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②)
人口發展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大事,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ti) 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5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會(hui) 議強調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wei) 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門在提升人力資源水平方麵取得哪些實效?如何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如何補齊鄉(xiang) 村教育短板?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李永智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提升人力資源水平取得哪些成就、經驗?
答:人才培養(yang) 是教育的重要任務,教育是提升人力資源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2022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9.7%,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95.5%,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1.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9.6%,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過2.4億(yi)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93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4年。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ye) 學校和高等學校培養(yang) 了大批技術技能人才、高素質專(zhuan) 業(ye) 人才,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為(wei) 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取得上述成就,一是黨(dang) 加強了對教育工作的全麵領導,確保了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方向,確保了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二是國家堅持了教育優(you) 先發展戰略,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例連續10年不低於(yu) 4%;三是教育係統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質量體(ti) 係,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這些經驗彌足珍貴,為(wei) 進一步加快教育強國建設,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借鑒。
問:怎麽(me) 理解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wei) 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
答: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出現了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必然要求人口發展轉向高質量,由“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以人口質量提升對衝(chong) 人口數量紅利下沉。人口高質量發展是現代化建設最基本的支撐,要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必須全麵提升人口素質。教育強國的目的是整體(ti) 提升我國人口素質,把人口大國變成人力資源大國,進而變成人力資源強國。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wei) 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是教育本質的回歸。
問: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途徑,如何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答:推動“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勢必需要我國教育轉型升級。
教育理念從(cong) 學校教育轉向終身教育。一方麵,我國正在加快進入老齡化社會(hui) ,群眾(zhong) 對老年教育服務的期盼更強烈了,這要求建成終身教育體(ti) 係,實現生命全周期的學有所教。另一方麵,我國城鄉(xiang) 人力資本存量存在素質提升、職業(ye) 重配等需求,需要依靠終身教育來促進存量人力資本高級化。在終身教育理念下,我國職業(ye) 教育空間巨大,能量需要進一步釋放。
教育價(jia) 值從(cong) 知識導向轉向能力導向。知識和能力雖然分不開,但各有側(ce) 重。目前我國教育總體(ti) 上是知識導向,應該更加注重學生能力和素養(yang) 培養(yang) ,特別是關(guan) 鍵能力培養(yang) 。推動教育公平從(cong) 形式公平走向實質公平,為(wei) 每個(ge) 公民提供適合的教育,涵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教育生態。
教育政策從(cong) 規模擴張轉向內(nei) 涵發展。應繼續延長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賦予人力資本以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除高等教育麵臨(lin) 普及和提高雙重任務外,其他教育都應該全麵轉向內(nei) 涵發展,在公平、質量上做文章,在師資、課程上下功夫。
問: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目標下,如何補齊鄉(xiang) 村教育短板?
答:鄉(xiang) 村教育是我國教育體(ti) 係的神經末梢。鄉(xiang) 村學校量大、麵廣、點散。任何時候都要辦好鄉(xiang) 村教育。沒有鄉(xiang) 村教育現代化,就沒有國家教育現代化。
教育的目的是為(wei) 了實現人的充分發展,鄉(xiang) 村教育有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實現人的社會(hui) 縱向流動。隨著我國義(yi) 務教育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發展,鄉(xiang) 村教育的短板已不是條件短板,而是功能短板。
辦好鄉(xiang) 村教育,應充分考慮鄉(xiang) 村人口流動現實,平衡好“在地”邏輯和“流動”邏輯。2022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5.22%。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這清楚地表明,縣城是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兩(liang) 大戰略的支點。
為(wei) 此,補齊鄉(xiang) 村教育短板,應因地製宜,采取縣城集中辦學,或者鄉(xiang) 鎮園區辦學等不同模式。提高寄宿製學校質量,既要“寄”得安全,又要“育”得有效。關(guan) 注小規模學校質量,落實好縣域教師隊伍建設組合政策。放大鄉(xiang) 村學校功能,使教育中心同時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文化中心。
問: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目標下,教育數字化能起到什麽(me) 作用?
答:人類社會(hui) 不可逆地進入數字化時代,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應充分發揮教育數字化推動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教育數字化,一要做“資源”的文章,擴大優(you) 質教育資源覆蓋範圍,托升底部,縮小城鄉(xiang) 教育差距;二要做“素養(yang) ”的文章,著力提升學生和教師的數字素養(yang) ,提高教師運用數字技術改進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ang) 造就適應數字化發展需求的新人;三要做“變革”的文章,變革學生學的方式,變革教師教的方式,從(cong) 工業(ye) 時代的學校模式轉型為(wei) 數字時代的終身模式,形成新的教育形態,實現個(ge) 人發展和社會(hui) 發展的全麵高度統一,國計與(yu) 民生的全麵高度統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