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信訪局:接訪在基層 一線解民憂
“村裏常住人口有多少?哪些領域的信訪問題比較突出?”“推行信訪代辦工作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您對今天領導幹部接訪是否滿意?”連日來,自治區信訪局班子成員的身影經常在旗縣(市、區)領導幹部接訪室、蘇木鄉(xiang) 鎮(街道)信訪代辦服務窗口、嘎查村(社區)便民服務大廳和信訪代辦點出現,他們(men) 與(yu) 基層幹部、信訪代辦員、人大代表、信訪群眾(zhong) 悉心交流,共同探討化解矛盾的對策、措施和方法。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自治區信訪局積極探索“民呼我為(wei) ”“接訴即辦”模式,將開展“接訪在基層、一線解民憂”調研實踐活動作為(wei) 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認真落實初信初訪“首辦責任製”,深化“微笑服務滿意窗口”創建。機關(guan) 幹部聚焦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采取全員接訪、全員督查、實地調研的方式,切實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wei) 推動信訪工作發展的實效。
突出問題導向,堅持以調研開路。按照黨(dang) 中央和自治區黨(dang) 委常委會(hui) 關(guan) 於(yu) 主題教育的部署要求,聚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兩(liang) 件大事,立足信訪工作實際,圍繞製約信訪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自治區信訪局班子成員和各處室有針對性地研究確定16個(ge) 調研課題,結合“大督查大接訪大調研”活動,實行班子成員和各處室分片包盟市,開展專(zhuan) 題調研,努力踐行“接訪在基層、一線解民憂”。
班子成員帶隊以“四不兩(liang) 直”方式,先後深入呼和浩特市、興(xing) 安盟、烏(wu) 蘭(lan) 察布市所屬15個(ge) 旗縣(市、區)的鄉(xiang) 鎮、街道、社區一線,下訪接待信訪群眾(zhong) ,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基層信訪矛盾化解、領導幹部接訪下訪等工作開展情況,指導推動信訪問題源頭治理及信訪代辦製、信訪積案化解等重點任務落實,深入做好解疑釋惑、督辦指導等工作,探索解決(jue) 基層信訪工作中的難點堵點,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自治區信訪局把推行信訪代辦製作為(wei) 主題教育辦實事、解民憂的具體(ti) 舉(ju) 措,因地製宜,促進信訪代辦製在全區落地開花。興(xing) 安盟被確定為(wei) 全區信訪代辦製試點以來,進一步整合機構隊伍、優(you) 化服務流程、壓實工作責任,旗、鄉(xiang) 、村三級1030名信訪代辦員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信訪代辦服務,已受理信訪代辦事項793件,推動辦結637件。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在全縣推行了“村書(shu) 記代辦、鄉(xiang) 書(shu) 記協辦、縣書(shu) 記主辦”的三級書(shu) 記抓代辦機製。赤峰市敖漢旗木頭營子鄉(xiang) 實行“百姓說事兒(er) ”+“信訪代辦”機製,“點單服務”與(yu) “派單服務”相結合的代辦服務,推動“事心雙解”。巴彥淖爾市臨(lin) 河區八一鄉(xiang) 在“黨(dang) 建+信訪”工作基礎上,探索對居民村民、企業(ye) 員工等分類開展信訪代辦幫辦紅、綠、藍、黃、橙“五色服務”,防範化解信訪矛盾隱患。
“做好信訪工作,關(guan) 鍵在於(yu) 解決(jue) 問題。結合主題教育的開展,我們(men) 通過在縣、鄉(xiang) 、村三級建立推行信訪代辦製,實現信訪接待窗口前移,變‘等群眾(zhong) 上訪’為(wei) ‘替群眾(zhong) 代辦’、變‘被動化解矛盾’為(wei) ‘主動解決(jue) 問題’,讓群眾(zhong) 反映的問題在基層屬地有人接、有人管、有人辦,推動群眾(zhong) 初次信訪事項及時就地有效化解。”自治區信訪局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自治區信訪局推動治理重複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常態化,部署開展信訪問題源頭治理三年攻堅,積極推動做好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領導包案督查化解重點信訪事項工作,推動信訪矛盾有效化解。截至5月中旬,該局深入基層調研23次、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解決(jue) 措施32條,建章立製5項,推動全區化解重複信訪事項4116件,切實將主題教育煥發出來的學習(xi) 工作熱情轉化為(wei) 攻堅克難、幹事創業(ye) 的強大動力,形成了比學趕超、爭(zheng) 先晉位的濃厚氛圍,實現了主題教育和信訪業(ye) 務工作兩(liang) 手抓、兩(liang) 不誤、兩(liang) 促進,努力為(wei) 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守好首都“護城河”作出信訪部門新貢獻。(見習(xi) 記者 楊柳 通訊員 鮑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