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記者走進南京市點將台社會福利院 傾聽青年護理人員心聲

發布時間:2023-05-19 11:0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讓老年人安享晚年,既是“家事”,也是“國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yi) 人。預計“十四五”時期這一數字突破3億(yi) ,我國將從(cong) 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今年春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與(yu) 福建省福州市社會(hui) 福利院在院老人和護理人員視頻連線時指出,“我國社會(hui) 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一定要讓老年人有一個(ge) 幸福的晚年,要大力發展養(yang) 老事業(ye) 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發展養(yang) 老事業(ye) 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離不開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人才隊伍建設。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快建設適應新時代老齡工作需要的專(zhuan) 業(ye) 技術、社會(hui) 服務、經營管理、科學研究人才和誌願者隊伍。同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e) 發展和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規劃》提出,“完善人才激勵政策”“拓寬人才培養(yang) 途徑”。

  在政策激勵下,近年來,一大批年輕人積極投身養(yang) 老事業(ye) 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發展,有的從(cong) 事養(yang) 老護理員職業(ye) ,有的開辦養(yang) 老院……他們(men) 在崗位上學技術、比技能、強本領,用青春守護最美“夕陽紅”。2021年,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聯合舉(ju) 辦全國養(yang) 老護理職業(ye) 技能大賽,入圍決(jue) 賽的128名選手中,約半數擁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曆,平均年齡29歲,最小的21歲。

  青年人如何在養(yang) 老行業(ye) 綻放青春夢想?他們(men) 為(wei) 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注入了哪些新活力?相關(guan) 院校怎樣培養(yang) 輸送高水平養(yang) 老服務人才?近日,本報記者赴江蘇、湖南、北京、山西、黑龍江等地探訪。

  從(cong) 今天起,記者調查版陸續推出“走近養(yang) 老行業(ye) 的年輕人”係列報道,敬請關(guan) 注。

  輕輕脫下老人外套,攙扶她平躺在床上,再幫老人脫下襪子露出腳踝——張亦心剛剛完成這些操作,護士就推著心電圖機來到床邊,開始為(wei) 老人做檢查。

  “涼,有點涼。”老人有些不適應。

  “奶奶,這是酒精,很快就好,堅持一下。”張亦心輕聲安慰道。

  清晨,21歲的鍾山職業(ye) 技術學院大二學生張亦心離開學校,來到江蘇省南京市點將台社會(hui) 福利院,走進位於(yu) 康福樓三樓的失能失智老人護理區,挽上發髻,換上淺藍色護理服,開始一天的工作。而在張亦心實習(xi) 的點將台社會(hui) 福利院,這家曾獲“全國敬老模範單位”稱號的養(yang) 老機構裏,還有一批80後、90後青年,忙碌在護理一線和技術管理崗位上。

  近日,記者在點將台社會(hui) 福利院蹲點調研,走近這裏的實習(xi) 生、養(yang) 老護理員、管理人員等青年群體(ti) ,近距離感受他們(men) 的工作日常,傾(qing) 聽他們(men) 的所思所盼。

  實習(xi) 生張亦心——

  “在幹中學,在事上練,我們(men) 長了本領,還發揮了能動作用,學以致用”

  上午8時許,張亦心來時,正趕上福利院給失能失智老人護理區的老人做體(ti) 檢。

  “先驗血、留尿,再做心電圖、B超,最後做內(nei) 科檢查,這樣能讓老人早點吃早飯”“老年人的血管缺少彈性,抽血時要輕輕托著胳膊”……緊隨帶教老師、福利院失能失智老人護理區副主任倪燕身後,張亦心邊聽邊記,同時做些力所能及的輔助工作。

  “養(yang) 老服務要做好,遠比書(shu) 本上學的複雜得多。”在學校攻讀智慧健康養(yang) 老服務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的張亦心舉(ju) 例說,“‘失能’‘失智’‘壓瘡’,以前對我來說是專(zhuan) 業(ye) 詞語,來到這裏才知道,每種類型背後,每位老人的情況各不相同。”

  9時許,張亦心攙扶著完成體(ti) 檢的楊欣老人回房間,準備吃早飯。當天的早餐有花卷、雞蛋、燕麥稀飯,已盛好放在小推車上,分為(wei) 正常、打碎、糊狀3種類型。楊欣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但吃飯尚能自理。張亦心幫她選好餐後,坐在身邊照料著。

  一旁,倪燕邊仔細核對老人的體(ti) 檢事項,邊提醒張亦心,“楊奶奶當過幼師,做一些遊戲可以喚起她的美好記憶。”

