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行走黃河看三晉 | 偏關:黃河岸邊鑄“綠魂”

發布時間:2023-06-11 10:27: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偏關(guan) 縣,這座山西西北邊陲的山區縣,地如其名,的確有點偏遠。這裏不通火車,采訪團從(cong) 太原驅車一路北上,五個(ge) 小時才到目的地——偏關(guan) 縣萬(wan) 家寨鎮。

  本以為(wei) 這塞外之地會(hui) 風沙很大,但其實,那已經是三四十年前的老黃曆。

  初識偏關(guan) ,綠水青山相迎。沿著黃河一號旅遊公路前往乾坤灣,一路上,藍天白雲(yun) 相隨,梯田層層疊疊,峁上草木莽莽,山下黃河滔滔。

黃河乾坤灣段。

  站在乾坤灣遠遠望去,S形大彎畫出最美回環,黃河水碧綠如翡翠。坡上,一個(ge) 個(ge) 魚鱗坑裏,10多年前種下的油鬆已經有四五米高。偏關(guan) 縣林業(ye) 局林業(ye) 站站長張誌勇告訴記者,偏關(guan) 的造林專(zhuan) 業(ye) 隊挖魚鱗坑不用拉線,打出來就是齊齊的。

  每天山上跑,跑了43年,看著這滿山的綠,張誌勇感慨萬(wan) 千。

  偏關(guan) 縣是黃河入晉第一縣,黃河自北向南流經縣境32公裏,是山西生態極度脆弱區。地處毛烏(wu) 素沙漠邊緣的偏關(guan) ,自古以來,風大多沙,十年九旱。到1977年底,全縣綠化率不足4%。上世紀70年代開始,偏關(guan) 打響了造林綠化“全民戰”,機關(guan) 幹部駐村包片。

  張誌勇剛參加工作,就被分到柏楊嶺駐村種樹,經常半個(ge) 月不回家。早上七點開始幹活,中午窩頭加燴菜,一直到日頭落下去才收工。栽上一天樹,身上一身土;洗上一個(ge) 頭,能洗半碗泥。

航拍偏關(guan) 。

  一任接著一任幹,偏關(guan) 人在長城腳下,在黃河岸邊,在梁峁山巒接力種樹,克服了成活率、育苗等種種難題。如今的偏關(guan) ,已綠樹成林。到2022年,偏關(guan) 全縣林地麵積121.56萬(wan) 畝(mu) ,全縣綠化率達40%,森林覆蓋率達到8.88%。

  “前陣子去看,當年的小樹苗都有十七八米高嘍!”張誌勇挺有成就感。

  種下的不僅(jin) 是樹,還有精神。

  偏關(guan) 縣縣長高躍龍告訴記者,這裏的老百姓護林防火意識特別強,從(cong) 不在地裏燒茬子。植樹造林已經成為(wei) 偏關(guan) 縣文化傳(chuan) 承的一部分,孩子們(men) 也跟著家長義(yi) 務植樹。

  再有一年,張誌勇就退休了。但是這一年,他卻比任何時候都要忙碌。最近,他正在規劃工作以來最大的兩(liang) 個(ge) 綠化項目,“都是國家級項目,投資大、規格高,我們(men) 的規劃也要精細再精細。”

長城一號旅遊公路偏關(guan) 段。

  未來幾年,偏關(guan) 縣圍繞築牢黃河流域生態防護屏障,要在黃河、長城一號旅遊公路沿線建設10萬(wan) 畝(mu) 生態綠化帶。同時,依托林業(ye) 資源優(you) 勢,培育12萬(wan) 畝(mu) 沙棘、2.5萬(wan) 畝(mu) 仁用杏幹果經濟林和45萬(wan) 畝(mu) 的檸條生物質能源三個(ge) 農(nong) 民增收基地。

  一代代人繪就的綠色底色已經成為(wei) 致富增收的底氣,黃河一號和長城一號旅遊公路串聯起一座座美麗(li) 鄉(xiang) 村,黃河邊上長出一處處藝術民宿,偏關(guan) 正在蹚出一條農(nong) 林文旅融合之路。( 攝影 盧鵬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