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鬆陽“水+文化”書寫特色“水文章”
“一踏進博物館,就仿佛置身於(yu) 一幅山水長卷中,相較於(yu) 之前常規的圖文展示方式,提升改造後的博物館更具科技感和體(ti) 驗感!”近日,位於(yu) 鬆陰溪南岸的麗(li) 水鬆陽水利博物館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市民遊客前來參觀。
近年來,鬆陽積極推進水文化建設,通過加強水利遺產(chan) 的挖掘和保護、加強水文化陣地建設、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內(nei) 涵等舉(ju) 措,大力傳(chuan) 承曆史水文化,續水脈、傳(chuan) 文脈,著力以“水+文化”書(shu) 寫(xie) 鬆陽特色“水文章”。
為(wei) 講好水文化故事,弘揚水文化,鬆陽於(yu) 2019年建成水文化公園,占地麵積3.5萬(wan) 平方米,主要由水利博物館、堰湖公園、白沙水利樞紐組成,是鬆陰溪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4A級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2年10月6日,鬆陽鬆古灌區成功入選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an) 名錄。以此為(wei) 契機,鬆陽於(yu) 2022年11月開始對水利博物館的6個(ge) 展廳進行提升改造,融入智聯網、虛擬化技術等數字化技術,讓博物館展陳更具生動性、互動性,同時賦予觀眾(zhong) 更直觀、更豐(feng) 富的視覺體(ti) 驗。
除了加強以鬆陰溪水利風景區、水利博物館等為(wei) 載體(ti) 的水文化陣地建設,如何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內(nei) 涵,是鬆陽一直在思考的問題。2023年3月27日,浙江省水利廳印發《關(guan) 於(yu) 公布第二批水工程與(yu) 文化有機融合典型案例的通知》,全省共有10個(ge) 水工程入選。其中,鬆陽縣鬆陰溪幹流綜合治理工程成功上榜,是本批次中麗(li) 水市唯一入選案例。
鬆陰溪幹流綜合治理工程是鬆陽縣進一步提升鬆陰溪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國家4A級景區的重要項目之一,概算總投資2.66億(yi) 元。其中,工程的水文化布展部分作為(wei) 水工程與(yu) 水文化融合的主要模塊,充分利用了鬆陰溪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曆史文化,以“田園鬆陽·茶香鬆陰”為(wei) 主題,選取了獨山驛站、白龍堰、青龍堰等點位進行水利科普和曆史文化呈現布展,並通過濱水綠道連接集聚城區,全麵打造“美麗(li) 河湖鬆陰溪”城市慢行風光帶。
據悉,鬆陰溪幹流綜合治理工程的水文化布展模塊於(yu) 2022年9月27日開始施工,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各點位基本完工。其中,鬆陰溪青龍堰、白龍堰、鷹嘴潭、水文化公園4個(ge) 點位已列入城鄉(xiang) 親(qin) 水節點建設點位名單。
不僅(jin) 如此,鬆陽持續開展重要水文化遺產(chan) 調查工作,通過廣泛調查、收集、整理,統計出全縣有古堰、古塘、古堤、榜文、碑刻等214項水文化遺產(chan) 。與(yu) 此同時,鬆陽還以水利工程為(wei) 依托,采取“工程+文化”等形式,鼓勵水文化的多元化、多樣化發展。目前,該縣有水利風景區6處、水情教育基地1處、博物館1處、水文化公園1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