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山西丨武鄉:農文旅融合發展 革命老區活力迸發

小字號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
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對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重大部署。山西堅定不移全麵推進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ge) 振興(xing) ”,著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在三晉大地奏響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春之曲”。
即日起,人民日報社山西分社、人民網山西頻道聯合山西省委網信辦、山西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山西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共同推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看山西”專(zhuan) 題報道,講好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富裕富足的新時代山西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故事。
一幅幅抗戰題材牆繪、一座座八路軍(jun) 主題雕塑、一麵麵“紅色武鄉(xiang) ”宣傳(chuan) 標語……漫步在武鄉(xiang) 縣山間村野寬闊平整的道路上,一股濃鬱的紅色氣息撲麵而來。
“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feng) 碑,村村住過八路軍(jun) 、戶戶出過子弟兵。”位於(yu) 太行山西麓的武鄉(xiang) ,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太行精神的發源地和八路軍(jun) 文化的形成地,被譽為(wei) “八路軍(jun) 的故鄉(xiang) ,子弟兵的搖籃”。
近年來,曾是國定貧困縣的武鄉(xiang) ,以“弘揚太行精神、共建創新武鄉(xiang) ”為(wei) 主線,充分挖掘發揮紅色文化資源,找準紅色旅遊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間的最佳契合點,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高質量發展,讓老區人民過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八路軍(jun) 總部王家峪舊址所在地王家峪村全景。人民網 盧鵬宇攝
依托文化資源,老區人吃上“旅遊飯”
一盤土炕、一張方桌、兩(liang) 把椅子……在位於(yu) 韓北鎮王家峪村的八路軍(jun) 總部舊址紀念館裏,每個(ge) 老物件背後,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紅色故事。
“在艱苦的抗戰歲月裏,八路軍(jun) 總部幾經轉戰,先後5次進駐武鄉(xiang) 。在王家峪駐紮時,朱德、彭德懷、左權等八路軍(jun) 首長指揮太行軍(jun) 民抗擊日寇,孕育和鑄就了偉(wei) 大的太行精神……”講解員飽含深情的介紹,讓參觀者為(wei) 之動容。
王家峪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chuan) 統,是全國國防教育基地、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也是一處集革命傳(chuan) 統教育、旅遊觀光、體(ti) 驗太行風俗民情為(wei) 一體(ti) 的遊覽勝地,每年接待遊客約16萬(wan) 人次。
5月24日10時30分,離紀念館不遠的聚賢農(nong) 家樂(le) 裏,58歲的李愛先和丈夫開始為(wei) 入住的遊客準備午飯。
“這是苦菜、灌腸、炒土雞蛋,外地人愛吃我們(men) 本地飯。”李愛先邊擺盤邊一一介紹,“沾了文化旅遊節的光,11間客房已經都住滿了,再有遊客來,我家就住不下了。”
第十一屆八路軍(jun) 文化旅遊節開幕在即,來王家峪村旅遊的人絡繹不絕,農(nong) 家樂(le) 的生意也再次火爆起來。
近年來,王家峪村采取“紅色教育+紅色旅遊+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發展模式,在保護八路軍(jun) 總部王家峪舊址紀念館的基礎上,修建鄉(xiang) 村記憶館,建設紅色文化廣場、文化禮堂,千年古村煥發出紅色生機,村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村裏有十幾家農(nong) 家樂(le) ,每年增收五六萬(wan) 元。村民在景區門口零售酸棗麵、炒指等土特產(chan) 品,一年也能收入3萬(wan) 元左右。”王家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誌文說起這些,言語裏滿是驕傲。
在武鄉(xiang) 縣,吃上“旅遊飯”的不止王家峪村。“前方魯藝”下北漳舊址,也是遊客必去的“打卡地”。
“1940年1月1日,前方魯迅藝術學校成立,在太行山根據地形成一支拿筆、一支拿槍的兩(liang) 支隊伍。眾(zhong) 多優(you) 秀的文藝作品在這裏誕生、傳(chuan) 播,最終以燎原之勢影響了全國,下北漳村也成為(wei) 當時華北抗戰前沿的文化中心。”
講述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下北漳村以“前方魯藝”舊址和遊客中心建設為(wei) 載體(ti) ,開發魯藝木刻研學項目,創造紅色味道文創產(chan) 品,拓展紅色旅遊產(chan) 業(ye) 鏈條,全力打造了集特色住宿、特色餐飲、紅色旅遊、木刻體(ti) 驗四大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紅色旅遊區,讓紅色基因熠熠生輝。
“我們(men) 村充分利用資源優(you) 勢,打造了與(yu) 魯藝文化風格相適應的50餘(yu) 間民宿,可同時接待百餘(yu) 名遊客。”每天中午,下北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李誌亮習(xi) 慣在村裏轉轉,順路撿撿垃圾,遇上電線杆上有撕不掉的廣告,他隨手拍照及時安排進行整治,“文化旅遊節馬上就開幕了,到時候有大批遊客來參觀。要給遊客留個(ge) 好印象,不能給咱武鄉(xiang) 丟(diu) 臉!”
