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推動露營旅遊休閑實現健康有序發展(視線)

發布時間:2023-05-15 16:3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藍天白雲(yun) 下,青山綠水間,支一頂帳篷,邀親(qin) 朋好友,聽蟬鳴,聞清風,話家常,好不愜意。

  近年來,露營成為(wei) 廣受人們(men) 歡迎的假日休閑方式。從(cong) 家邊綠地到曠野山林,人們(men) 開啟露營之旅,是追逐美景,更是奔赴美好時光。去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露營旅遊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wei) 露營旅遊休閑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一些地方也正努力推動露營產(chan) 業(ye) 規範持續發展,讓人們(men) 得以更安全、方便、舒適地享受自然之美、露營之樂(le) 。

  ——編 者

  

  城市露營

  公園建設和綠地開放豐(feng) 富出遊選擇

  晴日風光好,陳璐一家四口一大早就駕車從(cong) 江蘇省無錫市區出發,來到位於(yu) 濱湖區的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

  陽光從(cong) 林間傾(qing) 瀉,微風從(cong) 湖心吹來,陳璐一家在平整的草坪上搭起帳篷。孩子們(men) 鑽進帳篷,享用帶來的美食,陳璐夫妻倆(lia) 則繼續布置場地:打開藍牙音箱,悠揚的音符流淌而出;裝好自拍杆,隨時準備記錄溫馨時刻。

  公園的露營區裏,色彩鮮豔的帳篷錯落排開,篷裏篷外的“節目”豐(feng) 富多彩:品佳茗、放風箏、玩飛盤……“露營是一場與(yu) 大自然互動的微旅行,既不用去很遠的地方、花費很高成本,又可以放鬆身心和親(qin) 近自然。”在陳璐看來,露營讓人感覺到“詩與(yu) 遠方近在咫尺”。

  除了湖邊的濕地公園,家邊的公園也是露營者的熱門選擇。今年2月,住建部印發通知,開展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工作,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搭建帳篷、運動健身、休閑遊憩等親(qin) 近自然的戶外活動需求。目前,江蘇共開放共享綠地585處,讓更多百姓實現在家周邊就能親(qin) 近自然、樂(le) 享生活。而開放的公園綠地,也大多劃分出露營區、生態保護區等不同的功能區域,在不影響水體(ti) 及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加強對遊客的引導和管理,實現露營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最近假期裏,無論是城市公園還是沿湖濕地的開放綠地都很熱鬧。”濱湖區文化體(ti) 育和旅遊局局長過鋒介紹,如今“近出行、淺需求、低消費”的露營活動很受市民青睞,據當地民宿平台數據顯示,近期“露營”的搜索量同比增長約450%。

  江南大學商學院教授、江南大學市校共建無錫旅遊與(yu) 區域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zhuan) 家曹炳汝認為(wei) ,露營旅遊受到歡迎,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結果。“一方麵,開放式城市公園、郊野公園、濕地公園的建設和生態文明的發展,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休閑度假提供了更多自然、人文風光;另一方麵,私家車的普及、城鄉(xiang) 公共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讓大家得以便利出行。再加上露營地的休閑設施、食品餐飲等配套日益完善,在諸多有利條件支撐下,露營旅遊得以迅速發展。”曹炳汝說,這也折射出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斷升級,體(ti) 現出居民休閑方式的多樣化、多元化發展。

  鄉(xiang) 村露營

  助力生態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的綠色發展路

  壯美的山河裏,秀麗(li) 的鄉(xiang) 村間,各具特色的露營地吸引著消費者前去體(ti) 驗。這股露營熱潮,也折射出我國巨大的消費潛力和廣闊的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露營裝備消費增長,從(cong) 天幕到帳篷,從(cong) 投影儀(yi) 到照明燈,露營裝備在戶外運動消費中的占比不斷增多;“露營+”新模式湧現,露營+旅拍、露營+露天音樂(le) 會(hui) 等產(chan) 品各具特色,為(wei) 旅遊業(ye) 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許多地方挖掘旅遊資源,利用露營進一步豐(feng) 富鄉(xiang) 村旅遊內(nei) 涵,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在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達滸鎮金田村金水河露營基地,一頂頂帳篷中傳(chuan) 來歡笑陣陣。“這裏不僅(jin) 風景如畫,而且配套齊全,我們(men) 經常來這裏度假。”周末下午,露營愛好者譚日明帶上家人,從(cong) 長沙市區來到金水河露營基地,租了頂草地帳篷,在鳥語花香裏談天說地。

  近年來,金田村瞄準露營旅遊發展的機遇,引導在外打拚的能人回鄉(xiang) 創業(ye) 開設露營基地,推動露營與(yu) 鄉(xiang) 村旅遊深度融合,僅(jin) 金水河露營基地一家就帶動村級集體(ti) 經濟增收40多萬(wan) 元,還為(wei) 村裏提供了30多個(ge) 就業(ye) 崗位。

  “瀏陽市距離長沙市區大約40分鍾車程,近年來,瀏陽城市、農(nong) 村路網體(ti) 係不斷完善,拉近了遊客與(yu) 鄉(xiang) 村露營基地之間的距離。同時,豐(feng) 厚的山水資源是當地發展鄉(xiang) 村露營旅遊的自然基礎。”瀏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ti) 育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許征介紹,近年來,瀏陽鄉(xiang) 村因地製宜發展特色露營產(chan) 業(ye) ,目前全市共有30多家規範化露營基地,2022年共接待露營遊客31.6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超千萬(wan) 元。

