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力係統將加強四大體係建設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在我國,能源活動占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而電力行業(ye) 碳排放又占能源行業(ye) 碳排放的42%左右。因此,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jun) ,新型電力係統則是其中的關(guan) 鍵載體(ti) 。
6月2日,由國家能源局組織11家研究機構編製而成的《新型電力係統發展藍皮書(shu) 》(以下簡稱《藍皮書(shu) 》)發布。《藍皮書(shu) 》指出,新型電力係統具備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柔性靈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
在總體(ti) 架構與(yu) 重點任務方麵,《藍皮書(shu) 》明確,要加強電力供應支撐體(ti) 係、新能源開發利用體(ti) 係、儲(chu) 能規模化布局應用體(ti) 係、電力係統智慧化運行體(ti) 係等四大體(ti) 係建設,強化適應新型電力係統的標準規範、核心技術與(yu) 重大裝備、相關(guan) 政策與(yu) 體(ti) 製機製創新的基礎支撐作用。
“構建新型電力係統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係統工程,需要統籌謀劃路徑布局,科學部署、有序推進。”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餘(yu) 兵說。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黃學農(nong) 介紹,近年來,我國電力係統發展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截至2022年底,我國各類電源總裝機規模25.6億(yi) 千瓦,西電東(dong) 送規模約3億(yi) 千瓦。2022年全社會(hui) 用電量8.6萬(wan) 億(yi) 千瓦時。與(yu) 此同時,電力綠色低碳轉型不斷加速。2022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1.2萬(wan) 億(yi) 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14%,分別比2010年和2015年提升13個(ge) 、10個(ge) 百分點。
但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背景下,電力係統仍然麵臨(lin) 不少挑戰。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杜忠明分析,電源側(ce) 方麵,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對係統調節能力提出更高需求,我國抽蓄、調峰氣電等調節性能較好的電源裝機占比約為(wei) 6%,仍然低於(yu) 發達國家;電網側(ce) 方麵,大型新能源基地開發外送對輸電技術提出更高要求,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的“雙高”特征日益凸顯,對電網調度運行技術升級提出迫切需求。
《藍皮書(shu) 》提出製定新型電力係統“三步走”發展路徑,即加速轉型期(當前至2030年)、總體(ti) 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鞏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有計劃、分步驟推進新型電力係統建設。在加速轉型期,推動各產(chan) 業(ye) 用能形式向低碳化發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新能源開發實現集中式與(yu) 分布式並舉(ju) ,引導產(chan) 業(ye) 由東(dong) 部向中西部轉移。
《藍皮書(shu) 》提出,新型儲(chu) 能發展布局需充分結合係統需求及技術經濟性,積極拓展應用場景,在源網荷各側(ce) 規模化、科學化發展布局。充分發揮儲(chu) 電、儲(chu) 熱、儲(chu) 氣、儲(chu) 冷、儲(chu) 氫等優(you) 勢,實現多種類儲(chu) 能在電力係統中有機結合和優(you) 化運行。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3日 06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