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江淮行丨安徽涇縣:涇川三百裏 繪就新畫卷
“涇川三百裏,佳境千萬(wan) 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lun) 送我情”“十裏查村九裏煙,三溪環繞萬(wan) 戶間”……涇縣,位於(yu) 安徽東(dong) 南,是聞名遐邇的宣紙之鄉(xiang)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紛至遝來,遊目騁懷,在這幅“宣紙上的山水畫卷”留下優(you) 美詩篇。
行走涇縣,不止有山水畫卷,紅色旅遊、鄉(xiang) 村旅遊等旅遊新業(ye) 態持續升溫。如今,涇縣正下好文旅這盤大棋,擘畫“詩和遠方”新圖景。
“涇縣將以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為(wei) 引領,積極主動融入‘大黃山’,打好紅色牌、文化牌、生態牌,持續豐(feng) 富旅遊產(chan) 業(ye) 業(ye) 態、提高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旅遊環境品質,讓四方遊客朋友不虛此行!”涇縣縣委書(shu) 記施懷中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說。
文旅+經濟——“美麗(li) 風景”帶來“美麗(li) 經濟”
涇縣之美,美在哪裏?施懷中用“五個(ge) 一”概括:“美在一麵旗,新四軍(jun) 軍(jun) 部駐紮涇縣雲(yun) 嶺,在這裏演繹了‘雲(yun) 嶺烽火、戰士丹心’的紅色經典;美在一首詩,詩仙李白三次來涇,在這裏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lun) 送我情’的千古名句;美在一張紙,宣紙是人類非遺,在這裏舞動出‘紙壽千年、墨韻萬(wan) 變’的中國風雅;美在一條路,‘皖南川藏線’精華段——桃嶺六道彎,在這裏展現出驚險奇峻、秀麗(li) 多姿的獨特風景;美在一幅畫,境內(nei) 山川秀淑、人文薈萃,自然風光與(yu) 人文景觀,在這裏交匯成一幅動人的畫卷。”
涇縣之美,美在生態、美在人文。近年來,該縣加強美麗(li) 景區建設,積極推動“美麗(li) 風景”變身“美麗(li) 經濟”,促進旅遊業(ye) 創新發展轉型升級。
目前,涇縣擁有大小景點80餘(yu) 處,4A級和3A級景區各7處,3A級以上景區數量居全省第3位、全市首位。
依托優(you) 美的生態資源,涇縣建成生態型景區18個(ge) ,桃花潭景區創成省級旅遊度假區,綠林穀、月亮灣水上樂(le) 園創成3A級景區,“皖南川藏線”涇縣段高峰期遊客接待量突破30萬(wan) 人次;依托優(you) 越的紅色資源,涇縣實施紅色旅遊項目8個(ge) 、總投資45.6億(yi) 元,打造全國知名黨(dang) 性教育示範基地。雲(yun) 嶺鎮、茂林鎮入選全省首批紅色旅遊小鎮,新四軍(jun) 軍(jun) 部舊址紀念館、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入選長三角黨(dang) 性教育基地。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縣接待遊客167.59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26億(yi) 元。尤其是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全縣接待遊客104.67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47億(yi) 元,比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46.56%和51.67%,文旅市場複蘇勢頭強勁。
文旅+鄉(xiang) 村——擘畫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圖景
清晨時分,青弋江畔的涇縣雲(yun) 嶺鎮章渡村煙霧繚繞,宛如仙境,清末民初時期的古建築群“吊棟閣”依江而建,頗有南方古韻。
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傳(chuan) 統村落保護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衝(chong) 擊。如何讓古村落煥發新活力?涇縣給出的答案是:探索政策創新,招攬社會(hui) 資金投入。
2020年6月,涇縣人民政府與(yu) 上海海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開發建設“西來第一鎮——章渡”保護開發項目的協議。項目計劃投資數億(yi) 元,對吊棟閣周邊區域實施保護、開發和利用,打造一條特色文化街區。
“經過近兩(liang) 年的建設,夢鄉(xiang) 村·涇溪水鎮一期項目已基本收尾,預計今年7月份對外開放。”宣城海遠置業(ye) 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肇說,隨著項目的推進,章渡老街的旅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得到進一步發展,還為(wei) 當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e) 、致富渠道,切實增加村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這是涇縣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涇縣全力做實“旅遊+振興(xing) ”結合文章,不斷培育打造鄉(xiang) 村文旅新業(ye) 態、新產(chan) 品,以鄉(xiang) 村旅遊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越走越寬。
文旅+交通——開啟交旅融合新篇章
在涇縣,有一條旅遊線路非常獨特,它既有廣西桂林山水之美,又有雲(yun) 南石林之奇,還有318川藏線之險,汲取皖南山水精華,一路青山竹海連綿,偶有水庫遼闊,是適合自駕、騎行的好地方,這就是“皖南川藏線”。
隨著線路的聲名鵲起,遊客量也在逐年增加,從(cong) 2017年的30萬(wan) 人次增長到2022年的200萬(wan) 餘(yu) 人次,已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小川藏線”。
交旅融合是實現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施懷中介紹,涇縣以“皖南川藏線”為(wei) 重點,加快推動交旅融合發展。自2019年以來累計建成美麗(li) 公路245公裏,基本實現主要公路、重點景區、特色鄉(xiang) 鎮美麗(li) 公路全覆蓋。
此外,加快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堅持“修建一條廊道、串聯一路風景、融合一片產(chan) 業(ye) 、造福一方百姓”,以交旅融合帶動沿線特色農(nong) 業(ye) 、民宿經濟、電子商務等產(chan) 業(ye) 發展,打造美麗(li) 交旅走廊。
以景引路,以路為(wei) 景。如今,交旅融合項目在涇縣大地遍地開花。小嶺路入選2019年度“十大最美農(nong) 村路”,溪桃路入選2020年度“十大最美農(nong) 村路”,洗馬橋至愛民美麗(li) 公路入選“2022年度全國交旅融合創新項目”。
“來涇縣,遊宣紙上的山水畫卷;來涇縣,有‘涇’喜!”涇縣縣委書(shu) 記施懷中向廣大遊客發出盛情邀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