  要注意的是,鄉(xiang) 村發展露營旅遊也不可一擁而上、千篇一律,而是應當結合自身旅遊資源稟賦,推出有特色、能持久發展的露營產(chan) 品。

  一場雨後,滿目皆翠,綠竹含香。天色漸暗,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觀賞螢火蟲的核心區瑞峰鎮天池村蘭(lan) 廠溝迎來了賞螢最佳季節,不少遊客來這裏露營過夜,隻為(wei) 追逐這城市裏難得一見的“點點螢光”。

  據了解,青神縣持續優(you) 化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四川省規模最大的螢火蟲群在此聚集,為(wei) 當地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打造露營基地提供了特色資源。“今年以來,我們(men) 共接待遊客11.1萬(wan) 人次左右,帶動全鎮旅遊經濟收入超1000萬(wan) 元。”瑞峰鎮副鎮長張翔宇介紹,自推出“露營+觀螢”旅遊產(chan) 品以來,“抬頭滿天繁星,低頭遍地流螢,耳畔竹葉沙沙”的如詩體(ti) 驗吸引了遊客紛至遝來,讓老百姓腰包鼓了起來,也讓當地人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漸漸走出了生態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的綠色發展路。

  營地管理

  既要設施升級也要理念更新

  露營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已成為(wei) 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旅遊休閑經濟的新增長點,但行業(ye) 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瀏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ti) 育局旅遊科科長彭杉說,他們(men) 在日常工作中發現,有些露營者選擇不具備基礎條件的地點露營,產(chan) 生了植被損傷(shang) 、環境汙染、用火隱患等問題,有部分營地交通可進入性不強,標識標牌、廁所和淋浴間等基礎設施設備暫不能滿足需求。下階段,他們(men) 將圍繞這些問題加強行業(ye) 指導培訓。

  未來讓露營之旅更美,從(cong) 設施升級到理念更新,行業(ye) 還需向著更安全、更環保、更舒適的方向不斷前行。

  為(wei) 更好地滿足露營旅遊消費需求、擴大優(you) 質供給、保障安全發展,《關(guan) 於(yu) 推動露營旅遊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動公共營地建設,擴大公共營地規模,提升服務質量;鼓勵支持經營性營地規範建設,提高露營產(chan) 品品質。

  金水河露營基地在當地率先探索建立露營活動規則,張貼“無痕露營”須知,對露營者提出“不留下一片垃圾”“不損壞一草一木”等倡議,並舉(ju) 辦打撈河流漂浮物等環保主題活動,希望遊客在享受大自然風景時愛護環境。

  無錫蠡湖畔一家露營基地負責人薑豹介紹,該基地近期通過配套升級,提升了露營的安全性和舒適性:草坪區域增加了給排水和垃圾收集係統,新建的帳篷式服務區不僅(jin) 提供4套智能盥洗間,還有熱水和微波爐供市民遊客免費使用。

  除了自帶帳篷,還可“拎包露營”。位於(yu) 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的踏青農(nong) 莊露營基地,新建了20多座“智能帳篷”,裏麵配齊了淋浴設施、空調、冰箱等,頂部還隱藏著煙霧傳(chuan) 感器與(yu) 無線通信模塊,讓野外生活更加安全舒適。

  隨著露營者個(ge) 性化需求增多,無錫一些景區管理部門根據遊客喜好並結合湖畔風貌,將湖畔日落音樂(le) 會(hui) 、星空電影院、飛盤比賽、槳板體(ti) 驗等融入露營活動中,為(wei) 市民遊客帶去更多露營的新場景、新內(nei) 容。

  (章溟瀟參與(yu) 采寫(xie) )

  

  ■延伸閱讀

  合理規劃 有序生長

  文化和旅遊部等14部門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露營旅遊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後,許多城市也結合當地情況,研究製定相關(guan) 意見,推動帳篷露營地健康有序發展。

  北京:提出露營地安全防範要求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牽頭研究起草了《關(guan) 於(yu) 規範引導帳篷露營地發展的意見(試行)》(征求意見稿),從(cong) 帳篷露營地選址、安全生產(chan) 標準化建設、安全管理製度、風險辨識、隱患排查等方麵提出具體(ti) 的安全要求。

  一些“野景點”、未開發的“景區”雖吸引了遊客露營,但存在嚴(yan) 重的安全隱患。對此,征求意見稿提出,屬地鄉(xiang) 鎮政府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強化對帳篷露營地的日常安全管理,對不具備安全使用條件的帳篷露營地,要予以清理並加強巡查看守,杜絕經營主體(ti) 和個(ge) 人隨意私設、違規開展帳篷露營。露營管理單位應製定落實帳篷露營地強降雨、大風、暴雪、強雷電等多種類型極端天氣應急預案,加大對遊客安全防範宣傳(chuan) 力度,提高遊客防災避災意識。

  上海:合理規劃帳篷區開放時間

  為(wei) 滿足越來越多遊客對公園帳篷活動的需求,去年底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發布了《上海市城市公園帳篷區管理指引(試行)》,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公園開放草坪或林下空間,為(wei) 遊客提供帳篷活動空間。據初步統計,目前上海有53座城市公園為(wei) 遊客提供可搭帳篷的區域,如辰山植物園、共青森林公園等。

  開放帳篷區本是便民利民的好事,但開放區域的承載力並不是無限的,過度使用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如草坪退化、“天幕”地釘固定不牢導致彈起傷(shang) 人等。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介紹,綠化部門正在研究具體(ti) 的管理細則,以平衡好綠化保護和遊客休閑之間的關(guan) 係。如公園可根據植物生長周期特征實施草坪輪休製度,合理規劃帳篷區的開放時間;測算每塊草坪的最大承載量,達到上限後采取限流等管控措施。

  (本報記者潘俊強、田泓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03日 06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