近年來,武鄉(xiang) 縣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富民潛力,創新實施紅色資源運用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項目,深入推進八路軍(jun) 總部王家峪舊址“1+4”、磚壁舊址“1+9”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建設等項目,全麵打造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試點縣。同時,大力培育“鄉(xiang) 村旅遊+”,打造32個(ge) 獨具特色的鄉(xiang) 村旅遊村,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旅遊飯”。
遊客在八路軍(jun) 總部磚壁舊址參觀學習(xi) 。人民網 盧鵬宇攝
發展庭院經濟,方寸地拓成“聚寶盆”
“姑娘,我家小院150平方米,種著各種蔬菜,想報名參加咱們(men) 村的庭院經濟項目,你給登記一下。”
5月25日上午9時,豐(feng) 州鎮魏家窯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人來人往。近幾日,村委在向村民征集參與(yu) 庭院經濟項目的意向,農(nong) 家小院隻要超過20平方米即可納入項目,74歲的魏耀其一早就來報名。
“我在院子裏種了時令蔬菜,以往都是騎自行車在周邊村叫賣,以後就有人上門來收了。”老人高興(xing) 地說。
魏家窯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張鵬宇介紹,村裏正在全力打造婚慶主題產(chan) 業(ye) 園,這個(ge) 項目啟動後,將需求大量鮮花,所以他們(men) 將發展庭院經濟,組織村民種植花卉,“我們(men) 已經和市裏的花卉市場聯係了,在村民院子裏放一個(ge) 三層的鐵架,盆栽鮮花,土地資源能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把農(nong) 家庭院的“方寸地”,建設成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自從(cong) 2021年5月來到魏家窯村,張鵬宇天天都在為(wei) 村民思考致富的好點子。
“你看,那是我們(men) 的共享菜園,供城裏人認領土地,體(ti) 驗農(nong) 耕文化。”在魏家窯村綜合體(ti) 驗園,張鵬宇指著一畦畦菜地介紹,共享菜園按每份1分地的標準分開,共140餘(yu) 份地,認領人自己管理的一份地188元,由村裏代管、認領人采摘的一份地588元,目前已全部租賃出去,項目帶動村集體(ti) 經濟一年增收6萬(wan) 餘(yu) 元。
菜地前,一塊塊“共享菜園”紅色牌子格外醒目,種植分區、地塊編號,責任到人、全程管護。
“上午整整地,下午把西紅柿、黃瓜、茄子苗栽上。”幹了一輩子農(nong) 活的杜懷英是魏家窯村的老黨(dang) 員,今年75歲,是菜園D區的負責人。“在我們(men) 這塊地幹活的,最大的77歲了。這要放在過去,哪能找下活兒(er) ?”對於(yu) 代管責任田這份工作,杜懷英十分滿意,“在家門口打工,一天能掙百八十元,還不耽誤照顧家裏,多好!”
