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自治區農牧廳:走田間入農戶 細處謀實裏做

發布時間:2023-06-11 11:13: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各級各相關(guan) 部門把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作為(wei)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的學習(xi) 案例教材,同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重要論述相結合,同完成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兩(liang) 件大事相結合,更加紮實有力地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牧業(ye) 強區。”6月2日,自治區黨(dang) 委農(nong) 牧辦印發工作方案,提出學習(xi) 運用浙江“千萬(wan) 工程”經驗四方麵十條措施。

  “千萬(wan) 工程”即“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jue) 策,實施以來深刻改變了浙江農(nong) 村的麵貌。“千萬(wan) 工程”作為(wei) 主題教育中的經驗學習(xi) 案例,為(wei) 內(nei) 蒙古進一步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牧業(ye) 強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進入玉米出苗後的第一次灌溉期,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白泥井鎮侯家營子村官牛犋南社的3000多畝(mu) 土地開始進行噴灌。噴灌形成的大小均勻的圓形鋪展開來,宛如一幅幅畫作。

  夏管農(nong) 事正忙,但在官牛犋南社,村民悠閑,一些老年人在活動室裏喝茶、嘮嗑、下象棋。原來,他們(men) 不用親(qin) 自種田。

  前些年,這裏還是傳(chuan) 統的經營土地的方式:一戶人家種的幾十畝(mu) 地,被分割成好幾塊,農(nong) 田細碎化、分散化,每家每戶單打獨鬥。官牛犋南社先行先試“統種共富”土地合作經營模式,著力破解耕地細碎化、種地效益低、農(nong) 民老齡化等問題。

  據了解,全體(ti) 社員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組建合作社,村民變股東(dong) ,規模化經營土地。經過4年的實踐,現在村民年人均分紅1.8萬(wan) 多元。今年,該社還引進了一家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公司,負責全社3161畝(mu) 土地從(cong) 種到收的全流程管理。

  帶著問題,自治區農(nong) 牧廳走田間、入農(nong) 戶,實地看、認真聽,深入了解 “統種共富”的運作細節和成效經驗,為(wei) 下一步進行典型經驗推廣做足“功課”。

  為(wei) 推動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自治區農(nong) 牧廳聚焦農(nong) 牧業(ye) 發展“瓶頸”和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所思所想所盼,與(yu) 基層幹部群眾(zhong) 麵對麵了解情況、商討問題,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把學習(xi) “千萬(wan) 工程”經驗的收獲轉化為(wei) 解決(jue) 問題、促進工作的實際成效,推動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新實踐。

  下一步,各級農(nong) 牧部門將把“千萬(wan) 工程”經驗宣傳(chuan) 好、推廣好,抓好“學習(xi) 培訓、組織宣傳(chuan) 、調查研究、促進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推進農(nong) 牧業(ye) 綠色發展、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加強農(nong) 村牧區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完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加強農(nong) 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縣域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十條措施,落實好“加快建設七大農(nong) 牧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整治提升農(nong) 村牧區人居環境、深化文明村鎮和文明家庭創建”等19項工作載體(ti) 。(記者 韓雪茹)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