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山西介休:資源立體重塑 看病省錢省心

發布時間:2023-05-19 10:42: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新建的標準化村衛生室配備了新的醫療設備,增加了新的檢查項目,降低了村民的就醫費用,讓群眾(zhong) 看病有依靠。”

  在山西晉中介休市龍鳳鎮南莊村,新建的標準化村衛生室是一棟二層小樓,診療麵積達100餘(yu) 平方米,設有檢查室、診療室、保健室、藥房等功能用房,功能分區科學合理,村醫賈紅梅正在接待來訪的病人。

  介休是八個(ge) 全國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之一,醫改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雖然已被多家媒體(ti) 采訪報道,但前不久的蹲點采訪,又讓記者從(cong) 另一些維度感受到了這裏醫療改革的變化。

  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促進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努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看病就醫難題,介休結合自身醫療特色和需求,走出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改革發展之路,有力實現了人民群眾(zhong) “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和醫療機構“縣強、鄉(xiang) 活、村穩”的雙贏目標。

  “專(zhuan) 家跑”代替“病人跑” “優(you) 質醫療”觸手可及

  “左側(ce) 眼角和麵部肌肉不自主間斷性抽搐,經過一段時間藥物治療,效果仍不明顯。病人非常痛苦,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難以繼續,需要采取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座談會(hui) 上,介休市醫療集團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段敏向來訪人員介紹該院是如何實現“病人不跑、專(zhuan) 家跑”?

  “這麽(me) 大的手術是不是得去北京?”

  “放心,就在咱們(men) 醫院做手術,由北京的專(zhuan) 家為(wei) 你主刀,專(zhuan) 家費用也不用你個(ge) 人負擔。”介休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主任孟繁強的一席話,讓病人王振聲一家如釋重負。  

  星期日,早8點,從(cong) 北京趕來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梁建濤開始為(wei) 王振聲手術,將左側(ce) 小腦前下動脈分支和麵部神經分離,解除對麵神經的壓迫。2個(ge) 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術後8天王振聲出院。

  王振聲這次的住院治療,個(ge) 人需承擔的費用是3000元左右,如果要是去北京做手術,住院費、交通費、食宿費花下來不會(hui) 低於(yu) 6萬(wan) 元。

  梁建濤是介休籍人,從(cong) 2018年開始,他經常利用節假日回老家,幫助介休市人民醫院完成麵肌痙攣、三叉神經痛、膠質瘤、腦膜瘤、聽神經瘤等手術。

  介休充分利用該市在省內(nei) 外三甲醫院工作的介休籍專(zhuan) 家,建立起“鄉(xiang) 情醫學聯盟”,再通過他們(men) 引進國外、國內(nei) 各醫學學科著名專(zhuan) 家定時坐診、查房、手術,讓患者低成本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並建設了遠程會(hui) 診平台,針對轉診較多的病種入手,高薪聘請人才,組建了腫瘤科、感染科、精神衛生科等團隊,集中人力、物力補齊學科短板。

  “通過這一機製,許多不具備轉診的大病重病得到救治,四級手術增長325%。”介休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澤田說。

  事實上,為(wei) 了強化介休市人民醫院的龍頭作用,提高大病重病治療能力,介休市在硬件投入和人才引進培養(yang) 上也下足了功夫:投資6.87億(yi) 元新建市人民醫院,總建築麵積8萬(wan) 平方米,最多可開放床位760張;每年拿出500萬(wan) 元的財政預算建立專(zhuan) 家引進經費保障體(ti) 係,形成與(yu) 三甲醫院“點對點”聯係。截至目前,該市累計引進專(zhuan) 家2000餘(yu) 人次。

  “資源跑”代替“病人跑” “分級診療”承上啟下

  “以前是家人推著輪椅送我來,現在自己走著來,雖然,路上時間長了點,但,心裏踏實。”在介休市宋古鄉(xiang) 衛生院阿基米德運動康複及懸吊設備旁,剛剛結束訓練的王先生準備回家。

  近年來,受大醫院“虹吸效應”影響以及自身管理體(ti) 製的束縛,鄉(xiang) 鎮衛生院的病人越來越少,功能也日益衰落。實施分級診療製度,促進優(you) 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推動形成有序的就醫格局,是“十四五”時期深化醫改的重要任務。

  “分級診療的難點在於(yu) 人才下沉意願有待加強,痛點在於(yu) 不同醫療機構之間千絲(si) 萬(wan) 縷的利益關(guan) 係。”介休市醫療集團院長樊金榮介紹,該集團充分利用各基層醫療機構優(you) 勢醫療資源,將能接得住、看得好的病種下沉至與(yu) 優(you) 勢醫療資源相對應的鄉(xiang) 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時,醫療集團建立“工資不動績效動”的薪資發放機製,打通了其中的難點和痛點。