  按照倪燕的叮囑,飯後,張亦心帶著楊欣塗畫兒(er) 童繪本,老人果然十分高興(xing) 。

  “為(wei) 什麽(me) 報考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趁著老人畫畫間隙,記者與(yu) 張亦心聊了起來。

  學過素描的張亦心,2018年報考中專(zhuan) 時原本想選服裝設計專(zhuan) 業(ye) 。招生谘詢時,南京市玄武中等專(zhuan) 業(ye) 學校的老師向她介紹了養(yang) 老服務與(yu) 管理這一特色專(zhuan) 業(ye) ,報考前還邀請學生到養(yang) 老機構參觀。

  “參觀時發現,養(yang) 老院和我先前想象的很不一樣。有不少護理員是年輕人,他們(men) 給老人彈琴唱歌,老人們(men) 開心地打著節拍。”張亦心說。

  這次參觀,讓她改變了職業(ye) 規劃。“我相信,年輕人從(cong) 事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一定有用武之地。”張亦心填報了養(yang) 老服務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2021年畢業(ye) 後,她又參加職教高考,到鍾山職業(ye) 技術學院繼續深造。

  “讀中專(zhuan) 以學習(xi) 理論課為(wei) 主,大專(zhuan) 多了不少實操課,比如拍背翻身、輪椅轉運等。”張亦心說,“大專(zhuan) 期間,我們(men) 要完成時長不少於(yu) 40周的實習(xi) 課程,學校幫我們(men) 聯係實習(xi) 基地,點將台社會(hui) 福利院便是其中之一。實習(xi) 期間我們(men) 要到各個(ge) 部門、崗位輪崗,全麵了解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

  實習(xi) 有啥收獲?采訪期間記者見到包括張亦心在內(nei) 的多名實習(xi) 生,“增長見識”“提升本領”是他們(men) 不約而同說得最多的關(guan) 鍵詞。比如,“觀察老人的精神狀態、飲食、排便”,書(shu) 本上隻有一句話。實際操作中,給失能半失能老人喂飯如何做到不流不嗆?食物溫度、身體(ti) 傾(qing) 斜度、喂飯速度等,都有學問;再比如,書(shu) 本上講“輪椅轉運”,需要扶著或抱起失能老人。可有的老人很重,怎麽(me) 抱?按照帶教老師傳(chuan) 授的“節力”訣竅,便能移動比自己重幾十斤的老人……

  實習(xi) 期間,張亦心等8名實習(xi) 生為(wei) 福利院部分老人舉(ju) 辦了一場互動活動:示範簡單易學的肢體(ti) 舞蹈,一些輕微失智、手腳靈活的老人跟著模仿;播放旋律明快、歌詞易記的老歌,一些坐在輪椅上的老人邊哼唱邊打節拍……

  這場活動,張亦心既是參與(yu) 者,也是組織策劃者。在校期間,她與(yu) 養(yang) 老服務與(yu) 管理、音樂(le) 、美術等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同學,成立了老年人活動策劃服務工作室,並與(yu) 3家養(yang) 老機構合作,為(wei) 其提供從(cong) 創意到組織實施的一攬子方案。該創業(ye) 項目曾獲南京市職業(ye) 學校創業(ye) 大賽一等獎。這次活動,便是工作室的創意應用。

  “在幹中學,在事上練,我們(men) 長了本領,還發揮了能動作用,學以致用。”張亦心說。

  養(yang) 老護理員邢鴻誌——

  “養(yang) 老服務,並非單一的生活照料,要有耐心、能吃苦,還要帶著感情工作”

  準備好幹淨衣物、毛巾,下午1時許,點將台社會(hui) 福利院失能失智老人護理區護理員邢鴻誌迎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給老人洗澡。

  78歲的李文老人患有脊柱側(ce) 彎、肌肉萎縮等多種疾病,失去自理能力,隻能靠護理員每隔一天在床上給他擦洗身體(ti) 。邢鴻誌打開空調,將房間溫度調高至25攝氏度,接上一大桶4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用手腕試過水溫,又找來一張大床單,兩(liang) 頭一捆,係在床頭床尾的欄杆上,這才開始為(wei) 老人擦洗。

  “我們(men) 要保護好老人隱私,讓他們(men) 感覺到被尊重。”擦洗前邢鴻誌再次用手腕試過水溫,才將毛巾打濕,從(cong) 臉到胳膊、胸腹、腿,一點點輕柔擦拭。

