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出塢(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作為(wei) 船舶工業(ye) 最高水平的象征,6月6日,我國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順利出塢。該大型郵輪先後攻克了多項核心技術,並形成了一係列科技創新成果。
當前,我國造船業(ye) 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從(cong) 仿製引進到自主創新,中國造船業(ye) 已經在國際賽道中跑出了加速度。
上天入海,喜事不斷!5月28日,C919剛從(cong) 上海開啟首次商業(ye) 載客飛行。6月6日,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外高橋造船”)2號船塢,我國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又迎來出塢的好日子!
符合出塢各項技術要求,預計年底交付
遠觀,郵輪通體(ti) 白色、流線型船身,“敦煌飛天彩帶”塗裝,端莊優(you) 雅;近瞧,24層樓高、超4萬(wan) 平方米船體(ti) ,威武霸氣;入內(nei) ,客房、劇院、水上樂(le) 園、健身房、籃球場等豐(feng) 富多樣的休閑設施,讓人目不暇接,整個(ge) 郵輪宛若一座移動之城。
該郵輪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共有2826間艙室。外高橋造船生產(chan) 總監、郵輪內(nei) 裝部部長吳曉源介紹:“4萬(wan) 平方米船體(ti) ,將近6個(ge) 標準足球場大小。在船內(nei) 的生活娛樂(le) 公共區域,設有大型演藝中心、大型餐廳、特色餐館、酒吧、咖啡館、藝術走廊、SPA、水上樂(le) 園等豐(feng) 富多彩的休閑娛樂(le) 設施……”
自6月1日淩晨起,該郵輪已開啟為(wei) 期6天的注水起浮、位移和出塢作業(ye) 。外高橋造船大型郵輪項目技術經理陳虹介紹:“其間,我們(men) 開展了船體(ti) 傾(qing) 斜試驗,通過脫鉤和巡遊試驗對全船救生艇進行功能驗證。另外,還使用了高壓水槍對舷門衝(chong) 水,以檢驗其密封性。”
科學、嚴(yan) 格的試驗進一步驗證了我國首艘大型郵輪在設計、工藝、生產(chan) 準備、總裝建造、內(nei) 裝工程和係統集成等階段所取得的一係列重大科研成果。
陳虹表示,這充分表明我國首艘大型郵輪完全符合出塢各項技術要求,可以轉入碼頭係泊試驗、出海試航和命名交付新階段。
目前,該郵輪總體(ti) 進度為(wei) 94.62%,建造進度為(wei) 92.159%。根據計劃,將於(yu) 7月和8月進行二次試航,全麵驗證動力和推進係統、消防、火警、救生、通信導航、振動噪聲、安全返港等涉及郵輪安全的各項功能,完成房艙和公共區域內(nei) 裝工程驗收提交,預計於(yu) 年底交付。
打破國外壟斷,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
大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航空母艦,被譽為(wei) 造船工業(ye) “皇冠”上的三顆明珠,代表著當今全球船舶工業(ye) 的最高水平,也象征著一個(ge) 國家的綜合國力。
大型郵輪更是目前全球最複雜的單體(ti) 機電產(chan) 品。“該郵輪零部件數量多達2500萬(wan) 個(ge) ,相當於(yu) 大飛機C919的5倍。一艘30萬(wan) 噸原油船的線纜,長度隻有100公裏至120公裏,而這艘郵輪線纜長度超過4300公裏,約等於(yu) 上海到拉薩的距離。”陳虹說。
與(yu) 常規船舶相比,大型郵輪技術含量更高。由於(yu) 大型郵輪結構的特殊性、係統的多樣性、工藝的複雜性、建造的艱巨性,以及供應鏈協同的全球性,大型郵輪的建造長期以來被歐洲少數幾家船廠壟斷。我國在整個(ge) 郵輪經濟的鏈條當中,隻占“消費”一個(ge) 環節。
近年來,中國船舶工業(ye) 快速發展,取得了一係列突破性成就。作為(wei) 中國船舶工業(ye) 的國家隊,中國船舶集團承擔起建造大型郵輪的曆史使命。
2019年,我國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在外高橋造船正式開建。3年多時間裏,郵輪項目團隊先後攻克了重量控製、減振降噪和安全返港等貫穿郵輪全生命周期的多項核心技術,並形成了一係列科技創新成果。
陳虹介紹:“依托大型郵輪實船工程,我們(men) 組織行業(ye) 內(nei) 優(you) 勢單位開展技術攻關(guan) 。相繼攻克了多項大型郵輪關(guan) 鍵設計技術,累計形成各類科技成果逾千項。”
