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大杜莊村:種植“寶葫蘆” 探尋致富路
仲夏時節,氣溫飆升。在近40度的午後,張振青還是忍不住到自己的葫蘆田裏走一走、看一看。
3月中旬在高溫棚裏育苗,4月中旬開始到地裏栽苗,從(cong) 8月一直到11月初開始采摘……這種節奏的勞作生活,張振青已經過了近20年。對於(yu) 文玩葫蘆的種植,張振青也積累了非常豐(feng) 富的經驗:“文玩葫蘆比較‘耗人’,伸蔓期要引蔓、綁蔓,整蔓期要摘葉、打蔓,結果期要及時摘除畸形果,還得經常清除植株上的老葉、枯葉和細弱的側(ce) 蔓……”
文玩葫蘆如此耗時費力,為(wei) 何要種?“因為(wei) 賺錢啊!”張振青嘿嘿一笑。
自古以來葫蘆寓意“福祿”,是富貴吉祥的象征,葫蘆文化曆經數千年的曆史積澱,因其具有獨特的曆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nei) 涵以及廣泛的群眾(zhong) 基礎,有著很大的市場需求。
目前,張振青有30畝(mu) 地,全部種上了“天津嘴”品種,該品種在文玩葫蘆市場備受歡迎。每年,張振青種植的“天津嘴”銷往上海、東(dong) 北等地的高端市場,年毛利潤可達100多萬(wan) 元。
看到張振青賺到錢後,村裏時不時就有人上門請教種植經驗。“村裏已經有了致富樣板,我們(men) 要鼓勵更多的村民加入特色葫蘆種植產(chan) 業(ye) 。”大杜莊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畢紅鴿說。
說幹就幹,近年來,大杜莊村大力發展特色葫蘆種植產(chan) 業(ye) ,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大杜莊村采取集體(ti) 種植與(yu) 個(ge) 體(ti) 結對幫扶種植方式,提升村集體(ti) 經濟,提高村民收入。而張振青也作為(wei) 村集體(ti) 葫蘆種植專(zhuan) 家,時常在村集體(ti) 葫蘆種植園種植葫蘆並向廣大村民教授葫蘆種植技術。
張文榮就是首批通過村黨(dang) 總支組織的結對幫扶項目,成功學習(xi) 到葫蘆種植技術,她在自家10餘(yu) 畝(mu) 的大棚內(nei) 種植墨西哥葫蘆、日本葫蘆、錢袋子等多個(ge) 品種的葫蘆。為(wei) 保證村民種植有收益,大杜莊村結對幫扶項目定期對張文榮的葫蘆種植進行技術指導。有了村裏提供的技術支持,張文榮家的葫蘆種植非常成功,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目前年收入可達20餘(yu) 萬(wan) 元。
從(cong) 前,大杜莊村的葫蘆成熟後就被外地人買(mai) 走了,經過美化加工,一個(ge) 工藝品葫蘆的銷售價(jia) 格是素葫蘆價(jia) 格的幾倍、幾十倍。“大錢都讓別人賺走了,那可不行。”身為(wei) 大杜莊村發展致富的帶頭人,畢紅鴿態度堅決(jue) 。
為(wei) 了延伸葫蘆種植的產(chan) 業(ye) 鏈條,將葫蘆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大杜莊村於(yu) 2019年開始建設葫蘆產(chan) 業(ye) 創新服務體(ti) 係,包括葫蘆加工中心、葫蘆種植產(chan) 業(ye) 園、葫蘆產(chan) 品展示中心等平台。大杜莊村以葫蘆產(chan) 業(ye) 為(wei) 依托,積極打造集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的產(chan) 業(ye) 模式,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葫蘆村”。
走進大杜莊村葫蘆加工體(ti) 驗館,隻見朱娜正凝神屏氣,手執電烙筆在葫蘆上作畫:左右輕輕描上兩(liang) 筆,再用更輕的力道在中間畫上幾道,一個(ge) 蓮花的花瓣就完成了。電烙筆“聽話”地遊走,不一會(hui) 兒(er) ,一幅蓮花盛開、水光瀲灩的風景畫展開在葫蘆之上。
在大杜莊村葫蘆加工體(ti) 驗館,朱娜正在教學生們(men) 在葫蘆上創作電烙畫。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葫蘆本身具有弧度,難度比在木板上作畫大,大家要注意溫度、力度和運筆速度,一氣嗬成,因為(wei) 稍有遲疑就會(hui) 顏色過深,影響畫麵整體(ti) 的美觀性和協調性……”朱娜細心向前來學習(xi) 電烙畫的學生們(men) 傳(chuan) 授經驗。從(cong) 小就學習(xi) 繪畫的朱娜,對燙畫葫蘆製作有著獨到的見解:“這一個(ge) 個(ge) 葫蘆既能體(ti) 現中國傳(chuan) 統繪畫的風格,又具備西洋畫寫(xie) 實的美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jia) 值,因此對手藝人也有很高的要求。”
除了燙畫葫蘆,朱娜還製作出工藝更為(wei) 複雜、收益也更為(wei) 可觀的景泰藍掐絲(si) 葫蘆。 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一說起葫蘆,朱娜總是笑盈盈。朱娜的笑來自於(yu) 可觀的收入:畫一個(ge) 簡單的小葫蘆幾十元錢,複雜一點的大葫蘆幾百元錢,而一個(ge) 巨大且畫作精美的葫蘆能賣到上萬(wan) 元錢。靠在葫蘆上作畫,現在朱娜一個(ge) 月的收入輕鬆超過2萬(wan) 元,和從(cong) 前打工相比高出了好幾倍。
賺到錢後的朱娜,不忘帶領村民一起脫貧致富。現在,大杜莊村跟著朱娜學習(xi) 燙畫和景泰藍掐絲(si) 工藝的村民已有30多人,並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通過製作葫蘆工藝品,這些村民利用閑暇時間,每人一年增收2萬(wan) 多元。
為(wei) 鼓勵更多村民投身到葫蘆加工產(chan) 業(ye) ,大杜莊村正在做新一輪規劃。“我們(men) 將繼續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guan) 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的各項安排,計劃投資50萬(wan) 元將葫蘆燙畫產(chan) 業(ye) 與(yu) 勞動教育研學相結合,讓中小學生了解非遺文化,把這項古老的技藝傳(chuan) 承下去,投資50萬(wan) 元打造新農(nong) 直播間,打破工藝葫蘆傳(chuan) 統銷售模式,拓展新時代農(nong) 民創業(ye) 途徑。”畢紅鴿信心滿滿:“相信目光看得遠了,思考的角度多了,一定能給村集體(ti) 致富帶來新思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