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鬆陽推廣“稻+X”生態養殖助農增收
日前,在麗(li) 水鬆陽齋壇鄉(xiang) 京梁村“稻蛙共生”共富試驗基地,村民和黨(dang) 員幹部們(men) 躬身勞作,青青綠綠的秧苗從(cong) 育秧田“搬”到水田裏安家落戶,與(yu) 此同步的還有圍網、食台等基礎設施建設,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
近年來,鬆陽縣高度重視耕作保護,依托良好生態優(you) 勢,不斷探索推廣節本增效、一水多用、一地多收的“稻+X”新模式,“稻蛙共生”就是其中之一。該共富試驗基地占地麵積11.5畝(mu) ,分為(wei) 四個(ge) 區塊,充分利用水稻和黑斑蛙的不同特性,互為(wei) 補充,進行一田多收、綠色生態的種養(yang) 模式。
“水稻遮陰,可為(wei) 蛙類提供天然的棲息場所,還原生長環境,而蛙類又是稻田的捕蟲能手,它的排泄物可作為(wei) 稻田肥料,助力稻穀無化肥、無農(nong) 藥、純生態種植。”浙江省科技特派員徐海聖介紹,黑斑蛙市麵價(jia) 值較高,通過“稻蛙共生”模式,將大大提高畝(mu) 產(chan) 效益,預計可達10000至15000元之間。同時由於(yu) “稻蛙共生”對於(yu) 秧苗的種植密度有較高要求,因此多以傳(chuan) 統的人工插秧方式為(wei) 主,插秧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大量人工需求,有效帶動周邊村民實現“家門口”就能掙錢,日均可增收150至180元。
“稻+X”模式在提升水稻畝(mu) 效益、穩定水稻麵積的同時,也讓更多種植戶嚐到甜頭。
“相比固有種田模式,‘稻鱉共生’的綜合種養(yang) 模式讓我的收益番了3倍!”鬆陽縣上河昌富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何昌富笑容滿麵地說。這裏“稻鱉共生”的綜合種養(yang) 模式是將水稻種植和甲魚養(yang) 殖有機結合,麵積60畝(mu) ,其中一期工程30畝(mu) ,已建成試驗田20餘(yu) 塊、蓄水(甲魚)塘9個(ge) 、基地管理控製室1處。
“成品甲魚價(jia) 格每斤120到130元,去年賣了4000多斤,產(chan) 量、收益相對可以。”何昌富表示,小龍蝦捕撈結束後“田也不浪費”,將在6月底開始種植抗倒伏能力強的水稻品種。
如今,鬆陽縣發展“稻+蛙”“稻+蝦”“稻+鱉”等“稻+X”特色生態產(chan) 業(ye) 模式共計500餘(yu) 畝(mu) 。同時,該縣積極探索稻田綜合種養(yang) 多元化以及“稻+X”產(chan) 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融合發展,力爭(zheng) 真正走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共富“稻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