賽場館之一,浙江省黃龍體(ti) 育中心在改造之初就製定了完備的賽後利用方案,推動亞(ya) 運成果全民共享。此外,場館還增設了兒(er) 童遊樂(le) 區、彩虹環道等2萬(wan) 多平方米的健身休閑空間,收獲群眾(zhong) 好評。江蘇省五台山體(ti) 育中心圍繞大眾(zhong) 需求,將戶外區域打造成健康主題公園,增設廣場舞、健身氣功等多處健身點,並提供配套便民設施,有效解決(jue) 了場館資源閑置問題。
“體(ti) 育場館需要營造更便捷的運動健身環境,建立更靈活的管理機製。還要積極引入社會(hui) 力量運營,將場館打造成體(ti) 育組織和體(ti) 育賽事的大本營,才能吸引更廣泛的健身群體(ti) ,形成良性循環。”國家體(ti) 育總局群體(ti) 司公共服務處處長趙愛國表示。
近年來,《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公共體(ti) 育場館基本公共服務規範》等文件出台,推動公共體(ti) 育場館向社會(hui) 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為(wei) 群眾(zhong) 就近參與(yu) 體(ti) 育鍛煉提供便利。
經過積極探索,江蘇省江陰市體(ti) 育中心既做到“時長達標”,又實現“質量提升”。所有健身場所室外基本免費、室內(nei) 低收費開放,各類收費項目以低於(yu) 周邊場館50%以上的價(jia) 格全年對外開放,讓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來得實實在在。
如何實現高效運轉?
委托第三方專(zhuan) 業(ye) 機構運營、落實全齡友好理念
隨著各地健身場地設施不斷增多,對場館的管理服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杭州市民田先生向記者展示自己常用的“浙裏健身”手機應用平台,平台將浙江省100多家公共體(ti) 育場館納入“全民健身地圖”,場地查找、預訂、導航等功能一鍵完成,在社交媒體(ti) 上“曬運動”的人越來越多。
“建設智慧場館,不僅(jin) 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了便利,也大大降低了場館的人工服務成本和經營管理成本,為(wei) 安全運營加固基石。”浙江黃龍呼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王萍表示。
類似的運營管理機製創新之舉(ju) 還有很多,此次入選典型案例的體(ti) 育場館大多采用委托第三方專(zhuan) 業(ye) 機構運營的模式,政府部門對公共體(ti) 育場館履行監管責任、督導公共體(ti) 育場館在收費定價(jia) 等方麵體(ti) 現公益性,給群眾(zhong) 帶來更好的運動體(ti) 驗。
上海市寶山體(ti) 育中心占地麵積超7萬(wan) 平方米,主要管理團隊僅(jin) 10人。場館如何實現高效運轉?複合型運營模式是關(guan) 鍵——重要資源自主經營,商業(ye) 價(jia) 值較大的區域出租經營,符合發展趨勢但尚不成熟的新型項目場館則采用合作經營模式。據介紹,場館年均接待市民350萬(wan) 人次,實現了自負盈虧(kui) 、略有盈餘(yu) 的目標。
深化體(ti) 教融合,落實全齡友好理念,成為(wei) 不少場館提升開放服務水平的新途徑。黑龍江省大慶市遊泳館與(yu) 多所中小學建立合作關(guan) 係,定期開展遊泳項目普及課程和“第二課堂”活動,年均公益培訓青少年3500餘(yu) 人次;江蘇省江陰市體(ti) 育中心精心打造“運動健康之家”,為(wei) 老年人提供健康檢測、器械運動、團體(ti) 課程等一站式運動健康服務,廣受歡迎。
如何提高知名度?
培育賽事品牌、推動體(ti) 旅融合、引入特色項目
如何提高場館知名度,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少場館在“以體(ti) 為(wei) 主、以賽育館”方麵下足了功夫。山東(dong) 省濟南奧林匹克體(ti) 育中心引進國際泳聯遊泳世界杯、ATP(國際職業(ye) 網球聯合會(hui) )網球公開賽等高端賽事,承接中超、中職籃等職業(ye) 聯賽的球隊主場賽事,同時整合資源,打造濟南業(ye) 餘(yu) 籃球聯賽等本土賽事活動,豐(feng) 富了當地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場館的“自我造血”能力。
遼寧省沈陽“和平杯”世界足球公園依托優(you) 質的生態環境和場地資源,悉心培育自有賽事品牌“和平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賽事從(cong) 2015年創辦至今,已成功舉(ju) 辦多屆,累計吸引來自21個(ge) 國家和地區的960支球隊、1.3萬(wan) 名球員參賽。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帶動國內(nei) 群眾(zhong) 冰雪運動快速發展。依托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吉林省延吉市人民體(ti) 育場增設冰雪運動項目,建成一條速度滑冰賽道、兩(liang) 條短道速滑賽道,並推出多項冰雪娛樂(le) 體(ti) 驗項目,成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體(ti) 驗冰雪激情的好去處。此外,場館協調各方資源,推動體(ti) 育和旅遊產(chan) 業(ye) 相融合,近年來客流不斷走高,冰雪運動成為(wei) 全民健身的新方向。
場館運營不是“一錘子買(mai) 賣”,需要運營方因地製宜找出路、想辦法。杭州市西湖區文體(ti) 中心除了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外,還引入攀岩、滑板、衝(chong) 浪等潮流體(ti) 育運動,深受年輕人喜愛;廣西賀州體(ti) 育館多次舉(ju) 辦當地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龍獅、投繡球比賽和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培訓,接地氣、聚人氣。
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越來越多的體(ti) 育場館主動求變,向植根於(yu) 社區的文體(ti) 商旅綜合體(ti) 轉型。同時運用“繡花式”管理,以市場化運營為(wei) “針”,精細化管理為(wei) “線”,“繪製”賽事競演、文娛活動、全民健身等主要內(nei) 容,並輔以休閑、娛樂(le) 、培訓、餐飲等商業(ye) 元素,大眾(zhong) 的體(ti) 育熱情和消費動能雙向促動,體(ti) 育場館釋放更多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