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市深入推進公共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
巍巍呂梁山下,潺潺汾河水畔。2500餘(yu) 年悠久曆史鑄造了孝義(yi) 的城市氣質,新時代的孝義(yi) 市,傳(chuan) 承曆史文脈,在“文化興(xing) 市、文化強市”的號角聲中,文化之花處處盛開,浸潤人們(men) 心田。
日前,大型非遺創新劇目——碗碗腔現代戲《酸棗溝》在孝義(yi) 市東(dong) 風劇院舉(ju) 行首場公演。跌宕起伏的劇情,演員們(men) 惟妙惟肖的表演,悠揚婉轉的唱腔,受到現場觀眾(zhong) 肯定。
碗碗腔現代戲《酸棗溝》劇目的公演,是新時代孝義(yi) 市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和發展。
今年“五一”假期期間,在北京龍潭中湖公園舉(ju) 行的“晉彩非遺 京尚文創”2023晉京非遺文創遊園會(hui) 活動中,國家級非遺項目孝義(yi) 皮影戲、孝義(yi) 木偶戲精彩上演,現場觀眾(zhong) 領略到了晉京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傳(chuan) 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生不息。
非遺文化不僅(jin) 要走出去,更要深入人心。近年來,孝義(yi) 市皮影木偶劇團在傳(chuan) 承古老技藝的基礎上,在劇目編創、表演形式、人才培養(yang) 、木偶製作等方麵不斷探索求新,精心打造優(you) 秀劇目,讓古老劇種煥發時代生機,持續開展“送戲下鄉(xiang) ”“非遺文化進社區、進校園”等活動。
打小鑼、磕花棒、敲腰鼓,豐(feng) 富的套路、有趣逗樂(le) 的神情……5月22日下午,孝義(yi) 市2023年群眾(zhong) 文化活動秧歌匯演舉(ju) 行,來自孝義(yi) 市秧歌研究會(hui) 的40餘(yu) 名演員把秧歌之美演繹得淋漓盡致。接連5天,來自孝義(yi) 市各鄉(xiang) 鎮(街道)的文藝隊伍帶來的精彩秧歌節目輪番上演,讓群眾(zhong) 文藝真正走到群眾(zhong) 身邊。
5月17日,2023年山西省農(nong) 民畫優(you) 秀作品孝義(yi) 巡展在該市美術館開展,來自全省各地的50幅農(nong) 民畫優(you) 秀作品參加巡展,其中孝義(yi) 市的12幅作品參展。這些作品充分展現了當代新農(nong) 村更深層次的人文風貌和撲麵而來的濃鬱生活氣息,刻畫了農(nong) 民視野中的鄉(xiang) 土文化和鄉(xiang) 村生活,體(ti) 現了農(nong) 民畫創作的整體(ti) 風貌與(yu) 水平。
……
文藝創作精品迭出,文旅文創異彩紛呈。如今,孝義(yi) 市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獲得感不斷增強。
加快數字化文化館、圖書(shu) 館、博物館、美術館及智慧廣電建設,建成投用24小時城市書(shu) 房和2處智慧微型書(shu) 櫃,打造城區15分鍾文化休閑娛樂(le) 圈;建好用好鄉(xiang) 鎮綜合文化站,持續開展“免費送戲下鄉(xiang) 進村”等群眾(zhong) 性文化惠民活動,推出一批富有孝義(yi) 特色的文藝精品力作,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創新發展……今年以來,孝義(yi) 市委、市政府著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滿足群眾(zhong) 精神文化需求,全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打通教育群眾(zhong) 、關(guan) 心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公裏。(郭曉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