除了農(nong) 事體(ti) 驗設施,魏家窯村綜合體(ti) 驗園裏還建有滑雪場、彩虹滑道、水上樂(le) 園、溫室課堂等娛樂(le) 設施,冬天滑雪滑冰,夏天水上樂(le) 園,別具特色的活動吸引來自全省各地的遊客來這裏遊玩。“今年春節期間,十來天的時間,收入將近20萬(wan) 元,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增加了一筆可觀的收入。”張鵬宇說。
每年冬天,各地遊客來魏家窯村綜合體(ti) 驗園滑雪場遊玩。(資料圖)
魏家窯村綜合體(ti) 驗園是武鄉(xiang) 縣委扶持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項目,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旅遊示範村建設為(wei) 目標,打造集農(nong) 耕、采摘、體(ti) 驗、休閑、娛樂(le) 、餐飲、住宿七大功能於(yu)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休閑體(ti) 驗田園綜合體(ti) ,形成獨具特色的農(nong) 旅融合產(chan) 業(ye) 。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武鄉(xiang) 縣將大力發展壯大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以“五小產(chan) 業(ye) ”為(wei) 主要模式,積極發展庭院經濟,全年將培育庭院經濟示範鄉(xiang) 鎮3個(ge) 、示範村30個(ge) 、示範戶100個(ge) ,主體(ti) 達到4000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千方百計促進農(nong) 民務工就業(ye) 、持續增收。
挖掘特色產(chan) 業(ye) ,一朵花開成“致富花”
5月24日16時,在蟠龍鎮郭家堖村外的農(nong) 田裏,44歲的魏二平帶領著八九名工人栽種菊花。魏二平是武鄉(xiang) 縣德宏農(nong) 牧種養(yang) 有限公司負責人,2019年開始種菊花,如今已靠著菊花產(chan) 業(ye) 致富。
“種一畝(mu) 萬(wan) 壽菊年收入2000多元,比以前種玉米強太多了。”魏二平掰著手指算了一筆賬。
依托菊花種植加工產(chan) 業(ye) ,2022年,郭家堖村實施“菊花小鎮”鄉(xiang) 村生態旅遊項目,以“菊花規範化栽培配套技術”為(wei) 基礎,采取“公司+基地+農(nong) 戶”的合作模式,打造農(nong) 旅、研學、遊樂(le) 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性鄉(xiang) 村旅遊示範區,是山西首個(ge) 以菊花為(wei) 主題的田園觀光綜合體(ti) 。
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園區已發展規範化種植菊花2400餘(yu) 畝(mu) ,輻射帶動周邊鄉(xiang) 鎮農(nong) 戶種植菊花3000餘(yu) 畝(mu) ,實現年產(chan) 幹菊花200噸的產(chan) 能,產(chan) 值2000萬(wan) 元。基地與(yu) 180餘(yu) 戶移民戶、200餘(yu) 戶脫貧戶簽約種植菊花,帶動800餘(yu) 人就地就業(ye) 和創業(ye) 。
好消息接連不斷。今年5月11日,國家藥用菊花產(chan) 業(ye) 發展標準化示範區落戶菊花小鎮。該示範區是2023年武鄉(xiang) 縣重點農(nong) 業(ye) 項目,項目按照武鄉(xiang) 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規劃布局,高標準規劃了集菊花種植、加工、科研、旅遊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現代農(nong) 業(ye) +旅遊的農(nong) 旅融合項目示範園區,是武鄉(xiang) 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農(nong) 業(ye) 示範基地”。
品菊花茶、賞菊花景。2020年以來,每年9月中旬,趕在菊花盛開期,郭家堖村舉(ju) 辦菊花文化節,至今已舉(ju) 辦三屆。每到盛會(hui) ,郭家堖村熱鬧非凡。菊花園裏,菊農(nong) 們(men) 身著盛裝穿梭在花田中采摘花朵,來自各地的遊客置身菊花叢(cong) 中拍照留影,感受“采菊東(dong) 籬下”的悠然時光。
每年菊花節,菊農(nong) 們(men) 身穿盛裝采摘菊花成為(wei) 一道風景。(資料圖)
近年來,產(chan) 業(ye) 園累計接待旅遊客6萬(wan) 餘(yu) 人次,中小學研學生2000餘(yu) 人,文旅收入屢創新高。
示範基地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產(chan) 業(ye) 園力爭(zheng) 到2025年實現全縣菊花種植麵積突破10000畝(mu) ,總產(chan) 量超過1000噸,帶動農(nong) 戶超過1000戶,戶均增收7000元至10000元,在武鄉(xiang) 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發展中起到示範帶頭作用。
產(chan) 業(ye) 多點開花,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為(wei) 山西小米優(you) 質主產(chan) 區,武鄉(xiang) 縣緊抓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通過推行“公司+基地+農(nong) 戶”“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等多種模式,實施穀子十萬(wan) 畝(mu) 培育工程,開展“小米加步槍,好米在武鄉(xiang) ”品牌創建,開發以“山西菜係”為(wei) 主的“小米宴”,開發小米茶、小米餅幹等產(chan) 品,延長產(chan) 業(ye) 鏈、增加附加值,每年可帶動3217戶脫貧戶戶均增收1124元。
據介紹,2023年,武鄉(xiang) 縣將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打造菊花、婚慶、小米、康養(yang) 四個(ge) 特色小鎮,打造梅杏市級專(zhuan) 業(ye) 鎮,加快建設“山西(武鄉(xiang) )小米鄉(xiang) 村e鎮”,實施一批集農(nong) 業(ye) 觀光、農(nong) 事體(ti) 驗、生態康養(yang) 於(yu) 一體(ti) 的農(nong) 旅項目。
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全域旅遊串線成麵,農(nong) 村電商星火燎原,森林村莊建設方興(xing) 未艾……聚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武鄉(xiang) 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蹄疾步穩。下一步,武鄉(xiang) 縣將繼續以五大振興(xing) 耦合聯動,全力推進示範區建設,以紅色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為(wei) 引領,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