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思政課”育新人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教育強國進行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學習(xi) 時指出:“我們(men) 建設教育強國的目的,就是培養(yang) 一代又一代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ang) 一代又一代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確保黨(dang) 的事業(ye) 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後繼有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要善用“大思政課”,不斷創新實踐,加強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他們(men) 成為(wei)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
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年輕一代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有自己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有自己的興(xing) 趣和愛好。因此,在教學觀念上要與(yu) 時俱進,不斷更新課程內(nei) 容、創新授課形式,讓理論性強的內(nei) 容更加生動化、具體(ti) 化,進一步提高思政課的親(qin) 和力。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檔案圖片、微視頻、互動視頻和其他新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深入學習(xi) 和自主學習(xi) 。通過互動性教學、研究性教學等形式,把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結合起來,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才能讓思政課入耳入腦入心。
把弘揚革命文化、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融入思政課。黨(dang) 的曆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shu) 。黨(dang) 和人民百年奮鬥,書(shu) 寫(xie) 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百年來湧現出無數的英烈與(yu) 動人故事,尤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都是“大思政課”的鮮活案例和生動素材。要推動黨(dang) 的曆史更好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發揮好黨(dang) 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知史愛黨(dang) 、知史愛國。
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大思政課”要與(yu) 經濟發展、基層治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實踐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走進街巷、走進鄉(xiang) 村,關(guan) 注社會(hui) 問題和民生需求,在社會(hui) 實踐中鍛煉本領,增長才幹。在“教、學、思、用、研”的互動轉化中拓展傳(chuan) 統課堂,把思政課堂同社會(hui) 大課堂結合貫通起來,厚植家國情懷,有助於(yu) 培養(yang) 當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激勵青年學子樹立為(wei) 人民做學問的理想,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把學問寫(xie) 進群眾(zhong) 心坎裏。
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青年強則國家強。善用“大思政課”,引領年輕一代把對祖國血濃於(yu) 水、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ye) 全過程、融匯在事業(ye) 追求中,必將使更多青少年在實踐中成長成才,讓青春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li) 之花。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6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