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啟動新一輪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驗收

發布時間:2023-05-23 14:59:00來源: 新華日報

  “家有一老賽珍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來,江蘇把關(guan) 心關(guan) 愛老年人、建設高水平老年友好型社會(hui) 當作重要民生工程來抓,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並湧現出一批優(you) 秀工作案例。近日,江蘇啟動新一輪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驗收工作。

  適老改造,打造老人宜居小區

  目前,江蘇省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老年人達1974萬(wan) 人、占比23.2%。據測算,“十四五”期末全省老年人占比將超過26%。江蘇計劃到2025年,全省1.3%的社區建成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到2035年,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

  揚州市邗江區竹西社區,一群老年人正在樹蔭下打牌、下棋、聊天,不時傳(chuan) 出陣陣笑聲。不遠處的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內(nei) ,乒乓球室、圖書(shu) 室裏也擠滿健身、閱讀的老人。在不少老年人的家中,社區為(wei) 他們(men) 安裝了防滑地麵、廁所扶手、緊急呼叫設備等,進一步降低老年人居家生活風險。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竹西社區是個(ge) 拆遷安置小區,也是揚州適老化改造的樣板小區。近年來,揚州以“小區+養(yang) 老”“醫療+養(yang) 老”“公園+養(yang) 老”的“3+”理念布局養(yang) 老服務設施,切實讓廣大老年人享有“身邊、家邊、周邊”的養(yang) 老服務,探索適合揚州當地特點的“宜揚養(yang) 老”模式,著力打造“頤養(yang) 之城”。

  揚州的做法是江蘇進行小區適老化改造的一個(ge) 縮影。據介紹,省政府連續4年將“開展3萬(wan) 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列入民生實事,今年將繼續完成3萬(wan) 戶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任務,並為(wei) 有需求的家庭新增1000張家庭養(yang) 老照護床位,將專(zhuan) 業(ye) 照護服務延伸至老年人家庭,同時開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技能培訓,為(wei) 不少於(yu) 5萬(wan) 名殘疾人提供輔具適配服務。

  近年來,江蘇大力開展“社區安老”工程,已改造提升100多個(ge) 具備日間照料、助餐助浴、全托服務等功能的標準化街道綜合性養(yang) 老服務中心,並依托現有城市服務資源,改造提升500個(ge) 社區長者助餐點。有些城市還推廣社區“銀發顧問”,試點養(yang) 老服務“時間銀行”,激發互助養(yang) 老內(nei) 在活力。

  幫辦培訓,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移動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給一些不會(hui) 上網、不會(hui) 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帶來極大困惑。為(wei) 解決(jue) 這部分老年人的數字化生活難題,全省多地想方設法填補橫亙(gen) 在老年人麵前的“數字鴻溝”,讓老年人搭上數字化經濟的快車。

  老年人就醫不會(hui) 使用自助掛號機是常見難題之一。“需要人工掛號的,請到這邊來!”連雲(yun) 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在門診大廳專(zhuan) 門開辟“人工信息采集窗口”,為(wei) 不會(hui) 使用智能手機掛號,不會(hui) 用微信、支付寶等繳費的老年人提供服務。該院副院長胡蓉告訴記者:“在化驗、繳費、取藥、檢查等各個(ge) 環節,都對老人有優(you) 待。比如,70歲以上老人可優(you) 先取藥,檢驗科、B超室、收費窗口等也優(you) 先為(wei) 老年人服務,並設置醒目標識。”

  宿遷市圍繞老年人交通出行、網上消費、金融理財、辦事服務、文體(ti) 活動等常規性生活服務內(nei) 容,設置入門級、提高級、創新級3個(ge) 級別的智能技術培訓班,確保老年人學有所得。宿城區教育部門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發動小學生爭(zheng) 做家裏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的“小老師”,幫助老年人跟上時代步伐。

  近年來,網上詐騙、非法集資等侵犯老年人權益的案件時有發生。徐州市雲(yun) 龍區打造“法護夕陽”老年維權網,及時回應處理老人相關(guan) 訴求,做到流程簡化、服務便捷,對經濟有困難的老年人,依法減、緩、免相關(guan) 法律服務費用,還經常組織法律工作者為(wei) 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切實處理好每一起涉老案件,為(wei) 老年當事人排憂解難。

  醫養(yang) 結合,增進老人健康福祉

  “吳奶奶最近感覺還好吧?我們(men) 來給您量血壓、測血糖。”近日,蘇州市吳江區橫扇衛生院江秧宏家庭醫生團隊成員再次來到80歲的吳蘭(lan) 花家家訪。橫扇衛生院院長任鳴煒介紹,全院25名全科醫生組建了16支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重點服務全鎮230多名失能、半失能老人。

  吳江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開展居家醫養(yang) 結合工作探索,組建“1+4+N”特色團隊,實行網格化健康管理。“1”是指醫院組建一支居家醫療特色照護團隊,以家庭醫生為(wei) 主導,醫聯體(ti) 專(zhuan) 家、全科護士、護理員、康複師、健康管理師、心理谘詢師、社會(hui) 工作師等為(wei) 組成人員;“4”是指團隊細分為(wei) 醫療管理、護理照護、家庭藥師、健康扶貧4個(ge) 小分隊;“N”指每個(ge) 小分隊按職責與(yu) 服務內(nei) 容的不同配備若幹名成員。這樣,老年人許多常見的健康問題都能獲得相關(guan) 人員的上門服務。

  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需求。記者從(cong) 省衛健委了解到,江蘇近年來持續優(you) 化醫療資源配置,加快老年醫院建設,每年新增老年醫院20家以上,預計到2025年,在全國率先實現“每個(ge) 設區市設立1所以上三級老年醫院、人口超過50萬(wan) 的縣(市、涉農(nong) 區)設立1所二級以上老年醫院”的目標,目前已提前實現“十四五”末二級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比例達到85%的目標,老年醫學科成為(wei) 綜合性醫院的“標配”。(仲崇山)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