另外,圍繞本地化定製開發,外高橋造船還從(cong) 建庫、建模到出圖,製定了各種應用指導、配置手冊(ce) 等體(ti) 係文件,形成了圖紙風格包定製、報表模板配置等圖表模板,實現了功能提升、適應本地工作流程的二次開發,先後發布了結構、機裝、電氣等一係列設計標準。
“這些二次開發和設計標準的製定,為(wei) 提高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的生產(chan) 設計水平和實船建造能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外高橋造船副總經理、大型郵輪項目總建造師周琦總結道。
另外,外高橋造船還實施應用“三維一體(ti) 化”設計技術,有效解決(jue) 了郵輪項目技術引進、數據管理、多方協同等難點問題,保障了郵輪項目設計工作的順利推進。
結合郵輪項目的業(ye) 務管理需求,外高橋造船還全麵升級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通了設計、采購、物流、計劃管理、完工管理等環節的信息化流程,推動供應鏈協同平台、內(nei) 裝工程項目管理平台、集配物流體(ti) 係和物資管控平台、智慧廠區、移動互聯網平台等一大批攻關(guan) 成果落地。
手持訂單占全球市場份額達五成,我國船舶業(ye) 發展勢頭強勁
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出塢,是當前上海船企創造的一個(ge) 亮眼成績。更令人欣喜的是,上海船企的成績還遠不止於(yu) 此。
交船12艘、開工12艘、出塢12艘,這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三大船企——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滬東(dong) 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的成績。
平均2.5天完成一個(ge) 重要節點,上海三大船企造船生產(chan) 全麵加速。
6月,走進外高橋造船,隻見這裏一派繁忙。這邊,剛剛交船;那邊,又有新船開建。巨大的船塢裏,停滿了正在建造的大型船舶。
2022年,上海三大船企完工交船48艘,交付的船舶中出口船舶占比達98%,而且基本以高端船型為(wei) 主。新接訂單72艘,累計手持訂單已達183艘,交船期已排至2027年。
有如此發展勢頭的,不獨上海船企,我國船企的“傳(chuan) 奇”還在繼續上演——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我國船舶工業(ye) 經濟運行企穩回升,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穩中提質三大特點。統計數據顯示,1至3月,我國造船完工量917萬(wan) 載重噸;新接訂單量1518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53%。截至3月底,手持訂單量11452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15.6%。
進入第二季度,我國船舶業(ye) 發展勢頭依然強勁。中國船舶工業(ye) 協會(hui) 發布行業(ye) 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我國船企手持訂單占全球市場份額達到51.3%。
大國崛起,必經略於(yu) 海洋,造船業(ye) 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基石。如今,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加速,我國造船業(ye) 正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當前,我國造船業(ye) 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技術過硬、實力突出,發展動能強勁,呈現出蓬勃生機。從(cong) 仿製引進到自主創新,我國造船業(ye) 已經在國際賽道中跑出了加速度。
作為(wei) 中國船舶工業(ye) 的骨幹力量和海洋裝備發展的引領力量,中國船舶集團正緊緊把握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的曆史主動,以建造交付更多高品質、高技術船舶產(chan) 品,為(wei) 上海邁向全球航運中心和全球卓越製造基地貢獻更多力量。
中國船舶,未來可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