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銀發浪潮”下如何破局養老之困?

發布時間:2023-05-29 14:36: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截至2022年底,內(nei) 蒙古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515.05萬(wan) 人,占全區常住人口總數的21.45%;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52.95萬(wan) 人,占全區常住人口總數的14.7%。按照國際通用標準,內(nei) 蒙古已全麵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hui) 。

  人口老齡化,讓“養(yang) 老”這一話題受到更多人關(guan) 注。記者深入多家養(yang) 老機構、居家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探究養(yang) 老服務現狀,以及老年人的關(guan) 注和期盼。

  養(yang) 老之惑

  每天一早,在內(nei) 蒙古怡樂(le) 養(yang) 老服務中心,51歲的護理員範金芳來到老人的房間倒便盆,協助老人刷牙、吃飯,有時還幫老人換尿片、協助上廁所。與(yu) 她一同工作的還有3名護理員,普遍年齡在45至55歲之間。平均下來,每個(ge) 護理員要負責照顧七八位老人,人手比較短缺。

  “我們(men) 對招聘回來的護理員進行培訓,或是‘以老帶新’開展工作,但大部分都離開了。”內(nei) 蒙古怡樂(le) 養(yang) 老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李亮坦言,養(yang) 老服務麵臨(lin) 護理人員緊缺、專(zhuan) 業(ye) 能力不足的問題。

  東(dong) 郊恒康安養(yang) 院是內(nei) 蒙古成立較早的民營養(yang) 老院,目前入住153名老人,有38名護理員。“護理員月薪3500元,但由於(yu) 招工難、人員流動大,養(yang) 老院常年招聘護理員,卻仍然難以留人。”該院負責人丁利東(dong) 說。

  如今的養(yang) 老服務,已從(cong) 簡單的照護擴展至生活照料、康複護理、精神慰藉等方麵,越來越凸顯專(zhuan) 業(ye) 化。“這需要年輕血液的加入,但實際很難招到人。”有著4年從(cong) 業(ye) 經驗的內(nei) 蒙古樂(le) 庭智慧養(yang) 老服務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邢少偉(wei) ,對其間的變化深有體(ti) 會(hui) 。“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幹,認為(wei) 服務層次不高。”不過,邢少偉(wei) 也看到,“現在政策支持社區養(yang) 老,這給了我很大信心。”

  數據顯示,目前內(nei) 蒙古養(yang) 老護理員總數不到1萬(wan) 名,而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有80萬(wan) 左右,按照護比測算,需護理人員17萬(wan) 人,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麵臨(lin) 用工荒。

  在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草原社區,居家和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成了附近老人常去的地方。67歲的李阿姨說:“這裏可以做艾灸、看書(shu) 、打牌,吃飯還省錢,行動不便有人送餐,就是缺少醫療資源,生了病還得往醫院跑。”

  作為(wei) 公辦養(yang) 老機構的呼和浩特市澤惠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麵臨(lin) 著同樣的問題。“和幾家醫療機構進行過商談,希望在養(yang) 老院開設醫療、康複等服務,但一直沒有醫療機構落戶。”該中心理事長樊四說,希望相關(guan) 部門對養(yang) 老基礎設施投入給予資金支持。

  “醫養(yang) 分離容易延誤老年人病情,一些高齡慢性病患者,把醫院當成養(yang) 老院,造成醫療資源浪費。”李亮告訴記者。

  探究成因

  記者調查發現,醫養(yang) 結合產(chan) 業(ye) 的發展麵臨(lin) 高投入、低收益的現狀,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的積極性有待激發。

  長期關(guan) 注健康養(yang) 老並多次提案的自治區政協委員、內(nei) 蒙古百草堂秦氏中蒙醫醫院院長秦立梅指出,近年來,新建的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專(zhuan) 業(ye) 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但還不能滿足老年人醫療需求,存在醫養(yang) 結合的養(yang) 老機構少、醫療服務不足、保障經費不夠等問題。

  樊四告訴記者,醫療資源和養(yang) 老資源對接難度較大,涉及主管單位交叉重疊。同時,養(yang) 老行業(ye) 存在醫療風險高、收入低的現狀,醫療機構進入難度大等問題,需要相關(guan) 部門協調推進。

  對於(yu) 養(yang) 老機構來說,開展醫養(yang) 結合服務,也麵臨(lin) 著很難招到和留住優(you) 秀人才的問題,由於(yu) 晉升通道狹窄、職業(ye) 榮譽感和收入低等原因,很多醫生不願意長期在養(yang) 老機構工作。

  “同樣的情況在護理員身上更加凸顯,勞動強度大、社會(hui) 認同感不高、執業(ye) 和發展空間相對狹窄等多方麵因素影響,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匱乏,專(zhuan) 業(ye) 護理人員缺口大、專(zhuan) 業(ye) 能力不足。”丁利東(dong) 表示,護理員去醫院做護工,每月收入七八千元。對此,樊四持認同觀點,“崗位薪酬低、補貼不到位,導致人員流失嚴(yan) 重。”

