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民生“裏子” 暢通城市“血脈”
一座城市,看得見的是“麵子”,看不見的是“裏子”。“麵子”是城市的風貌,“裏子”是城市的良心。當花開似錦,扮靚城市“麵子”的同時,一場看不見的“裏子”工程也在這座城市中悄然有序地展開。
“啃骨頭” 破頑疾
中心城區積水片告別“看海”
天津市河西區西南樓地區,上下班高峰車來車往、人流湧動。這裏不僅(jin) 商鋪、辦公單位、居民小區聚集,也是津城出了名的“老大難”積水片。在越秀路住了20多年的居民劉慧貞說起家門口“蹚水”的經曆叫苦不迭。“一下雨就積水,小雨沒腳麵,大雨沒膝蓋,趕上暴雨直接‘看海’。”劉阿姨打趣地自嘲,語氣中透著無奈。
今年,劉慧貞和鄰居們(men) 有了新期待。經過一年多的施工,家門口的越秀路泵站已完成提升改造,地下雨水排水管網擴容工程進入尾聲,將於(yu) 5月底前完工,今年汛期就可發揮作用。
近年來,市水務局持續推進中心城區積水片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中心城區積水片已從(cong) 2017年的51處減少至6處。其中,紅橋區西沽片區,南開區鹹陽路、密雲(yun) 路片區和河西區西南樓片區等4處積水片改造工作已進入最後衝(chong) 刺,今年將完成全部改造任務。剩餘(yu) 河北區橋園裏、和平區中國大戲院2處積水片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相關(guan) 建設在加快推進中。
記者從(cong) 市水務局了解到,目前正在實施的4處積水片改造的總投資為(wei) 7億(yi) 元。項目施工方──葛洲壩水務(天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峙峰向記者介紹,該公司負責4個(ge) 積水片區的5個(ge) 泵站、13條管線的改造工作。西南樓積水片主要涉及越秀路泵站、西園道2號泵站,以及圍堤道、利民道、越秀路、黃埔南路、紫金山路、賓館南道等6條配套管網。除賓館南道之外,其餘(yu) 都將在今年汛期發揮作用。
“改造後,中環線南北的地下管網將變得暢通。雨水排水管線直徑從(cong) 0.7米擴容到1米至1.5米,圍堤道以北地區整體(ti) 排水能力可提升78%,有效緩解這一地區積水問題。”馬峙峰說。
今年以來,市水務局聚焦中心城區更新提升行動,持續推動城市內(nei) 澇係統化治理,加快推進積水片改造。同時,推動密雲(yun) 一支路地道、東(dong) 興(xing) 地道、天平橋地道等11個(ge) 易積水地道改造,提前部署防汛排水準備,開展排水設施春季養(yang) 管會(hui) 戰,保障人民群眾(zhong) 汛期安全出行。
除隱患 解民憂
9.7公裏地下管網“微創術”
中環線從(cong) 八裏台立交橋到南樓一段,是全市交通最為(wei) 繁忙的路段之一。這條建設於(yu) 上世紀80年代的城市主幹道,兩(liang) 側(ce) 居民小區、企事業(ye) 單位林立,貫穿地下的生活汙水排水管道因年代較遠出現了腐蝕老化、排水能力下降等問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
今年的全市20項民心工程,把老舊排水管網改造列入其中,將完成4條道路共9.7公裏的汙水管道改造修複。其中,中環線(八裏台立交橋—大沽南路段)6公裏、環湖中路(氣象台路—黑牛城道段)2公裏、體(ti) 院北道(河沿路—衛津南路段)1.5公裏、西園道(賓館西路—友誼路段)200米,今年年底完成。
“這條路有一定的施工難度。車多、人多、周邊居民多,施工既要盡可能減少對交通的影響,又要保障群眾(zhong) 生活汙水正常排放。”市排水事務管理中心副主任劉文亮介紹,“我們(men) 采取非開挖施工技術,利用比較先進的紫外光照固化等工藝,對深埋在地下2至4米的管網進行一次‘微創術’,在老管線內(nei) 壁造一個(ge) PVC新管,起到加固、抗腐蝕等作用。”
今年以來,市水務局部門對標對表“十項行動”,梳理排水設施標準低、係統建設不完善、雨汙分流不徹底、設施設備老化嚴(yan) 重等問題,規劃實施管網、閘站等新改擴建工程,切實提高市民生產(chan) 生活水平和改善出行條件。
到2025年,津城核心區(外環線以內(nei) )將基本建成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ti) 係,實現建成區排水泵站、管網設施全覆蓋,全麵消除小於(yu) 1年一遇排水標準的區域,達到3至5年一遇排水標準的區域由現在的20%提升至58%。
到2035年,津城核心區重要地區和新建區域綜合排水能力將達到5年一遇,一般地區綜合排水能力全麵達到3年一遇,實現“標準內(nei) 降雨及時排幹、標準外降雨快速排幹”的目標。(記者 王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