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把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得量大質優

發布時間:2023-06-14 16:03: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生機勃勃的夏日,正是踔厲奮發的時節。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內(nei) 蒙古考察,強調要發揮好農(nong) 牧業(ye) 優(you) 勢,從(cong) 土地、科技、種源、水、草等方麵入手,穩步優(you) 化農(nong) 牧業(ye) 區域布局和生產(chan) 結構,推動農(nong) 牧業(ye) 轉型發展,大力發展生態農(nong) 牧業(ye) ,抓好農(nong) 畜產(chan) 品精深加工和綠色有機品牌打造,促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推動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這為(wei) 內(nei) 蒙古全力建設國家重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凝聚了力量。

  大家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把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為(wei) 自覺行動,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為(wei) 推動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牢記重托 為(wei) 農(nong) 牧業(ye) 現代化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總書(shu) 記的諄諄囑托,讓內(nei) 蒙古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倍感溫暖,幹勁十足。

  “總書(shu) 記在位於(yu) 烏(wu) 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考察時,對我們(men) 開展鹽堿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綜合利用,推動科學灌溉,推廣現代農(nong) 業(ye) 表示肯定。讓我們(men) 深受鼓舞,發展動力倍增。”烏(wu) 拉特前旗農(nong) 牧和科技局局長楊擁軍(jun) 說,“同時,我們(men) 也感受到了責任和壓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men) 將把責任和壓力轉化為(wei) 己任和動力,帶領全體(ti) 農(nong) 牧人,創新思路,腳踏實地,紮實工作,為(wei) 農(nong) 牧業(ye) 現代化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近年來,烏(wu) 拉特前旗積極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擴大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種植規模,推廣辣椒、籽用葫蘆等節水農(nong) 作物,培育向日葵、高粱等耐鹽堿品種,發展有機奶產(chan) 業(ye) ,增加優(you) 質牛羊肉供給,既保證糧食安全,又保證經濟效益。還著力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對現有農(nong) 畜產(chan) 品進行精深加工,推動“糧變粉”“果變汁”“藥材變藥品”,實現產(chan) 業(ye) 鏈條延伸、產(chan) 品附加值提升的目標,讓河套好產(chan) 品賣上好價(jia) 錢。

  “總書(shu) 記考察內(nei) 蒙古時的重要指示重要講話精神,為(wei) 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讓我們(men) 深受鼓舞。”赤峰市農(nong) 牧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張聖合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近年來,赤峰市堅持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全力以赴保障糧食生產(chan) ,深入實施“增牛優(you) 羊”戰略,突出抓好高效節水農(nong) 業(ye) 、綠色食品和以肉牛為(wei) 主、奶業(ye) 為(wei) 輔的肉奶產(chan) 業(ye) 。糧食產(chan) 量已連續10年保持在100億(yi) 斤以上,牲畜存欄2088.9萬(wan) 頭隻,設施農(nong) 業(ye) 綜合占地麵積達到187萬(wan) 畝(mu) ,2019—2022年累計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275.2萬(wan) 畝(mu) ,居全區第一。“赤誠峰味”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逐漸擴大,“赤峰小米”連續3年入選中國農(nong) 業(ye) 品牌目錄,“赤峰番茄”順利進入第三批內(nei) 蒙古特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優(you) 勢區名單。

  張聖合表示:“下一步,我們(men) 要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以農(nong) 牧民增收為(wei) 目標,立足市情、依靠科技、依托項目、麵向市場,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加快推進農(nong) 牧業(ye) 現代化。爭(zheng) 取到2025年,全市糧食產(chan) 能穩定在100億(yi) 斤以上,肉牛存欄達到400萬(wan) 頭,鮮奶產(chan) 量達到100萬(wan) 噸。”

  感恩奮進 把科技創新轉化為(wei) 高質量發展動能

  一粒小小的種子連著國家糧食安全,關(guan) 係老百姓的飯碗。

  在位於(yu) 烏(wu) 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自治區農(nong) 牧業(ye) 科學院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辣椒專(zhuan) 用新品種“北星一號”正在被推廣示範。示範田裏的辣椒苗齊苗壯、長勢喜人。

  “我院作為(wei) 省級科研單位,致力於(yu) 創新高地、成果轉化平台和高端智庫建設,著力為(wei) 內(nei) 蒙古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發揮引領作用。”自治區農(nong) 牧業(ye) 科學院成果轉化處處長任龍梅說,“作為(wei) 成果轉化管理部門,下一步我們(men) 要積極探索成果轉化新模式、新途徑,建立健全成果轉化激勵機製,加速推進農(nong) 牧業(ye) 自主知識產(chan) 權成果轉化落地,讓科技成果真正轉化為(wei) 現實生產(chan) 力,為(wei) 促進農(nong) 牧業(ye) 科技創新、服務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貢獻力量。”