  1993年出生的邢鴻誌是個(ge) 東(dong) 北小夥(huo) 兒(er) ,2014年6月從(cong) 大連職業(ye) 技術學院智慧健康養(yang) 老服務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來到點將台社會(hui) 福利院做護理員。對剛畢業(ye) 入職的護理員,福利院一般都會(hui) 將他們(men) 安排到自理老人護理區,但作為(wei) 稀缺的男護理員,邢鴻誌主動要求到工作強度更大的失能失智老人護理區工作。

  給老人擦洗身體(ti) ,是邢鴻誌入職後遇到的第一道難題。“福利院有不少老奶奶,我一個(ge) 大老爺們(men) 兒(er) ,護理時難免尷尬。”邢鴻誌回憶道,“後來克服心理障礙,勇敢跨出這一步,主要是因為(wei) 帶教老師的一句話:‘把他們(men) 看成自己的爺爺奶奶,盡心盡力照顧好。’”

  “幹我們(men) 這行,要有耐心,有恒心,能吃苦。”邢鴻誌這樣分享從(cong) 業(ye) 體(ti) 會(hui) 。剛參加工作時,他被安排護理一名失能失智又有多動症的老人,老人大小便失禁,加上好動,經常弄得他手忙腳亂(luan) 。為(wei) 此他每天上班,要帶好幾套換洗衣服。

  這樣的工作經曆,讓邢鴻誌始料不及,他一度想辭職。沒成想,父母卻出乎意料地反對:當初不讓你做這份工作,就是不想讓你吃這份苦。但你既然選擇做了,哪能這麽(me) 輕易認輸?人生會(hui) 遇到很多困難,你把這一關(guan) 邁過去了再作決(jue) 定。

  經過幾番思想鬥爭(zheng) ,邢鴻誌選擇留了下來。這一留,便是9年。9年來,護理重症老人、把老人緊急送醫……他克服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困難,應對了一個(ge) 又一個(ge) 複雜情況,還和不少老人成為(wei) 朋友。

  邢鴻誌不僅(jin) 在生活上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在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上也用心用情。住在失能失智老人護理區的王奶奶,身患多種重病,前些天從(cong) 醫院轉回到點將台社會(hui) 福利院,進入臨(lin) 終關(guan) 懷階段。邢鴻誌每天下班前都去探望,拉著老人的手,放一段她喜歡的音樂(le) ,坐在床邊陪她說會(hui) 兒(er) 話。

  前不久,邢鴻誌和小夥(huo) 伴們(men) 在福利院發起“我給老人完成一個(ge) 心願”活動。王奶奶先前一直想去天安門看升國旗,邢鴻誌便通過手機視頻直播,幫老人圓了心願。

  “養(yang) 老服務,並非單一的生活照料,要有耐心、能吃苦,還要帶著感情工作,讓老人安享晚年。”邢鴻誌說。

  技術能手倪燕——

  “用心學、細心幹,做好傳(chuan) 幫帶”

  常年臥床、依靠鼻飼進食的失能老人吳林,在點將台社會(hui) 福利院住了13年,至今零壓瘡、零肺炎,怎麽(me) 做到的?

  記者采訪時,正趕上倪燕在吳林床前開展案例教學。“長期用鼻飼管飲食的老人,護理上要精細,防止患反流性食管炎、肺炎,尤其在鼻飼喂食前,要先檢查鼻飼管有沒有脫落。”倪燕邊示範操作,邊向身邊的護理員、實習(xi) 生講解。

  “我們(men) 學過,對長期臥床老人,使用鼻飼喂食時要將床頭搖高,角度調至30到45度之間。實踐中怎麽(me) 精準測量?調到哪個(ge) 角度老人臥床最舒服?”一旁的張亦心問道。

  “這個(ge) 問題問得好!”倪燕現場演示,半蹲身子,緩緩地將床頭搖高。記者看到,隨著床頭升起,嵌在床沿正中的一個(ge) 儀(yi) 器的指針也在輕微轉動,最終停留在45度位置。倪燕說:“這是床頭量角器,專(zhuan) 門用來協助護理員調整床頭角度。”

  “在30到45度範圍內(nei) ,具體(ti) 調多高,要根據老人身高、體(ti) 重等來定。搖得高了老人容易下滑,低了可能導致食物反流。”倪燕說,為(wei) 找到最佳角度,幾年前,她和幾名高矮胖瘦不一的同事,挨個(ge) 含一口水,躺到訓練床上,然後慢慢調試,看在哪個(ge) 角度不會(hui) 被嗆著,並逐一記錄在冊(ce) 。

