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椒:治一方碧水 換一城美景
人民網滁州5月24日電(記者 周坤)每當夜幕降臨(lin) ,安徽省全椒縣太平古城內(nei) 張燈結彩、新襄河上遊船穿梭、步行橋上人潮湧動、樓台亭閣浮光掠影……恰如一幅“清明上河圖”在這裏徐徐展開。
“夜遊襄河”成為(wei) 全椒縣全新的旅遊打卡點。然而就在前幾年,新襄河兩(liang) 岸沒有古香古色的街區,隻有雜亂(luan) 無序的棚戶區,生活汙水直排河道,新襄河黑臭不堪。
水是城市的靈魂。“十四五”以來,全椒縣持續推進黑臭水體(ti) 排查、治理,一場以“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wei) 目標的黑臭水體(ti) 殲滅戰在全椒縣全麵打響,越來越多的水體(ti) 河道經曆“蝶變”,描繪出一幅碧波蕩漾、風景如畫、魚翔淺底的和諧畫卷。
每個(ge) 周末,家住全椒中學附近的學生趙慧傑寫(xie) 完作業(ye) 後,就會(hui) 拾起繪畫的愛好。家附近的達園就成了他的取景地:小橋流水、楊柳依岸,一步一景;接天蓮葉、映日荷花,搖曳生姿,這都為(wei) 他提供了創作素材。
達園,原來的名字可沒有這麽(me) 文藝,以前就是一個(ge) 黑臭的死水塘。曾因垃圾遍布、內(nei) 部水體(ti) 接納周邊雨汙水,水體(ti) 黑臭,環境髒亂(luan) 差,成為(wei) 了市民口中“誰住得離它近,誰就遭罪”的“臭水塘”。
“第一次來現場勘察,這裏水體(ti) 嚴(yan) 重惡臭,周邊環境是雜草叢(cong) 生、棚戶遍地,路都不好走。”全椒縣生態環境分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施大芳回憶起與(yu) 之初見的場景,依舊感歎“壓力山大”。
變壓力為(wei) 動力,施大芳帶著專(zhuan) 業(ye) 團隊,檢測水質、問卷調查、拍圖留證,再對照標準一項項進行綜合評估,“對症下藥”製定治理方案。
在充足的準備下,從(cong) 2015年,這片20畝(mu) 的黑臭水體(ti) 開始上演“換顏記”。從(cong) 標本兼治摘掉“黑臭”帽,到打造水生態科普公園,再到雨汙分流消除返黑返臭風險,不僅(jin) 達園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Ⅳ類標準,更成為(wei) 市民常來常往的親(qin) 水宜居之地。
現如今,水域碧波蕩漾、岸邊草綠花紅,達園告別“黑臭”,尋回本色之美。“原來躲著走,現在慢點走。”居民何青峰說,每天傍晚在此散步觀景、休閑鍛煉已成“標配”。
除了達園工程,近三年,全椒縣累計投入9億(yi) 元用於(yu) 生態治理項目。農(nong) 村汙水一體(ti) 化PPP項目、小湖圩濕地生態修複工程、老新龍河黑臭水體(ti) 整治等一批治理項目相繼實施,全椒正以“水”為(wei) 筆,著墨生態,“淨”無止境,“美”不勝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