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行走黃河看三晉 | 吉縣太度村:黃河岸畔“桃花源”

發布時間:2023-06-27 16:37: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山西吉縣黃河壺口瀑布東(dong) 邊,人祖山腳下,有一個(ge) 千年古村落——太度村。村子不算大,隻有300多戶,名氣卻不小。它是全國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出了不少道德模範,還入選了山西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創建名單。

  “行走黃河看三晉”采訪團也慕名而來,看看這座村莊有何獨特魅力。

太度村古槐樹。

  一進太度村,村口的一棵古槐綠意如蓋,上麵係滿了遊客的祈福綢帶。後山上,古老的土窯洞與(yu) 現代化的藝術館相碰撞。磚窯、平房、二層小樓依次從(cong) 山坡向國道邊布展,勾勒出村莊演變史。

  村巷口,忙完農(nong) 活的村民圍坐著說笑。庭院前後,雞鳴犬吠,楊樹在風中沙沙作響。遠處的果園,在夏天肆意生長。這景象,比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還要勝幾分。

航拍太度村。

  10年前,太度村隻是309國道旁上的一個(ge) 貧困村,人均收入隻有3800元。2016年,太度村開始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小有起色,2017年脫貧。

  這兩(liang) 年,太度村引進重慶的一家農(nong) 業(ye) 設計團隊,以村企股份合作形式成立運營公司,挖掘民俗文化、村落生態和產(chan) 業(ye) 資源,鄉(xiang) 村旅遊更上一個(ge) 台階。

  太度村從(cong) 村民手中收回30多處閑置民居院落,打造成民宿,誕生了第一個(ge) 產(chan) 品——芃籬人家。戴月歸、澗清淺、微雨來……每處院落的名字都來自於(yu) 陶淵明的詩句。

  夜宿太度村,接待記者的民宿管家是村民張單單。“水熱不熱,無線網能不能連上,有需要隨時找我。”她熱情又細心,“我也是邊學邊幹,一個(ge) 月能掙2500元,也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

太度村民宿。

  太度的夜安靜得很,早上不用定鬧鍾,村裏的公雞會(hui) 把你叫醒。記者索性起床,在村子裏閑逛。

  正好碰到村民吳學友開著清運車,從(cong) 古槐下出發收垃圾。村民聽見音樂(le) ,拿著打包好的垃圾,在路邊等候。“以前髒亂(luan) 差,現在大變樣!村裏垃圾不落地,大家都很自覺,犄角旮旯都被收拾得幹幹淨淨。”

  這兩(liang) 年,太度村硬化街道巷道、改造地下管網、安裝路燈、電線網線入地……村容村貌大變樣。改變的不僅(jin) 是“麵子”,還有“裏子”,一些新事物、新業(ye) 態、新理念正在太度村生長。

  10點過後,鄉(xiang) 野有物特產(chan) 店裏,工作人員開始直播賣貨。店麵雖不大,但是能量真不小。它一頭連著村裏的買(mai) 手,一頭連著一線城市的300多個(ge) 社群團購組織。團長發來訂單,買(mai) 手按需供貨。

  去年夏天,太度村第一次招買(mai) 手,幾十號人報名,李錦全也在其中,“一開始也沒搞懂這時髦詞兒(er) ,先跟著幹唄。”

鄉(xiang) 野有物特產(chan) 店,店員在直播賣貨。

  54歲的李錦全做買(mai) 手一點也不含糊,他將收來的玉米加工成玉米糝,自己喝著好喝才賣給別人。做了一年,沒產(chan) 生一筆退單,靠提成,增收5000多元。

  現在,太度村有四五名買(mai) 手。一間鄉(xiang) 野有物,讓太度村和周邊鄉(xiang) 村的農(nong) 產(chan) 品飛到北京、上海的餐桌上。

  在太度村轉一圈,會(hui) 發現,這裏的新鮮東(dong) 西可真不少。秘語農(nong) 場、喔飲北茶、厚川味道體(ti) 驗地、小酒館……

  記者不禁產(chan) 生了這樣的疑問,這還是村民心中的太度村嗎?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如何關(guan) 照原住民的需求?

喔飲北茶店。

  記者很快找到了答案。太度村運營團隊有30多個(ge) 人,其中20多個(ge) 都是本村人。為(wei) 了豐(feng) 富鄉(xiang) 村文化,建了兒(er) 童圖書(shu) 館和藝術館。村裏成立經濟合作社,參與(yu) 民宿旅遊、農(nong) 副產(chan) 品銷售等項目。集體(ti) 、企業(ye) 、農(nong) 戶,三方共建、共享、共管,讓太度村旅遊發展充滿生命力。

  “村裏變化太大了,以前沒啥產(chan) 業(ye) ,年輕人都往外跑。現在家門口就能把錢賺了,日子越來越幸福!”太度村村民盧海賢和愛人定居在廣州,這次回鄉(xiang) ,家鄉(xiang) 的巨大變化讓他十分感慨。

  美了山村富了農(nong) 民,壯大了集體(ti) 經濟。2022年,太度村人均收入13000元。村集體(ti) 收入60萬(wan) 元,今年將突破100萬(wan) 。

  眼下,太度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訓基地建設正在收尾。今年夏天,這裏將開始培訓鄉(xiang) 村振興(xing) 從(cong) 業(ye) 者,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輸送更多本地人才。

  今日太度,是原住民的安居所,遊客的“桃花源”。未來太度,將成為(wei) 一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創新創業(ye) 孵化器,孕育出鄉(xiang) 村發展的更多可能。(攝影 盧鵬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