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助力“平安高考”,放飛美好夢想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進入倒計時。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各地教育部門和招生考試機構聯合網信、公安等多個(ge) 部門和多家互聯網平台,深入開展“2023高考護航行動”。堅持以考生為(wei) 本,聚合各方力量,在考試組織、考試安全、政策宣傳(chuan) 、考生服務等方麵采取切實有效舉(ju) 措,著力解決(jue) 考生和家長“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全力實現“平安高考”目標任務。
再沒有什麽(me) 考試比高考更引人關(guan) 注,也再沒有什麽(me) 考試能像高考一樣得到整個(ge) 社會(hui) 的全方位支持。高考期間,為(wei) 了全力保障“平安高考”,職能部門齊心協力、執法部門重拳出擊,城市噪音也會(hui) 大大降低,仿佛按下了“靜音鍵”。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高考不僅(jin) 是對考生成績的檢驗,同時也是對城市管理的一次“大考”。在此過程中,不僅(jin) 需要減輕生活中的噪音汙染,也有必要消除網絡上的“噪音”。
高考開始前,各類虛假廣告就會(hui) 開始興(xing) 風作浪。包過保過、雙倍提升、內(nei) 部資源、“命題專(zhuan) 家”授課……類似的虛假廣告,經常出現在各種考試培訓機構招生宣傳(chuan) 中,令一些家長信以為(wei) 真。更有甚者,以所謂“高考真題”“絕密答案”騙取錢財,或者趁機傳(chuan) 播網絡病毒、竊取個(ge) 人信息。種種虛假信息不僅(jin) 販賣焦慮,而且嚴(yan) 重侵害了網絡安全和公眾(zhong) 利益。
高考結束後,另一個(ge) “沒有硝煙的戰場”開始不斷升溫。各種打著AI、大數據、一對一等旗號的高考誌願填報服務機構聞風而動,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wan) 元甚至幾萬(wan) 元的收費項目,讓某些機構和個(ge) 人賺得盆滿缽溢,甚至還催生了所謂“高考誌願規劃師”。實際上,所謂“高考誌願規劃師”,並不在《國家職業(ye) 資格目錄》之列,而很多高考誌願填報服務機構,也隻不過是通過信息搜集坐地圈錢而已。
維護“平安高考”,不僅(jin) 要發力線下整頓,同時不能忽略線上治理。按照教育部通知要求,2023年高考期間,各地教育部門和招生考試機構將會(hui) 同當地網信、公安等部門集中開展“高考護航”主題宣傳(chuan) 、“清理互聯網涉考公眾(zhong) 賬號”“點亮權威考試招生機構官網標識”等多個(ge) 專(zhuan) 項行動,積極營造良好考試環境,堅決(jue) 維護教育考試公平。在嚴(yan) 厲打擊不良網絡信息的同時,為(wei) 考生和家長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政策解讀,有助於(yu) 穩定他們(men) 的情緒,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hui) 環境。
除了線上和線下的平安之外,心理安全也是“平安高考”的重要內(nei) 容。近年來,每逢高考季,總會(hui) 有考生熱衷於(yu) 求簽拜佛尋找心理安慰,並因此引發輿論關(guan) 注。表麵上看起來,考生此舉(ju) 隻是出於(yu) 模仿或好奇,實際上,其中隱藏著一種心理危機:麵對未來不可預知的挑戰和壓力,一些考生因為(wei) 缺乏信心而選擇逃避,甚至寄希望於(yu) 奇跡的發生。
這是一個(ge) 發人深省的問題——教育的終極指向在於(yu) 塑造人格,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我們(men) 能否教會(hui) 孩子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挑戰,而不是一味地逃避現實?
多年寒窗苦讀,正待及鋒而試。在社會(hui) 各界全力實現“平安高考”目標任務的同時,衷心祝福高考考生都能考出好成績,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完成這場“成人禮”,勇敢放飛夢想,追逐未來無限可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