  “最終發現,如果老人身體(ti) 肥胖或者床墊較厚的,調到約30度就可以;像吳林這樣比較瘦的老人,則調到45度,同時為(wei) 減小下滑產(chan) 生的摩擦,還可以在腳下墊個(ge) 枕頭。”倪燕繼續耐心講解,“根據老人的身材、體(ti) 重、床墊厚度等信息,我們(men) 按數據操作,總能找到讓老人最舒服的角度。”

  鼻飼喂食完成後,倪燕輕輕抬高吳林的鼻飼管,帶著一旁的護理員湊近觀察:鼻腔下方略有一點紅,舌苔不是很幹燥。

  “老人插著鼻飼管,要防止鼻內(nei) 壓瘡、口腔幹燥。”每次給吳林更換鼻飼管,倪燕都會(hui) 放在與(yu) 上次略有不同的位置,讓鼻腔內(nei) 的皮膚輪流受力,同時每天定時用棉簽蘸生理鹽水,給老人擦拭舌苔,“插著鼻飼管的老人每天張口呼吸,容易口幹舌燥,這個(ge) 辦法能讓他們(men) 保持口腔濕潤。”

  憑著精細的護理服務,2021年,34歲的倪燕被聘為(wei) 點將台社會(hui) 福利院失能失智老人護理區副主任。同年,她在全國養(yang) 老護理職業(ye) 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倪燕不光自己用心,還定期給年輕護理員和實習(xi) 生開展案例教學,並和院裏的技術骨幹一起,把工作中積累的照護老人的技術要點、經驗等編纂成《生活照料服務規程》,由福利院分發給每一名護理員,“鼻飼老人進食時的搖床位置和皮膚護理”便是其中一個(ge) 章節的內(nei) 容。

  “用心學、細心幹,做好傳(chuan) 幫帶。”如今,每天照顧著失能失智老人護理區40多名老人,倪燕忙碌又充實。

  管理人員常娟——

  “開展更多校企合作,推動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養(yang) 老行業(ye) 的年輕人有用武之地”

  記者在點將台社會(hui) 福利院采訪期間的一天下午,鍾山職業(ye) 技術學院智慧健康養(yang) 老服務與(yu) 管理學係主任石金武帶著兩(liang) 位老師來到福利院,與(yu) 常娟商討一門課程的教學安排。

  1982年出生的常娟,2015年曾獲全國第三屆養(yang) 老護理員職業(ye) 技能競賽特等獎,目前擔任點將台社會(hui) 福利院質量管理科科長,負責抓青年護理員培養(yang) 。

  2019年起,點將台社會(hui) 福利院與(yu) 鍾山職業(ye) 技術學院開展校企合作。兼任學院特聘專(zhuan) 家的常娟,作為(wei) 企業(ye) 導師定期為(wei) 學生講授護理實操課,並參與(yu) 學院學科設置、相關(guan) 課程教學方案設計等。

  石金武這次來找常娟商討的“養(yang) 老機構經營與(yu) 管理”課程,是3年前由常娟等多位專(zhuan) 家建議開設的。翻開課程教材,記者看到,教學內(nei) 容融合了法學、會(hui) 計學、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等多學科專(zhuan) 業(ye) 知識。

  “我們(men) 結合福利院經營過程中的經驗積累,和學校共同開發課程教材、教學內(nei) 容。”常娟介紹,為(wei) 了讓課程更加貼近實際,她為(wei) 教學設置了“模擬養(yang) 老院”的內(nei) 容,由教師和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比如,圍繞老人家屬投訴夥(huo) 食差的問題,請他們(men) 分別扮演護理部主任、膳食科科長、養(yang) 老院院長、老人家屬等角色,即興(xing) 表演、模擬可能出現的問題,商討解決(jue) 方案。”

  辦法雖好,可實踐中怎麽(me) 把課上好?這可難住了石金武:“現實中沒打過交道,學生們(men) 根據書(shu) 本知識扮演護理部主任、膳食科科長,很難進入角色;家屬會(hui) 提出哪些問題,老師們(men) 也多半靠想象。”

  這次來福利院,石金武就是找常娟商量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的。了解情況後,常娟給對方拿出好幾本資料匯編,都是這兩(liang) 年福利院管理過程中遇到的最新案例。“家屬提的意見怎麽(me) 更好解決(jue) ,遇到老人緊急就醫怎麽(me) 處理等等,每個(ge) 案例都有詳細記錄,可以直接搬進課堂。我們(men) 也可以派員工到課堂上,再現當時場景。”常娟說。