  “我們(men) 農(nong) 牧工作者一定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繼續推進主要農(nong) 作物、特色農(nong) 作物新品種研發、試驗、示範、推廣應用和畜牧業(ye) 良種繁育、推廣等係列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階。同時,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加大黑土地保護和利用,大力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技術、節水灌溉農(nong) 業(ye) 和各種先進實用農(nong) 牧業(ye) 新技術的應用。”興(xing) 安盟委農(nong) 牧辦主任、興(xing) 安盟農(nong) 牧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振林說,在今後工作中,興(xing) 安盟農(nong) 牧係統將繼續以創建國家級現代畜牧業(ye) 試驗區為(wei) 引領,大力發展糧、肉、乳、菜、林、草“六大產(chan) 業(ye) ”,全力打造肉牛、乳業(ye) 、肉羊、大米、羊草、設施農(nong) 業(ye) “六大園區”,實施農(nong) 牧民收入倍增、全域灌區增糧、經濟林增效、科技賦能、產(chan) 業(ye) 強鏈、品牌提升“六大工程”,深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加快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加快推進興(xing) 安盟農(nong) 牧業(ye) 農(nong) 村牧區現代化進程。

  藏糧於(yu) 地,築牢糧倉(cang) “耕”基。近年來,內(nei) 蒙古以提升糧食產(chan) 能為(wei) 目標,以高效節水為(wei) 重點開展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推動糧食豐(feng) 產(chan) 與(yu) 綠色生態農(nong) 業(ye) 發展雙贏。

  自治區農(nong) 牧廳農(nong) 田建設管理處處長林利龍說:“總書(shu) 記考察內(nei) 蒙古時的重要指示重要講話精神,為(wei) 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明確了發展重點。在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上,我們(men) 全麵推行‘三打破、五統一、一重新’建設模式,推動實現‘一戶一田’‘一村一田’,解決(jue) 耕地細碎化問題。還堅持以水定地。井灌區全麵推廣淺埋滴灌、膜下滴灌;地表水灌區對渠道裁彎取直、襯砌硬化,探索推廣黃河水移動式直濾滴灌和二次澄清滴灌;旱作區大力發展集雨補灌,形成‘限製使用地下水,高效使用地表水,集蓄利用天上水’的節水模式。”

  發揮優(you) 勢 實現農(nong) 牧業(ye) 大區向農(nong) 牧業(ye) 強區轉變

  內(nei) 蒙古是國際公認的優(you) 質畜牧區、黃金奶源帶,奶業(ye) 是內(nei) 蒙古最具優(you) 勢的代表性產(chan) 業(ye) ,奶牛存欄、牛奶產(chan) 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首位,內(nei) 蒙古已成為(wei) 國家名副其實的“奶罐”。推進奶業(ye) 振興(xing) 是內(nei) 蒙古的優(you) 勢所在,也是肩負的重大責任。

  伊利集團高級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為(wei) 助力推動奶業(ye) 振興(xing) 和建設國家重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伊利紮實推進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重點打造伊利健康穀提升內(nei) 蒙古乳業(ye) 競爭(zheng) 力。目前,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水平最高的液態奶和奶粉全球智造標杆基地,國家乳業(ye) 創新中心等全球領先的生產(chan) 加工項目及配套項目累計投資已達300多億(yi) 元,奶業(ye) 集聚集約集群的綜合效益正在不斷凸顯。未來,伊利將繼續夯實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發展,加快推進健康穀建設,為(wei) 內(nei) 蒙古率先實現奶業(ye) 振興(xing) 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遼市地處科爾沁草原腹地,既是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又是世界肉牛黃金養(yang) 殖帶,享有“內(nei) 蒙古糧倉(cang) ”“中國草原肉牛之都”等美譽。近年來,通遼市聚焦建設國家重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堅持把肉牛作為(wei) 全市畜牧業(ye) 發展的核心產(chan) 業(ye) 來抓,肉牛的種群規模不斷擴大,品種質量穩步提升,綜合效益持續改善,肉牛種質資源、品種改良、養(yang) 殖規模、交易數量、品牌價(jia) 值、服務體(ti) 係六大指標均位列全國地級市首位。2022年,全市肉牛存欄和出欄分別達到367.2萬(wan) 頭和125.7萬(wan) 頭以上。

  通遼市農(nong) 牧局畜牧科科長馬海峰說:“通遼市將牢記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堅持全域全鏈謀劃產(chan) 業(ye) 布局,立足優(you) 勢精準謀劃思路目標,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層次、充分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加快向全國肉牛產(chan) 業(ye) 第一重鎮目標邁進。堅持夯實肉牛繁育基礎,毫不動搖走好以品種培優(you) 引領效益提升的路子。堅持小規模、大群體(ti) 的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堅定不移推行科學實用標準化養(yang) 殖方式。堅持引育並舉(ju) 補齊短板,力爭(zheng) 在育肥和屠宰加工兩(liang) 個(ge) 環節上實現突破。”(記者 韓雪茹 薛來 高敏娜 圖古斯畢力格 王塔娜 薛一群)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