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多元共治科技賦能 垃圾分類三周年朝陽三裏屯街道亮實招

發布時間:2023-06-19 15:30: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經實施三周年,三年來,朝陽區三裏屯街道通過將垃圾分類納入環境綜合治理體(ti) 係,動員各方力量積極參與(yu) 桶站值守工作,垃圾分類宣傳(chuan) 進樓宇、進社區等舉(ju) 措,有效提升了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實現了居民從(cong) 不願分、不會(hui) 投到主動分、有序投的轉變。為(wei) 引導轄區青少年及家庭主動培養(yang) 垃圾分類的好習(xi) 慣,街道還開展了垃圾分類知識進校園等特色活動,全方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寓教於(yu) 樂(le) ,引導居民樹立綠色低碳、環保健康的生活理念,讓分類融入日常生活、讓“新時尚”深入人心。

  三裏屯街道有8個(ge) 社區64個(ge) 垃圾分類小區,居民小區桶站共有98處,垃圾桶790個(ge) 。街道秉承“主動作為(wei) 向前一步”的工作意識,多次召開垃圾分類工作部署會(hui) 、培訓會(hui) ,按照每天有數據、每周有匯總、每月有總結的思路,切實做到垃圾分類工作梯次遞進。

  “我們(men) 通過多方麵、多渠道、多層次動員組織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培訓活動,活動開展共百餘(yu) 次。通過互動演示、知識講解、發放手冊(ce) 、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讓大家了解垃圾分類目的、意義(yi) 和做法。”城管辦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

  在三裏屯垃圾分類工作中,社區、物業(ye) 、不同業(ye) 態、不同群體(ti) 發揮著重要作用,街道構建“聯調聯動”工作格局,多方力量共同參與(yu) ,確保垃圾分類工作全覆蓋、無盲區。

  在垃圾分類工作中遇到困難了怎麽(me) 辦?街道和社區開啟網格化走訪摸排工作,通過入戶走訪摸排的方式,充分詢問居民的訴求以及預期的解決(jue) 方案,采用“撤桶並站”的方式,解決(jue) 垃圾處理難題。桶站建成後,由街道統籌,聯合社區、物業(ye) 、保潔等多名工作人員共同參與(yu) 桶站值守和日常管理。

  街道還結合居民生活習(xi) 慣和實際情況,以街巷的交匯處、必經處、進出處為(wei) 重點,測算製定桶站優(you) 化方案。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見後,設置了多個(ge) 垃圾分類智能投放驛站,這種新型桶站的投放口可自動感應打開,不僅(jin) 可以避免弄髒雙手,而且解決(jue) 了一隻手扔垃圾不方便的問題從(cong) 而受到了居民的歡迎。

  在三裏屯SOHO、太古裏等多個(ge) 大型商務樓宇區,針對門店種類繁多、客流量較大這一情況,街道聯合樓宇物業(ye) 優(you) 化清運時間和路線,加強科學管理,通過機器人定時清掃、“小黃車”實時巡查,做到了讓遊客見不到垃圾、聞不到異味。為(wei) 處理垃圾房衛生及垃圾異味等問題,在垃圾房內(nei) 設有專(zhuan) 業(ye) 除味設備,定期在垃圾房內(nei) 進行消毒噴灑作業(ye) ,真正做到了垃圾暫存點對周邊環境“零影響”。

  為(wei) 加強垃圾分類規範化管理力度,鞏固垃圾分類工作成果,街道紮實開展“回頭看”、“定期查”工作,著力解決(jue) 突出問題,促進責任單位和個(ge) 人履行生活垃圾分類義(yi) 務,讓垃圾分類真正深入人心。

  三年來,64個(ge) 小區全部納入居民自治公約,累計入戶動員18272戶,累計完成垃圾分類承諾書(shu) 簽訂1.2萬(wan) 餘(yu) 戶,達到小區宣傳(chuan) 、入戶全覆蓋。轄區重點點位設置大件垃圾暫存點7個(ge) ,共改建標準桶站123組,投放智能投放箱3座。轄區4個(ge) 小區被評為(wei) 北京市垃圾分類示範小區,2家社會(hui) 單位被評為(wei) 北京市垃圾分類示範商務樓宇,12家黨(dang) 政機關(guan) 、學校被評為(wei) 北京市垃圾分類示範單位。北三裏南樓西小區、三裏屯太古裏,三裏屯soho、盈科中心等先進示範單位正在進一步創建中。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