  此外,近年來,各地進一步放開養(yang) 老服務市場,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養(yang) 老服務業(ye) ,養(yang) 老服務業(ye) 得到快速發展。邢少偉(wei) 坦言,在投資運營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中,不乏有從(cong) 建築、餐飲、家政等其他行業(ye) 跨界而來的,缺乏對養(yang) 老行業(ye) 的認知了解,既不熟悉養(yang) 老服務機構的運維模式,也不懂養(yang) 老服務企業(ye) 的營銷策略、風險控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養(yang) 老服務質量提升。

  破題之路

  “要加快推進全區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與(yu) 養(yang) 老機構進行醫養(yang) 融合發展,條件欠缺的與(yu) 毗鄰醫療機構簽訂協議,讓專(zhuan) 業(ye) 的醫護人員為(wei) 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秦立梅表示,要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完善績效考核方法,還要加大醫養(yang) 政策傾(qing) 斜。

  據了解,內(nei) 蒙古“十四五”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發展規劃中,明確了九項重點任務。其中就包括推進醫養(yang) 康養(yang) 融合發展,建立健全養(yang) 老機構與(yu) 醫療衛生機構合作機製,鼓勵多種形式的簽約服務、協議合作,推動醫療衛生機構為(wei) 養(yang) 老機構開通就診綠色通道等多種形式為(wei) 老年人提供醫養(yang) 服務。

  為(wei) 深入推進醫養(yang) 康養(yang) 融合發展,內(nei) 蒙古鼓勵多種形式的簽約服務、協議合作,東(dong) 郊恒康安養(yang) 院除了已開設衛生室外,正在建設康複醫院。內(nei) 蒙古怡樂(le) 養(yang) 老服務中心與(yu) 鄉(xiang) 鎮衛生院建立合作,醫院為(wei) 老人建立檔案,定期開展義(yi) 診服務。李亮告訴記者:“我們(men) 還立項了兩(liang) 個(ge) 養(yang) 老項目,計劃建設床位500張,總投資9000多萬(wan) ,預計2025年左右建成運營。今年國家有養(yang) 老項目資金,我們(men) 正在向發改委等部門積極爭(zheng) 取,其中醫養(yang) 康養(yang) 結合是建設重點,希望得到自治區和國家的支持。”

  自治區民政廳養(yang) 老服務處副處長王天俊表示,近年來,內(nei) 蒙古積極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yang) 康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在頂層設計、服務供給、改革創新等方麵持續用力。截至目前,全區692個(ge) 養(yang) 老機構中,醫養(yang) 結合型養(yang) 老機構有158個(ge) 。全區建成街道級綜合養(yang) 老服務中心269個(ge) 、社區養(yang) 老服務站1018個(ge) 、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398個(ge) ,涵蓋助餐、助醫、助潔、助行、助浴和心理輔導、日間照料、嵌入式服務等各類居家服務。

  “內(nei) 蒙古將進一步完善養(yang) 老設施專(zhuan) 項規劃和區域衛生規劃,推動社區綜合養(yang) 老服務中心與(yu) 社區衛生服務站、護理站或其他醫療設施鄰近設置。支持有條件的養(yang) 老機構開辦各類康複醫院、中醫醫院、安寧療護機構等,重點為(wei) 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和生活照護服務。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yu) 居家老人建立簽約服務關(guan) 係,為(wei) 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王天俊表示,到“十四五”末,全區基本建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yang) 康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養(yang) 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在機構床位數占比不低於(yu) 55%。

  針對養(yang) 老人才供需困境,秦立梅表示,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需要提升整個(ge) 社會(hui) 對養(yang) 老護理行業(ye) 的認識,提高護理員的薪酬,製訂可行的職業(ye) 規劃。比如進行定向培養(yang) ,為(wei) 學生提供學費、生活費支持,吸引一部分學生報讀。采用現代學徒製對從(cong) 業(ye) 人員進行培訓,讓他們(men) 一邊工作、一邊提升學曆,有助於(yu) 解決(jue) 人才緊缺的難題。

  在加強養(yang) 老人才隊伍建設方麵,內(nei) 蒙古正在通過在高等職業(ye) 院校、技工院校等開設養(yang) 老護理專(zhuan) 業(ye) 、校企合作等方式,開展養(yang) 老護理員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到“十四五”末全區培養(yang) 培訓養(yang) 老護理員1.5萬(wan) 人次。

  王天俊告訴記者:“內(nei) 蒙古將完善養(yang) 老服務人員職業(ye) 技能等級、工作業(ye) 績、服務質量等因素與(yu) 薪酬待遇掛鉤機製。支持有條件的地區製定入職補貼、免費培訓和工齡補貼等優(you) 惠政策。大力培養(yang) 為(wei) 老年人服務的社會(hui) 工作專(zhuan) 業(ye) 人才,加強養(yang) 老服務機構社會(hui) 工作崗位開發與(yu) 設置,推動社會(hui) 工作服務機構為(wei) 養(yang) 老服務提供更多人才和力量支持。”(記者 梅剛 趙曦)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