  這幾年,慕名到福利院找常娟合作的院校越來越多,她義(yi) 務擔任著3所職業(ye) 院校的企業(ye) 導師。她把自己比作橋梁:一頭連著學校,讓學生的課堂學習(xi) 更接近“實戰”,培養(yang) 適應行業(ye) 需求的護理員隊伍;一頭連著市場,將學校最新研發成果、先進設備,及時應用到福利院的為(wei) 老服務中。“開展更多校企合作,推動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養(yang) 老行業(ye) 的年輕人有用武之地。”常娟表示。

  走進福利院實訓樓,一群佩戴VR(虛擬現實)眼鏡的年輕護理員正在開展護理培訓。

  在常娟指導下,記者也戴上VR眼鏡和智能手環,眼前出現了一位躺在床上、等待護理的老人。根據語音提示發出的“翻身”“喂飯”等指令,記者試著操作:幫老人翻身,搖高床頭,給老人喂飯……操作完成,係統立即報出總得分數、相應扣分點,並同步顯示哪些操作還不夠規範和有待改進的事項。

  “這樣的高科技產(chan) 品,就是鍾山職業(ye) 技術學院聯合第三方公司研發製作的,比先前使用假人的道具培訓更有真實感。”常娟說。

  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陳芳——

  “優(you) 化待遇保障,開展以賽代訓,激勵更多青年護理員成長成才”

  工作9年,邢鴻誌護理業(ye) 務能力不斷提升,收入也水漲船高:現在每月固定工資3200多元,績效工資2200多元,崗位津貼800元。

  “崗位津貼由市財政發放。”邢鴻誌介紹,按南京市養(yang) 老服務機構從(cong) 業(ye) 人員補貼政策,在養(yang) 老機構從(cong) 事養(yang) 老服務的從(cong) 業(ye) 人員,根據工作年限和技能等級,每月可領取一定的崗位津貼,“我取得了養(yang) 老護理員高級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結合工作年限,每月可領最高崗位津貼800元。”

  “按照相關(guan) 文件精神,市裏出台養(yang) 老服務從(cong) 業(ye) 人員崗位津貼發放、積分落戶等政策,將原來僅(jin) 與(yu) 工作年限掛鉤的崗位津貼,調整為(wei) 與(yu) 工作年限、技能等級掛鉤;積分落戶辦法,則從(cong) 原先的服務每滿1年加3分、累計不超過30分,調整為(wei) 服務每滿1年加10分、累計不超過50分。”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陳芳說,我們(men) 加強對養(yang) 老服務從(cong) 業(ye) 人員的綜合激勵,支持養(yang) 老服務機構在職員工參加技能大賽,“在國家級、省級或長三角區域養(yang) 老護理員技能競賽中獲獎的個(ge) 人,相應授予南京市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推薦參加市級勞動模範評選。”

  今年3月,南京市職工職業(ye) (行業(ye) )技能大賽養(yang) 老護理職業(ye) 技能競賽圓滿落幕,點將台社會(hui) 福利院的4名選手包攬了前四名。擔任4名選手主教練的倪燕笑著說:“這些年輕人還將繼續出征,參加省裏、全國的比賽。”2021年,倪燕就是從(cong) 南京市競賽起步,一路披荊斬棘,獲得當年全國養(yang) 老護理職業(ye) 技能大賽一等獎,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優(you) 化待遇保障,開展以賽代訓,激勵更多青年護理員成長成才,持續推進養(yang) 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陳芳介紹,近5年來,在國家級、省級養(yang) 老護理員技能競賽中,南京市分別有4人次、8人次獲獎。

  “他們(men) 的經曆說明,青年養(yang) 老護理員發展通道正越來越通暢。”陳芳介紹,目前南京養(yang) 老服務從(cong) 業(ye) 人員近1.4萬(wan) 人,80後、90後超過1/3。“十四五”期間,南京將培養(yang) 國家和省級養(yang) 老服務領域技術能手10名左右、領軍(jun) 型養(yang) 老服務機構負責人100名左右,新增養(yang) 老護理員3000名以上,開展養(yang) 老服務領域培訓3萬(wan) 人次左右。

  “未來,相信將有更多青年護理員在養(yang) 老服務中發光發熱、成長成才。”陳芳說。

  (文中老人均為(wei) 化名)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