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強化愛農情懷培育(記者手記)

發布時間:2023-05-22 10:4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滿時節到,最愛壟頭麥。一碧千裏的華北平原,小麥籽粒開始飽滿,活脫脫、笑朗朗。正值灌漿期,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防病蟲害、防幹熱風、防倒伏。

  在基層搞農(nong) 技、做研究的,往往會(hui) 長期做記錄。這兩(liang) 天,翻看科技小院學生的工作日誌,小麥夏管、試驗進展、培訓計劃,問題及辦法梳理得清清楚楚,字裏行間流露出穩產(chan) 豐(feng) 收的信心。15年,15萬(wan) 餘(yu) 篇,9000多萬(wan) 字,見證了他們(men) 學習(xi) 生活、服務“三農(nong) ”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點滴。而這隻是中國農(nong) 大在24個(ge) 省區市139個(ge) 科技小院的工作縮影。

  哪類新技術在農(nong) 民群體(ti) 中受歡迎、出實效?2年學製調整為(wei) 3年培養(yang) ,學生怎麽(me) 看?去新建小院做調研,要關(guan) 注哪些軟硬件情況……從(cong) 細碎繁瑣的日誌裏,究竟能讀出什麽(me) ?我們(men) 選取的這5篇工作日誌的記錄者,有不同專(zhuan) 業(ye) 年級的研究生,也有投身農(nong) 林教育、推廣這一模式的畢業(ye) 生,是一個(ge) ,更是千百個(ge) 。

  細細讀來,小院學生“思”的情懷和“實”的本領躍然紙上。思字,就是將農(nong) 民的“田”放在“心”上,一心為(wei) 民服務。實字,則是“頭”戴草帽腳踏實地,把雙腳紮進泥土裏,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為(wei) 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自找苦吃”,是為(wei) 了讓未來的農(nong) 民少受苦。誌在鄉(xiang) 村,是因為(wei) 深知振興(xing) 路遠,鄉(xiang) 村大有可為(wei) 。

  走進鄉(xiang) 土中國深處,小院學生收獲了知識,增長了才幹,這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也有著重要啟示。科技小院將研究生培養(yang) 置於(yu) 生產(chan) 一線,通過多方參與(yu) ,多主體(ti) 聯合,強化愛農(nong) 情懷培育、科研創新訓練、生產(chan) 技能實訓、社會(hui) 服務實踐、創新創業(ye) 試驗5個(ge) 環節,大力推進科教協同、產(chan) 教融合、校地合作人才培養(yang) ,為(wei) 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知農(nong) 愛農(nong) 新型人才探索了新途徑。

  除了日誌中記載的過往,更值得期待的是即將書(shu) 寫(xie) 的未來。去年,教育部等三部門聯合發文,對68個(ge) 單位的780個(ge) 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設,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更好發揮科技小院在人才培養(yang) 、科技創新、社會(hui) 服務等方麵的示範作用。如今,在科技小院,不時可以聽到院士與(yu) 小院“院長”暢想願景,看到各地“院友”互訪交流,碰到找上門希望在自家鄉(xiang) 鎮開辦小院的基層幹部……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服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建設,相信小院日誌的分量會(hui) 更加厚重。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1日 05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