  “一方麵,之前所在單位的康複科取消了;另一方麵,來到鄉(xiang) 鎮醫院每月有1000元的補助,並保留之前的基本工資。”康複治療區護士長秦敏敏告訴記者:“為(wei) 了讓上下班通勤更方便,107路公交車專(zhuan) 門在宋古鄉(xiang) 衛生院設了站點。現在除了本地人,周邊區縣病友也會(hui) 過來做康複治療。”

  “以前,我們(men) 和市醫院搶病人,現在,我們(men) 的病床都不夠用。”宋古鄉(xiang) 衛生院院長樊啟忠坦言,分級診療機製需要實現衛生院“人”“財”“物”全部上交醫療集團,剛開始確實不理解,很委屈,但是經過幾年的發展,其中的優(you) 勢也日益凸顯。

  上新了高壓氧艙,用上了遠程會(hui) 診係統,市裏的技術骨幹每周來坐診;在市裏做一次神經肌肉電刺激機治療11元,這裏隻需6元……2021年康複門診高達1.5萬(wan) 人次,職工年人均績效從(cong) 5000元漲到3萬(wan) 元。

  總麵積2000平方米,各種康複器械一應俱全,專(zhuan) 業(ye) 治療區域劃分清晰,牆上掛著近30麵錦旗……“沒想到家鄉(xiang) 的康複專(zhuan) 科做得這麽(me) 好,這裏能發揮我的專(zhuan) 業(ye) 所長。”曾留學英國的樊曉聰決(jue) 定在家鄉(xiang) 工作,入職半年,他已接收了20多位病人,大廳的錦旗就有他的一麵。

  在介休,義(yi) 安鎮中心衛生院建立醫、養(yang) 、康結合專(zhuan) 科和臨(lin) 終關(guan) 懷專(zhuan) 科;張蘭(lan) 鎮中心衛生院和連福鎮中心衛生院建立中西醫結合專(zhuan) 科,重點收治慢性病並發症患者;義(yi) 棠鎮中心衛生院建立呼吸病康複專(zhuan) 科……

  “從(cong) 競爭(zheng) 轉為(wei) 合作,實現了1+1大於(yu) 2的效果。”介休市市委常委、副市長韓瑜說,醫療資源的整合與(yu) 優(you) 化使康複醫學科、精神病專(zhuan) 科等科室特殊單病種的日均醫療費用下降70%以上,縣域內(nei) 實現15分鍾救治圈。

  “管理跑”代替“病人跑” “特色服務”登門入戶

  在距離宋古鄉(xiang) 衛生院不遠的洪善村,新建成的標準化衛生室寬敞明亮。

  “村裏高血壓加上糖尿病,將近300人。多虧(kui) ‘介小康’幫忙!”村醫段山雲(yun) 介紹,20個(ge) 慢病患者劃成一個(ge) 網格,一名慢病誌願者做網格管理員,定期向村醫匯報組員病情變化。

  吃過早飯,67歲的“介小康”郝清梅提著醫療包出門了。“鳳兒(er) ,來給你量血壓啦,再測測血糖!”聽到招呼聲,王金風將郝清梅迎進家中,挽起袖子,你一言我一語,兩(liang) 個(ge) 人嘮起了家常。

  “我們(men) 這裏吃得味兒(er) 重,現在大家開始重視了,做飯少鹽、按時吃藥。”說起組員的變化,郝清梅成就感滿滿。

  除了“介小康”,在介休市的各個(ge) 村莊,還有有“介小健” “介小醫”,由介休市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心負責全市這三支隊伍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所謂“介小健”,是每50戶家庭選拔一名健康誌願者,負責所轄戶的健康宣教工作;“介小醫”則是由縣(市)、鄉(xiang) 、村醫護人員及介休籍在外醫療專(zhuan) 家組成的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將醫療服務觸角延伸至鄉(xiang) 村、農(nong) 戶,負責村裏病患的初級診治。

  同時,為(wei) 了發揮“介小醫”“介小康”“介小健”最大效用,該市先後投入4400萬(wan) 元配置負壓救護車、新生兒(er) 專(zhuan) 用急救負壓轉運車、5G遠程B超儀(yi) 和衛生室“健康服務一體(ti) 機”等,全力提升基層醫療應急保障能力;設立張蘭(lan) 、義(yi) 棠急救分站,將中醫院、民營醫院納入急救網絡,形成了以市急救中心為(wei) 主體(ti) ,急救分站、救護車和網絡醫院為(wei) 網點,覆蓋全市的急救指揮係統;建立“基層醫療機構—定點醫院—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轉診關(guan) 係,保障了發熱、咳嗽等新冠肺炎相關(guan) 症狀患者的基層首診、有序轉診需求……目前,介休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9.43萬(wan) 戶家庭,慢病平均死亡年齡由2017年的72.02歲提高至72.27歲。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該市在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模式、鼓勵改革創新等5項重點工作進行前期規劃的基礎上,全麵鋪開試驗區建設相關(guan) 工作。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