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守根護脈,活化文化遺產
為(wei) 優(you) 秀文物建築打造“電子地圖”和“電子身份證”,讓普通市民能以新視角來體(ti) 驗街道和建築,參與(yu) 城市文化的傳(chuan) 承,這是蕪湖市優(you) 秀文物建築“一房一冊(ce) ”項目創意的初衷。
包括優(you) 秀文物建築“一房一冊(ce) ”項目成果發布在內(nei) 的多項活動,讓6月9日舉(ju) 辦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安徽省主場活動精彩紛呈。
人字洞考古發掘25周年成果特展,展出了安徽繁昌人字洞遺址出土的化石、人工製成品及根據化石複原的動物模型。鐵骨畫魂——蕪湖鐵畫專(zhuan) 題展,與(yu) 蕪湖鐵畫數字化產(chan) 品同期發布。百人民俗巡遊隊伍自蕪湖大劇院出發,以“中江塔”牌坊為(wei) 終點,在巡遊中融入表演技巧,並與(yu) 現場觀眾(zhong) 互動,盡顯民俗文化風采……
記者了解到,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活動,全省各地文旅文物部門、文博單位將陸續開展230餘(yu) 項“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線上線下活動。亳州市博物館的“六載·千年——亳州建設工程六年考古成果展”,全麵展示亳州2018年—2023年考古工作階段性最新成果。合肥市文物保護中心組織考古體(ti) 驗活動,帶領中小學生前往市區考古工地現場,近距離體(ti) 驗文物發掘。在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歙縣,“徽州古城奇妙夜——文物‘徽’說話”活動,通過沉浸式遊園設計,增強全民文保意識。
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首先要守根護脈。安徽曆史悠久,文物資源豐(feng) 富,品類齊全,特色鮮明。全省有不可移動文物2.5萬(wan) 處(含革命文物3318處),其中國保單位175處、省保單位915處,有世界文化遺產(chan) 3處。以“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為(wei) 契機,各地將做好文化挖掘,堅持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實現文化遺產(chan) 與(yu) 教育互動、與(yu) 科技共生、與(yu) 旅遊融合,讓革命文物更好傳(chuan) 承紅色基因,文化瑰寶更好彰顯徽風皖韻。(晉文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